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务类课程是一门集科学性、应用性及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然而平时教学中我们通常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理论知识,以致反感本课程。情境教学法引入实务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关键词: 实务教学 情境教学法 教学模式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新课改”,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不符合其特点,使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本文阐述了实务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在课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实效。
一、巧设课堂情境
1.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在感受中培养能力。
人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的,即从动作把握到图像把握,最后才是文字把握。到了高中阶段,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然而中职学生在这方面相对欠缺,因此要求教师降低难度,创造一个形象的环境,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发挥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综合利用,在身临其境中进行联想思维。
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章第二节“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教师播放了一段中远集团货轮航行于太平洋的画面,沉闷的课堂因为这段视频顿时活跃了起来,正当孩子们看得起劲时,突然海面上雷电交加(视频经剪切处理),一个巨浪打来掀翻了船上装载的所有货物。随着同学们一声饱含惊讶的“哇!”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该货船的损失?除了该原因之外可能有其他哪些原由?学生经过刚才视频的“洗礼”,个个都为该货船感到惋惜,纷纷摩拳擦掌地想分析总结原因,很快总结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两大原因。教师在赞扬后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思维跟着画面中的货轮驶往世界各地,想象可能发生的风险,很快同学们便想到中東地区的战争,由此分析出外来风险。多媒体的巧利用可以变知识传授从“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使同学们“有血有肉”地感受国际贸易的复杂,在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引游戏入教室,在趣味中培养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要从无意识关注转变为有目的探究学习,需要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活泼贪玩,对学习欠缺目的性,对实务的学习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而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形成。
3.体会角色扮演,创设实务情境。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特征之一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通过角色扮演,同学参与教学活动,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见解,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课堂生动起来,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教学“争议与索赔”时,笔者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二、优化实务教学的误区
1.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科学课程理念都是由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经验、切身经历出发。在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中,许多概念是学生生活中未曾接触过的,因此学习时学生易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将学习任务和一定真实情境挂钩,将问题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突出体现教学和现实世界的沟通,从而消除对课程的恐慌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贴近生活指贴近学生生活而非教师生活,引入学生熟知的事物。如讲授汇票出票时收款人抬头的写法时,我以最熟悉的现金解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学生由此很快分析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与“限制性抬头”各自的利弊。
2.创设情境避免“作秀”,应注重“实效性”。
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变、求趣的年龄阶段,喜欢追求刺激和娱乐性,然而娱乐之后剩下了什么?这值得我们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娱乐。因此,科学的情境创设不是取决于华丽的形式,而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3.创设情境应科学正确。
创设情境的本意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眼球,但如果盲目为增加趣味性,而忽视情境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如笔者某次公开课,为跟我校正举行的校园招聘会相结合,提出某外贸公司欲招几名保险业务员,想由此考一考学生的保险业务水平,展开该课时保险条款的授课。课后在听取老教师指导意见时,有老教师指出一般外贸公司的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交由专门保险公司,自己很少招聘保险业务员负责办理本公司货物运输保险业务。这席话让我醍醐灌顶,任何情境创设必须首先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否则不但不能对授课起帮助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传递错误信息。
总之,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为学生所喜爱,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 实务教学 情境教学法 教学模式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新课改”,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不符合其特点,使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本文阐述了实务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在课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实效。
一、巧设课堂情境
1.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在感受中培养能力。
人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的,即从动作把握到图像把握,最后才是文字把握。到了高中阶段,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一定提升。然而中职学生在这方面相对欠缺,因此要求教师降低难度,创造一个形象的环境,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发挥学生视觉与听觉的综合利用,在身临其境中进行联想思维。
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章第二节“海运货物保险的保障范围”为例,教师播放了一段中远集团货轮航行于太平洋的画面,沉闷的课堂因为这段视频顿时活跃了起来,正当孩子们看得起劲时,突然海面上雷电交加(视频经剪切处理),一个巨浪打来掀翻了船上装载的所有货物。随着同学们一声饱含惊讶的“哇!”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该货船的损失?除了该原因之外可能有其他哪些原由?学生经过刚才视频的“洗礼”,个个都为该货船感到惋惜,纷纷摩拳擦掌地想分析总结原因,很快总结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两大原因。教师在赞扬后鼓励同学们继续思考,思维跟着画面中的货轮驶往世界各地,想象可能发生的风险,很快同学们便想到中東地区的战争,由此分析出外来风险。多媒体的巧利用可以变知识传授从“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使同学们“有血有肉”地感受国际贸易的复杂,在感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引游戏入教室,在趣味中培养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要从无意识关注转变为有目的探究学习,需要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活泼贪玩,对学习欠缺目的性,对实务的学习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而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形成。
3.体会角色扮演,创设实务情境。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特征之一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通过角色扮演,同学参与教学活动,有自己的观察、分析和见解,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课堂生动起来,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教学“争议与索赔”时,笔者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二、优化实务教学的误区
1.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科学课程理念都是由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经验、切身经历出发。在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中,许多概念是学生生活中未曾接触过的,因此学习时学生易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因此,将学习任务和一定真实情境挂钩,将问题置身于真实情境中,能突出体现教学和现实世界的沟通,从而消除对课程的恐慌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需要指出的是,情境贴近生活指贴近学生生活而非教师生活,引入学生熟知的事物。如讲授汇票出票时收款人抬头的写法时,我以最熟悉的现金解释“持票人或来人抬头”,学生由此很快分析出“持票人或来人抬头”与“限制性抬头”各自的利弊。
2.创设情境避免“作秀”,应注重“实效性”。
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变、求趣的年龄阶段,喜欢追求刺激和娱乐性,然而娱乐之后剩下了什么?这值得我们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娱乐。因此,科学的情境创设不是取决于华丽的形式,而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3.创设情境应科学正确。
创设情境的本意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眼球,但如果盲目为增加趣味性,而忽视情境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如笔者某次公开课,为跟我校正举行的校园招聘会相结合,提出某外贸公司欲招几名保险业务员,想由此考一考学生的保险业务水平,展开该课时保险条款的授课。课后在听取老教师指导意见时,有老教师指出一般外贸公司的货物运输保险业务交由专门保险公司,自己很少招聘保险业务员负责办理本公司货物运输保险业务。这席话让我醍醐灌顶,任何情境创设必须首先保证科学性和正确性,否则不但不能对授课起帮助作用,还会误导学生,传递错误信息。
总之,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其特有的自身魅力为学生所喜爱,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