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道路桥梁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道路与桥梁工程是道路建设的核心部分,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道路建设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道路施工现场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 施工质量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12;U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151-01
一、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土工布等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有条件时最好能通过试验段取得有关数据。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二、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1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三、路基路面排水的具体措施。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的排水。水流较大时多采用有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砂砾料的反滤层大多改用了具备反滤功能土工织物。带有滤布、钢圈与加强合成纤维所组成的加劲软式的透水管很适合在地下排水中应用。
结语: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我们要努力不懈的为之奋斗,把握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高效、有力的管理方法,提高施工技术,以实现我国交通事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乃千.浅谈提高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158.
[2] 梁卓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J].城市建设.2010(10).
[关键词]道路桥梁 施工质量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5.12;U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151-01
一、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调拱、调坡层的施工质量,在该层的施工时,特别要抓好各材料的规格、级配及配合比,确保该层的有效宽度内的平整度和压实度,是保证基层施工质量的基础。
2、加强基层养护,在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麻袋、土工布等进行养护,也可以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若出现车槽(坑槽)松散,应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3、在基层施工中,有条件时最好能通过试验段取得有关数据。严格抓好松铺厚度,在最佳含水量的碾压,经初压后进行人工整修,特别要加强基层边缘立模处的压实度,对因特殊情况碾不到位的应采用工人锤和振动夯,分层夯实,以确保其结构层的质量。
4、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3m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且大的路段应进行整平。则应将脱落处基层表面清洗干净后补洒透层沥青或补做下封层,面层铺筑前受到其他工序污染,如表面滴落水泥成硬渣时,应予及时清除,以确保面层平整度。
5、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6、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二、施工质量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虽然做好了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但也会因某种因素,造成质量上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1 、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注意综合治理,既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发生,又要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结构承载力不足时,则可采取结构补强、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2)重视分析消除事故的原因。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也是防止事故重演的重要措施,如由路基浸水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则应消除水浸入原因,制定排水清淤措施,尽快达到固化稳定。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通车要求和施工方更经济合理的目的。
(3)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发现问题后一般均应及时分析处理,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的处理都是越早越好。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质量问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分析比较择优选定。
(4)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区域及整个结构的影响,以正确确定处理范围。如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进行加固时,往往形成从板、梁、墩、柱或墙到基础均可能要予以加固。
(5)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事故现场不安全的因素较多,应事先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并严格检查执行。
(6)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7)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在事故处理中若发现事故情况与调查报告中所述内容差异较大时,应停止施工。待查清问题的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处理应具备的资料。
一般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必备以下资料:首先与事故有关的施工图;其次与事故有关的资料如:原材料检验报告,各种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再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包括:
(1)事故情况:出现事故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是否已经稳定等。
(2)事故的性质:应区分属于结构性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性措施。
(3)事故原因:应阐明所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结构裂缝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还是温度变形;是因施工振动,还是由于结构本身承载力不足所造成的。
(4)事故评估:阐明事故对结构功能,使用要求,结构受力性能及施工安全有何影响,并附有实测、验算数据和试验资料。
(5)事故涉及人员及主要责任者的情况。最后,设计、施工、建设等单位对事故的意见和要求等。
3、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应急措施。
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问题经常发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具有可变性,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等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倒塌。在拟定应急措施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危险性较大的质量事故,首先应予以封闭或设立警戒区。只有在确认不可能倒塌或进行可靠支护后,方准许进入现场处理,以免人员的伤亡。
(2)对需要进行部分拆除的部位,应充分考虑事故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且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措施,要严防对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
(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防护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4)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工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5)要充分考虑对事故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三、路基路面排水的具体措施。
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受到水的影响,很多路基的病害都是水的侵蚀导致的。另外,从不损害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并且要与地区的排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施工排水,避免水患给路基和路面的施工造成多余的损失。
1.地面排水
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急流槽、对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排水沟渠,通常都要求铺砌防护。浆砌片石加固应用非常广泛,如今,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要做到迅速排除在路面范围的降水,减少路面渗入,避免水冲刷路基边坡。路面排水通常有两种方式。首先是分散排水,通常应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势较平坦的长路段,除了加固路基边坡和硬化路肩,也要考虑到边坡下部植物的生长是否会挡住横向排水的通路,导致路面积水。对应措施是硬化路肩并设路肩排水沟,加大沟坡排水。另外一种为集中排水,硬路肩的外侧可以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拦水带或者泥混凝土预制块,使其同硬路肩路面形成三角形集水槽流水,隔30—50m的间距设置一道泄水口,和路堤边坡的急流槽相互衔接,将雨水排放到坡脚的排水沟中。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的排水。水流较大时多采用有渗水管的渗沟。传统砂砾料的反滤层大多改用了具备反滤功能土工织物。带有滤布、钢圈与加强合成纤维所组成的加劲软式的透水管很适合在地下排水中应用。
结语: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我们要努力不懈的为之奋斗,把握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高效、有力的管理方法,提高施工技术,以实现我国交通事业平稳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乃千.浅谈提高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158.
[2] 梁卓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J].城市建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