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三大“着力点”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Co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质量有不同的内涵和分类:从范围来看,有宏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微观质量;从运行层次上分,包括理念层、制度层和操作层;从内容上来看,有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教育教学、产学研合作和学生管理等。无论如何划分,笔者认为,要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把握“融合、特色和人本”三大着力点。
  多元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体现在高校与行业、区域发展的外部融合和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融合。在高校内部,有学科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对复合型高端人才需要。
  当前,大学分成12个学科门类、80个一级学科和358个二级学科。分科过细,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内蒙古大学将数学与物理融合,从1995年开始试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数理专业点,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中科院等重点院所的欢迎。“教学”和“科研”是高校两大使命,二者的结合将产生“1+1>2”的效果。比如,华中农业大学以“科教融合,学术育人”为指导,将科研基地和经费向本科生倾斜,及时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实际案例融入或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企业课程,让更多的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入基地或企业,结合教师课题开展实习。
  特色是外界认知学校的一个符号标识。高校的特色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错位发展,后来居上”的后发型院校发展策略,是形成“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发展格局的有效措施。当前,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上。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采取倾斜政策,民委直属的院校生均拨款高于一般高校。比如,内蒙古大学招收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蒙语教学的学生,进行一年的大学预科教育,毕业生中有40%考取研究生,其中三分之二被985高校录取。院校特色与高校与行业联系紧密相关,最突出的是农林类、医学类、工程类、师范类、艺术类和综合类。北京林业大学在脱离行业后,在福建三明、河北平泉与沧州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保證学生实习和产业上的联合。在地方特色方面,一些地方院校在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北京工商大学建设“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具有北京特色、中国特色的新型品牌食品、配料及其专用技术与工程装备,引导北京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与餐饮生产的现代化与标准化。
  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人文精神,是高校内涵发展的灵魂。高校应注重对自然、学生和教师的人文关怀,而关怀学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比如一些大学尊重学生选择,允许学生在学习期间自由转换专业,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福建医科大学自2006年扩招后,原有的4个附属医院不能满足学生临床实践的需要,为保障教学质量,福建医科大学尝试招标非行政隶属关系的附属医院,获得极大成功。
  师资队伍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关怀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安徽财大虽地处非省会城市蚌埠,但是教师们安心工作,这与学校实行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留人这四大措施有关;校方采取的主要举措有:解决教授住房,发放博士津贴、设置学术岗位、实行龙湖学者评聘。北方民族大学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派出30多位处级干部挂职,举办干部培训,经费每年100万元。
  (佛朝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副主任)
其他文献
针对影响高炉生产的各种不利条件,济钢2号1750m^3高炉对大矿批、大矿角、大角差的布料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达到了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目的,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
对湘钢1号高炉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湘钢新1号高炉采用了皮带上料、串罐无料钟炉顶、薄壁炉衬、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环保型INBA、单锥环缝洗涤塔等一系列新技术,是湘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云南边疆巩固、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本文以云南省姚安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基
学生网上评教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网上评教的客观性、有效性、科学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局限性,不
经济困难大学生是指在校学习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他们是我国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
<正>中国金属学会拟定于2009年10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39;第五届国际炼铁科技大会&#39;(ICSTI’09)。该会为国际炼铁界的系列会议,是每三至四年在世界各大洲轮流召开的钢
期刊
[摘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工学结合因校企业合作缺乏深度而难以实施,引企入校使之成为校内企业,是解决工学结合难题的途径之一。文章探讨了引企入校基本原则及校内企业工学结合运行的机制,并阐述了校内企业工学结合功能实现的方式、手段与措施。  [关键词]校内企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  [作者简介]耿淬(1966-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科室
大学是高水平人才集中的地方,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寓教于研,在大气稳重的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