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采用分类诠释法进行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的四种策略:保持原意,古今通用;一词多意,巧换妆容;通假代换,以假抵真;联系生活,强化记忆。
【关键词】分类诠释 高中文言文 实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61-02
文言文是古人的思想与生活的缩影,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一言一行,其字里行间都凝结了大量的文化精华,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实词是支撑文言文中的结构,是接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首要条件。高中学生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期,思维得到了发展,对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较初中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对文中大部分实词的掌握还有些欠缺,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教学引导。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上使用了分类诠释的方法来进行实词讲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对实词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为学习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保持原意,古今通用
文言文中的实词是翻译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古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翻译时常常会出现思维混乱、不知所措的现象,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针对此现象,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改用全新的方法——分类诠释法讲解实词,让学生通过掌握实词来提高古文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文言文的实词中,有很多词语和现代的意思是相同的,找出这些词语,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进行文章翻译时找到破解口。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与现代的词语意思几乎相同,可以说是祖先的思想传承。所以在讲课中,笔者会刻意挑出这些词语,让学生深刻感觉到语言虽然有千变万化,但是始终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离骚》的讲解中,有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中的“零”字,便有枯萎、凋零的意思,而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凋零”意思几乎一致;又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里面的“安”字与现代的“安”字意思相近,大约是安稳、安全的意思。这些都是与现代意思相同的,掌握了这些实词的大概用法,对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固然难学,并且很多实词会让学生感到很费解,但是只要用心找到其存在的规律,对学生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减少了对古文的畏惧思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效率。
二、一词多意,巧换妆容
古文中有很多实词经历过千百年的改头换面后已经找不到原有的踪迹,因此很多词语都与现代的意思完全不同。由于文言文的内容复杂难懂,在以前的讲解中,笔者有些吃力的感觉,学生在听课时也会有厌倦的表现,这对学生理解古文学习古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其实,找到这些一词多意的词语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好奇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文言文的课堂讲解上,经常会单独来讲解这些巧换妆容的实词,帮助学生来认识它们的原意,以提高学生对实词的认识,增强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都与现代的意思相差很远,笔者在讲课时常常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式教学。其实,这其中有一点“猜”的成分。笔者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先通过字面来理解,然后再慢慢地去解开这些词语的面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陈情表》中“瑾拜表以闻”的“拜”字,笔者在讲解时,先会提问学生这个字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讲解:在现代的含义中“拜”字有“拜谢、拜别”等意思,但是在古文中却是“上、奉”的含义。
有趣的比较,会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对文字产生好奇心,增强想要学习的欲望,
而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有效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强化学生的记忆,为今后的分析起到辅助作用。
三、通假代换,以假抵真
文言文是古人的思想和生活的记录,他们在文章里哭、在文字里笑,在字里行间灌注自己的理想抱负,或融入自己对世事多变的哀叹。但这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我们只有学习好实词的用法,才能理解古人的思想,并去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学生也一样,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学习文言文是每个高中生的需要。但是怎样去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摆在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问题。笔者经常在通假字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进行同意思的转换。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容易记住的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中文言文中,有很多的通假字,这些字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思,并且与现代的字在写法与意思上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却有微妙的联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笔者在讲解时,会将每个通假字进行着重讲解,并且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字,是一个通假字,同“捧”。学生在学习这个通假字时常常会误认为是“奉上”的意思。经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通假字的讲解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上讲解通假字,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语感,为学好古文打下基础。
四、联系生活,强化记忆
祖先留下来的文言文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有利证据,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文言文中的实词是学习文言文、了解祖先生活习惯及思想道德观的金钥匙。在日常的讲课中要注意实词的讲解,给予学生打开古文的金钥匙。高中生由于智力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实词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帮助。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文字运用情况与文言文表达进行联系,可以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六国论》中“有如此之势”的“势”字的讲解,笔者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词语进行与之对照。笔者举个例子,“小李上班迟到了半小时,等待他的是领导爆发的雷霆之势”。配上简单有趣的动作,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记住了这两个“势”的含义,掌握了这两个“势”字都是具有“形势”的意思。又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始”字,笔者在讲解时也会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同学们,高考之行始于足下啊。”这样一下子学生就理解了这两个“始”字都是“开始”的意思。这样联系实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语文知识也好,文言文知识也罢,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点并巧妙应用,以增強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文言文内容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多研究,以学生的理解能力等为基础,制订好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在增强学生理解古文实词之上,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陈海良.本义探求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J].华东师范大学,2010(10)
[2]晏丽.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12)
[3]吴良俅.关于文言文实词教学的问题[J].湖南师院学报,1979(01)
【关键词】分类诠释 高中文言文 实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61-02
文言文是古人的思想与生活的缩影,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一言一行,其字里行间都凝结了大量的文化精华,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实词是支撑文言文中的结构,是接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首要条件。高中学生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期,思维得到了发展,对文言文的学习效率较初中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对文中大部分实词的掌握还有些欠缺,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教学引导。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上使用了分类诠释的方法来进行实词讲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对实词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为学习文言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保持原意,古今通用
文言文中的实词是翻译文言文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古文的重点难点。因此,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翻译时常常会出现思维混乱、不知所措的现象,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针对此现象,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改用全新的方法——分类诠释法讲解实词,让学生通过掌握实词来提高古文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文言文的实词中,有很多词语和现代的意思是相同的,找出这些词语,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进行文章翻译时找到破解口。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与现代的词语意思几乎相同,可以说是祖先的思想传承。所以在讲课中,笔者会刻意挑出这些词语,让学生深刻感觉到语言虽然有千变万化,但是始终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离骚》的讲解中,有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中的“零”字,便有枯萎、凋零的意思,而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凋零”意思几乎一致;又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里面的“安”字与现代的“安”字意思相近,大约是安稳、安全的意思。这些都是与现代意思相同的,掌握了这些实词的大概用法,对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固然难学,并且很多实词会让学生感到很费解,但是只要用心找到其存在的规律,对学生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减少了对古文的畏惧思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效率。
二、一词多意,巧换妆容
古文中有很多实词经历过千百年的改头换面后已经找不到原有的踪迹,因此很多词语都与现代的意思完全不同。由于文言文的内容复杂难懂,在以前的讲解中,笔者有些吃力的感觉,学生在听课时也会有厌倦的表现,这对学生理解古文学习古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其实,找到这些一词多意的词语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好奇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文言文的课堂讲解上,经常会单独来讲解这些巧换妆容的实词,帮助学生来认识它们的原意,以提高学生对实词的认识,增强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都与现代的意思相差很远,笔者在讲课时常常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式教学。其实,这其中有一点“猜”的成分。笔者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先通过字面来理解,然后再慢慢地去解开这些词语的面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陈情表》中“瑾拜表以闻”的“拜”字,笔者在讲解时,先会提问学生这个字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讲解:在现代的含义中“拜”字有“拜谢、拜别”等意思,但是在古文中却是“上、奉”的含义。
有趣的比较,会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对文字产生好奇心,增强想要学习的欲望,
而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有效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强化学生的记忆,为今后的分析起到辅助作用。
三、通假代换,以假抵真
文言文是古人的思想和生活的记录,他们在文章里哭、在文字里笑,在字里行间灌注自己的理想抱负,或融入自己对世事多变的哀叹。但这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我们只有学习好实词的用法,才能理解古人的思想,并去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学生也一样,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学习文言文是每个高中生的需要。但是怎样去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是摆在每个高中生面前的问题。笔者经常在通假字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进行同意思的转换。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容易记住的事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中文言文中,有很多的通假字,这些字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思,并且与现代的字在写法与意思上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却有微妙的联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趣的现象。笔者在讲解时,会将每个通假字进行着重讲解,并且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中的“奉”字,是一个通假字,同“捧”。学生在学习这个通假字时常常会误认为是“奉上”的意思。经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通假字的讲解能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上讲解通假字,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增加学生的语感,为学好古文打下基础。
四、联系生活,强化记忆
祖先留下来的文言文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有利证据,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文言文中的实词是学习文言文、了解祖先生活习惯及思想道德观的金钥匙。在日常的讲课中要注意实词的讲解,给予学生打开古文的金钥匙。高中生由于智力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实词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帮助。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文字运用情况与文言文表达进行联系,可以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记忆。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六国论》中“有如此之势”的“势”字的讲解,笔者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词语进行与之对照。笔者举个例子,“小李上班迟到了半小时,等待他的是领导爆发的雷霆之势”。配上简单有趣的动作,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记住了这两个“势”的含义,掌握了这两个“势”字都是具有“形势”的意思。又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始”字,笔者在讲解时也会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同学们,高考之行始于足下啊。”这样一下子学生就理解了这两个“始”字都是“开始”的意思。这样联系实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语文知识也好,文言文知识也罢,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点并巧妙应用,以增強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文言文内容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多研究,以学生的理解能力等为基础,制订好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在增强学生理解古文实词之上,培养学生热爱历史、热爱祖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陈海良.本义探求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J].华东师范大学,2010(10)
[2]晏丽.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12)
[3]吴良俅.关于文言文实词教学的问题[J].湖南师院学报,1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