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虽然地域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却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巍巍高山、浩浩长河、雄浑大漠、茫茫草原、无垠戈壁等自然景观一应俱全,被誉为“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穆斯林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宁夏旅游借助中阿博览会这个大平台,充分发挥了旅游业先导作用,向世界展示了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无限魅力。
六大旅游合作项目落户宁夏
9月8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旅行商大会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作为本届中阿博览会“164”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大会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走进美丽中国、感受魅力丝路、畅游神奇宁夏”为主题,在为期4天的大会中,开展了B2B洽谈、旅游资源推介、项目签约、线路产品考察等6个分项活动。

在开幕式现场记者看到,本届大会国际范儿十足,来自沙特阿拉伯、约旦、阿联酋、伊朗、埃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和旅行商约150余人参会。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旅游参赞诺朗·本·乌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还专门制作了中、英、阿三种文字的会务资料,方便与会嘉宾使用,并且在每个座椅上都摆放着同声传译设备。
经过前期充分对接洽谈,大会首日就签约了6个旅游合作项目分别是: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约旦哈希姆王国旅游促进局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宁夏与约旦在两地旅游宣传促销、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马来西亚纯真(TAHIRA)航空公司、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港中旅)、宁夏河东国际机场有限公司签署开通银川至吉隆坡旅游包机航线协议,争取开通银川—吉隆坡直航航班,为马来西亚皇家警务人员及其家属来宁夏度假旅游做好准备。仅此一项,如果6年内完成协议,将意味着宁夏入境游游客每年增加20万人次,而2014年宁夏接待入境游游客刚刚突破3万人次。
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旗猎国际旅行公司签署联合成立宁夏旅游中东营销中心协议。9月4日银川至迪拜直航航班顺利开通,标志着宁夏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空中廊道的打通,宁夏旅游中东营销中心落地迪拜,势必为中东地区游客进入宁夏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是宁夏三家旅行社与国外旅行社签署客源互送合作协议。
五是宁夏旅游集团与马来西亚巴勒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建立完善穆斯林旅游服务标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引进巴勒克的清真宾馆接待标准,合作建立宁夏清真宾馆,合作建设管理运营清真度假村、宾馆公寓等项目,合作发展清真旅游产品,向全世界57个穆斯林国家推广宁夏清真旅游,努力推动宁夏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六是宁夏旅游集团与北京目标汽车俱乐部签署联合承办“驾越丝路,中阿友好万里行国际自驾活动”协议。该活动将于2016年7月启程,届时必将大大提高宁夏在国际上的美誉度。
面对面交流 一对一洽谈
“背景上的建筑是哪儿?在银川吗?”在中阿旅行商大会B2B洽谈会上,不少外国客商对展板上的中华回乡文化园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两排长条桌一字排开,一边是宁夏3A级及以上景区和各大旅行社的代表,一边是前来寻求合作的国外旅行商,他们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洽谈。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21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官员和旅行商多方了解宁夏旅游资源,寻求和当地旅行商的合作。
“对于多年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来说,以往到中国拓展旅游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大多都将目光聚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印度尼西亚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萨哈兰·图桑说,此次受邀到宁夏参观、了解市场后发现,这里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他非常期待在宁夏开辟出新的入境旅游市场。另外一位印尼旅行社的负责人阿克迪·莫德拉·普拉维拉也认为,宁夏和印度尼西亚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差异性,但各有优势资源,合作潜力巨大。
“国外旅行商真是太热情了,他们非常有合作诚意”,宁夏沙湖景区总经理余绍彬告诉记者,他手中厚厚的一沓名片不一会儿就发放一空。“就在两年前,阿拉伯国家的旅行商们对宁夏的旅游资源还知之甚少,今年却很明显感觉到,他们是有备而来。很多客商都事先从网络上查找了宁夏旅游的相关资料,洽谈时直奔主题,直接商讨旅游接待合作事宜。”
沙特阿拉伯巴达维旅行社的一位负责人与宁夏中旅董事长胡玲相谈甚欢,他对宁夏的自然风光和回族文化很感兴趣,认为宁夏交通便利,两地在文化习俗上相通。双方现场拍板合作,当即签下了互送1000至1500名游客的订单。
国外旅行商对宁夏旅游的热情给本地景区和旅行社负责人开拓国外旅游市场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语言障碍成了双方最担心的问题。来自印度的旅行商耶瑟哈耶说:“现在宁夏景区的服务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懂英语的人太少,这一点会给旅行者带来不便。”对此,宁夏中旅董事长胡玲表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储备、培养懂阿语或英语的专职导游。”
穆斯林旅行商眼中的“宁夏印象”
2015中阿旅行商大会期间,还安排了100多位穆斯林旅行商进行特色旅游路线的实地参观、考察。
作为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独特的回族风情是宁夏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也是穆斯林游客最有认同感的旅游资源,包括清真寺、阿文标识牌、宾馆设立的礼拜室等。
“这些穆斯林元素附着在旅游资源上,不仅让穆斯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吃住行的便利,还会有‘回家’的感觉。”沙特阿拉伯巴拉维国际旅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阿卜杜拉·额纳姆说。
据宁夏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此次前来参会的穆斯林客商宾至如归,除了对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开展了接待服务礼仪和阿语培训,还安排穆斯林旅行商参观吴忠市的回族传统村落——穆民新村,进行“回族家访”。在穆民新村,回族武术、回族艺术、回族小吃等“接地气”的回族传统生活再次拉近了宁夏与穆斯林旅行商的距离。
在考察中,宁夏沙水相映的奇特景观让众多国外旅行商大为惊叹。“宁夏和马来西亚的自然旅游资源差异性非常大,特别是这里沙漠和黄河交相辉映,不身临其境真是很难想象。”在游览完沙坡头后,马来西亚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下次不仅要带家人来玩,还要向宁夏输送更多的游客。
差异产生吸引,共鸣产生情感。经过几天实地走访,宁夏的秀美风光给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11日晚,继旅行商大会首日6个签约项目落地之后,宁夏14家旅行社与约旦、新加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0家旅行商再次签订合作协议,共达成了23个互送客源新意向。
散发着古老魅力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在这其中,旅游必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耳畔又闻驼铃响,宁夏旅游将带着自信闯世界!
六大旅游合作项目落户宁夏
9月8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旅行商大会在宁夏银川拉开帷幕。作为本届中阿博览会“164”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大会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走进美丽中国、感受魅力丝路、畅游神奇宁夏”为主题,在为期4天的大会中,开展了B2B洽谈、旅游资源推介、项目签约、线路产品考察等6个分项活动。

在开幕式现场记者看到,本届大会国际范儿十足,来自沙特阿拉伯、约旦、阿联酋、伊朗、埃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和旅行商约150余人参会。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旅游参赞诺朗·本·乌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议还专门制作了中、英、阿三种文字的会务资料,方便与会嘉宾使用,并且在每个座椅上都摆放着同声传译设备。
经过前期充分对接洽谈,大会首日就签约了6个旅游合作项目分别是:
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约旦哈希姆王国旅游促进局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宁夏与约旦在两地旅游宣传促销、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
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马来西亚纯真(TAHIRA)航空公司、中国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港中旅)、宁夏河东国际机场有限公司签署开通银川至吉隆坡旅游包机航线协议,争取开通银川—吉隆坡直航航班,为马来西亚皇家警务人员及其家属来宁夏度假旅游做好准备。仅此一项,如果6年内完成协议,将意味着宁夏入境游游客每年增加20万人次,而2014年宁夏接待入境游游客刚刚突破3万人次。
三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旗猎国际旅行公司签署联合成立宁夏旅游中东营销中心协议。9月4日银川至迪拜直航航班顺利开通,标志着宁夏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空中廊道的打通,宁夏旅游中东营销中心落地迪拜,势必为中东地区游客进入宁夏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是宁夏三家旅行社与国外旅行社签署客源互送合作协议。
五是宁夏旅游集团与马来西亚巴勒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建立完善穆斯林旅游服务标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引进巴勒克的清真宾馆接待标准,合作建立宁夏清真宾馆,合作建设管理运营清真度假村、宾馆公寓等项目,合作发展清真旅游产品,向全世界57个穆斯林国家推广宁夏清真旅游,努力推动宁夏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六是宁夏旅游集团与北京目标汽车俱乐部签署联合承办“驾越丝路,中阿友好万里行国际自驾活动”协议。该活动将于2016年7月启程,届时必将大大提高宁夏在国际上的美誉度。
面对面交流 一对一洽谈
“背景上的建筑是哪儿?在银川吗?”在中阿旅行商大会B2B洽谈会上,不少外国客商对展板上的中华回乡文化园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两排长条桌一字排开,一边是宁夏3A级及以上景区和各大旅行社的代表,一边是前来寻求合作的国外旅行商,他们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洽谈。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21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官员和旅行商多方了解宁夏旅游资源,寻求和当地旅行商的合作。
“对于多年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来说,以往到中国拓展旅游市场、寻求合作伙伴,大多都将目光聚集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印度尼西亚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萨哈兰·图桑说,此次受邀到宁夏参观、了解市场后发现,这里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他非常期待在宁夏开辟出新的入境旅游市场。另外一位印尼旅行社的负责人阿克迪·莫德拉·普拉维拉也认为,宁夏和印度尼西亚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差异性,但各有优势资源,合作潜力巨大。
“国外旅行商真是太热情了,他们非常有合作诚意”,宁夏沙湖景区总经理余绍彬告诉记者,他手中厚厚的一沓名片不一会儿就发放一空。“就在两年前,阿拉伯国家的旅行商们对宁夏的旅游资源还知之甚少,今年却很明显感觉到,他们是有备而来。很多客商都事先从网络上查找了宁夏旅游的相关资料,洽谈时直奔主题,直接商讨旅游接待合作事宜。”
沙特阿拉伯巴达维旅行社的一位负责人与宁夏中旅董事长胡玲相谈甚欢,他对宁夏的自然风光和回族文化很感兴趣,认为宁夏交通便利,两地在文化习俗上相通。双方现场拍板合作,当即签下了互送1000至1500名游客的订单。
国外旅行商对宁夏旅游的热情给本地景区和旅行社负责人开拓国外旅游市场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语言障碍成了双方最担心的问题。来自印度的旅行商耶瑟哈耶说:“现在宁夏景区的服务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懂英语的人太少,这一点会给旅行者带来不便。”对此,宁夏中旅董事长胡玲表示:“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储备、培养懂阿语或英语的专职导游。”
穆斯林旅行商眼中的“宁夏印象”
2015中阿旅行商大会期间,还安排了100多位穆斯林旅行商进行特色旅游路线的实地参观、考察。
作为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独特的回族风情是宁夏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也是穆斯林游客最有认同感的旅游资源,包括清真寺、阿文标识牌、宾馆设立的礼拜室等。
“这些穆斯林元素附着在旅游资源上,不仅让穆斯林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吃住行的便利,还会有‘回家’的感觉。”沙特阿拉伯巴拉维国际旅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阿卜杜拉·额纳姆说。
据宁夏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此次前来参会的穆斯林客商宾至如归,除了对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开展了接待服务礼仪和阿语培训,还安排穆斯林旅行商参观吴忠市的回族传统村落——穆民新村,进行“回族家访”。在穆民新村,回族武术、回族艺术、回族小吃等“接地气”的回族传统生活再次拉近了宁夏与穆斯林旅行商的距离。
在考察中,宁夏沙水相映的奇特景观让众多国外旅行商大为惊叹。“宁夏和马来西亚的自然旅游资源差异性非常大,特别是这里沙漠和黄河交相辉映,不身临其境真是很难想象。”在游览完沙坡头后,马来西亚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下次不仅要带家人来玩,还要向宁夏输送更多的游客。
差异产生吸引,共鸣产生情感。经过几天实地走访,宁夏的秀美风光给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旅行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月11日晚,继旅行商大会首日6个签约项目落地之后,宁夏14家旅行社与约旦、新加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0家旅行商再次签订合作协议,共达成了23个互送客源新意向。
散发着古老魅力的丝绸之路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在这其中,旅游必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耳畔又闻驼铃响,宁夏旅游将带着自信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