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本文荣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旬,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抵达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五位报告文学作家深入采访医疗队和检测队,写出这部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实录,不仅记录下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展现了中非友谊的真情,更留下一份宝贵的档案,让世界看到中国医生的使命,也看到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
秦玉玲是三〇二医院门诊部急诊科的护士长,从她在我的对面坐下来,她就不停地说着别人的先进事迹。从李进队长一直说到后勤组负责开车、做饭的小伙子。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眼睛里都含着泪,泪水一会儿汹涌上来,一会儿潮落下去,汹涌上来的时候,她就稍稍地扬起头轻轻地歙一两下鼻子,把泪歙回去,于是眼泪始终就漾在眼眶里把眼睛都浸红了。分明是眼睛里存着泪水呢,脸上却一直笑着,是那种经历过而且胜利了的安心的笑,多少掺着些许荣耀的笑。她就那样一边不时地歙着鼻子,把泪水歙回去,一边笑意盈盈地跟我述说着她的同事们。...
在说了一通他们防控组的组长贾红军的时候,她突然停住了,好像在努力地下一个决心。她说: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说说看。我说。
她说我在那儿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我可能做错了。
她说,这件事我跟谁都没有说。跟着很快又纠正了一句:之前他们好多人来采访,我都没有说。
那你做了什么事?我很好奇,她好不容易说到自己了,结果说的却是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等我听完了她的讲述,我才明白她的纠结是有道理的。
那天是10月5日,医疗队开始接诊的第5天,轮到她值班,她刚从病房工作完回到清洁区,就听负责病区监控视频的队友惊呼了一声:哎呀,那个病人吐血了!她赶紧过去一看,果真是,两大摊血,就吐在病区的分诊台旁边。这是病区里出现的第一例病人呕血。
防控组的职责之一,就是带领塞方的保洁人员清理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垃圾,而这些东西是传染性最强的。按照分工,我方人员只需要指导塞方的保洁人员去做就行了。
她马上找到塞方的保洁人员,告诉他们病人吐血了,吐在什么位置,请他们马上去处理,然后就在监控视频前守候着。
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进去。又过了一会儿还是看不见保洁的人影。她忽然明白了,他们是不敢去。
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通报,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体液传播,其中血液感染性最强,每1ML受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多达1万到100万个埃博拉病毒。那简直就是病毒中的原子武器。在培训塞方人员的时候,对这一点曾经专门强调过:一旦发生病人吐血,必须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血液在公共环境下的暴露时间,否则很容易造成病毒扩散。
血还在地上摊着,此刻不知道有多少病毒正在地板上四处弥散。特别是分诊台那里,平时是病人喜欢聚集的地方,也是医护人员进入病区的必经之地,不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不仅会导致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对过往的医护人员也是个极大的威胁。
秦玉玲急了,其实顶多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可她感觉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她不能再等了,她腾地一下跳起来,穿上防护服就冲进去了。
我一向以为,很多特殊职业和岗位是需要特殊品格的,医生和护士就属于这一类。只要是对医院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一定是这所医院里所有护士长中最拔尖的人物,这个人不仅技术要好,还要有胆有识,要具有应对任何复杂局面的魄力和勇气,要能处乱不惊,而且绝不会临阵退缩。秦玉玲就是这样一个护士长。
清理、覆盖、消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秦玉玲都严格按照她所熟悉的专业操作流程去做,一举一动做得不慌不忙、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后来事实证明,她确实做得非常好。
做完一切,回到清洁区,医疗组的李因茵护士正在问同事,哎,那个病人的血是谁去处理的?秦玉玲玩笑似的搭话说,你看像谁呀?李因茵说看不出。秦玉玲说你看像我吗?李因茵说不像啊。因为穿着防护服在镜头里根本分不出谁是谁。秦玉玲就没再说什么。
突然地,秦玉玲开始不安起来。
出发之前,急诊科的姑娘们眼圈红红地围着她依依不舍。姑娘们说,护士长,你知道我们最担心你什么吗?
什么?
你什么事都往前冲!
噢,那我尽量克制吧。
不是尽量,是一定!
嗯,好吧!
很显然,刚才她又犯老毛病了。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她刚才做得对吗?她应该那样连十几分钟的耐心都没有而鲁莽地冲进去,亲自动手去做这种本该由塞方保洁人员来做的最基础的清洁工作,而让自己身处险境吗?
最重要的是,她违反了纪律。医疗队规定,医护人员进病区至少要两人同行,以便在穿戴防护服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有遮挡不严密、佩戴错误的地方可以互相纠正。她刚才那样匆忙地冲进去,她的防护服穿好了吗,会不会有什么疏漏?那是最具有传染性的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的血,她会被感染吗?
就在开诊的前一天,李进院长曾经问过她,你怕吗?
她想了想说,有壓力,但是我不怕。
那个时候,她是自信的,坚定不移的。对于传染病来说,她是专业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专业,她来自于国家顶级的抗传染病的专业团队,她所具有的专业技能也是顶尖的。她和她的几个队友都是参加过“非典”“甲流”和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的,那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卫勤防疫国家行动了。所以,对付传染病她是有足够经验的,即使是“非洲死神”埃博拉,她也无需害怕。
但此刻,她犹疑了,她不再像先前那么自信了,她甚至有了些害怕的感觉。 她记得刚到塞国的时候,李进队长就跟大家定了规矩。医疗队不仅要防埃博拉,还要防疟疾、防伤寒、防霍乱,所有当地的传染病都要防。为什么?李进说,因为我们是专业的传染病防治队伍,我们是传染病防治专家,我们搞的就是这个专业,如果你被传染了,那你就不配称为传染病专家!
如果她被感染了,就意味着他们医疗队突破了零的防线。那么之前他们在塞国所有的努力——他们竭尽所能地改造病房,他们倾其所有地培训塞国医护人员,他们不舍昼夜地赶制出来的一套套的操作流程、规章制度、防护措施,一切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不仅如此,如果她被感染了,她的31名队友也有可能被感染!因为,虽然大家在工作之余各居一室,处于相对的隔离状态,但吃饭的时候,在医院清洁区工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共处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彼此之间是没有防护的……
就在几天前,世卫组织通报说,自埃博拉疫情爆发,到他们抵达塞国前的8月26日,已经有超过240名医护人员感染,造成至少120名医护人员死亡。难道她和她的队友们也要加入到这样的名单里,就因为她的一个鲁莽而又草率的举动?
她真的做错了吗?
她是医疗队防控组的成员,她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保证环境清洁。多年的职业养成,使她对职责和使命具有极强的捍卫意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到生命受到威胁,第一时间就会冲上去抢救,这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本能。所以当她面对那样的情景,她怎么可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
那么,她做对了吗?她不知道。这是38岁的秦玉玲平生第一次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确切的判断。她仿佛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永无终点的悖论,单独看起来每一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可是一旦相互叠加,彼此印证,所有的答案又都是错的……
那一日,她少言寡语。
回到住地,她找到防控组组长贾红军。
她说,我今天做了一件事,可能有点不太合适。
贾红军说,你做什么了?
她说,我去处理病人呕的血了。
贾红军有点吃惊:你自己动手处理的?
她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要亲自去做?为什么不安排保洁人员做?如果养成了依赖习惯,以后这些事情他们可能都不去做了,那我们走了以后怎么办?
秦玉玲申辩道:我叫他们了,但是等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进去。他们肯定是害怕,这是第一次出现病人呕血嘛……
贾红军说,好吧,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秦玉玲就把她处理的过程仔细地说了一遍。“80后”的贾红军虽然在年龄上小她几岁,却是医院感染控制科技术实力很强的主治医师,是从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病例监测方面的专家,曾多次参加全军、全国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在2014年5月的首都联合防空演习中,还被任命为防疫组组长。在传染病防控和消毒方面他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因此受到多次嘉奖。这个时候,她需要得到贾红军的认可。
听完了她的叙述,贾红军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啊,应该没有问题。末了,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叮嘱了一句:哎姐,没事儿啊,放心!
秦玉玲嘴硬地说,我不担心,我就是想让你知道一下这件事。
这时候,已经是10月5日的晚上。此后的日子变得好慢好长。
那之后,贾红军没再提起过这件事,好像他已经忘了。可秦玉玲却始终无法摆脱掉那个关于对与错、是与非的悖论的纠缠。但是,每当自责和不安占上风时,一个声音就会从内心深处挣扎着升腾起来:我不会被感染的,我是专业的啊!我怎么会被感染呢!
我是专业的!——这是那段时间,她内心里最坚实可靠的精神支柱。
日子就这样很慢很长地过着。
又是一个晚上的时光,在大家从食堂吃完晚饭各自返回宿舍的路上,贾红军追上了秦玉玲。
哎姐,明天是最后一天了啊,解除了!没事儿了啊!
秦玉玲愣了一下:啊?什么解除了?
但是没等贾红军答话,她已经明白过来,噢——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21天,通常情况下,接触过病毒感染者的人要被隔离21天,也叫21天隔离期。而这一天是25日,距離她贸然冲进病区亲手处理病人呕血已经整整20天啦,明天就是第21天!是埃博拉潜伏期的最后期限!
泪水瞬时间模糊了她的眼睛:哎呀,红军,你真是的!你还记着呢……
是的,贾红军记着呢,他没有一天忘记过。他和秦玉玲一样每一天都在数日子,数着那个要么毁灭、要么重生的21天。
这21天真的是好长好长啊……
秦玉玲是三〇二医院门诊部急诊科的护士长,从她在我的对面坐下来,她就不停地说着别人的先进事迹。从李进队长一直说到后勤组负责开车、做饭的小伙子。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眼睛里都含着泪,泪水一会儿汹涌上来,一会儿潮落下去,汹涌上来的时候,她就稍稍地扬起头轻轻地歙一两下鼻子,把泪歙回去,于是眼泪始终就漾在眼眶里把眼睛都浸红了。分明是眼睛里存着泪水呢,脸上却一直笑着,是那种经历过而且胜利了的安心的笑,多少掺着些许荣耀的笑。她就那样一边不时地歙着鼻子,把泪水歙回去,一边笑意盈盈地跟我述说着她的同事们。...
在说了一通他们防控组的组长贾红军的时候,她突然停住了,好像在努力地下一个决心。她说: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说说看。我说。
她说我在那儿做了一件事,这件事我可能做错了。
她说,这件事我跟谁都没有说。跟着很快又纠正了一句:之前他们好多人来采访,我都没有说。
那你做了什么事?我很好奇,她好不容易说到自己了,结果说的却是自己可能犯了一个错误。
等我听完了她的讲述,我才明白她的纠结是有道理的。
那天是10月5日,医疗队开始接诊的第5天,轮到她值班,她刚从病房工作完回到清洁区,就听负责病区监控视频的队友惊呼了一声:哎呀,那个病人吐血了!她赶紧过去一看,果真是,两大摊血,就吐在病区的分诊台旁边。这是病区里出现的第一例病人呕血。
防控组的职责之一,就是带领塞方的保洁人员清理病人的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垃圾,而这些东西是传染性最强的。按照分工,我方人员只需要指导塞方的保洁人员去做就行了。
她马上找到塞方的保洁人员,告诉他们病人吐血了,吐在什么位置,请他们马上去处理,然后就在监控视频前守候着。
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进去。又过了一会儿还是看不见保洁的人影。她忽然明白了,他们是不敢去。
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通报,埃博拉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体液传播,其中血液感染性最强,每1ML受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多达1万到100万个埃博拉病毒。那简直就是病毒中的原子武器。在培训塞方人员的时候,对这一点曾经专门强调过:一旦发生病人吐血,必须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血液在公共环境下的暴露时间,否则很容易造成病毒扩散。
血还在地上摊着,此刻不知道有多少病毒正在地板上四处弥散。特别是分诊台那里,平时是病人喜欢聚集的地方,也是医护人员进入病区的必经之地,不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不仅会导致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对过往的医护人员也是个极大的威胁。
秦玉玲急了,其实顶多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可她感觉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她不能再等了,她腾地一下跳起来,穿上防护服就冲进去了。
我一向以为,很多特殊职业和岗位是需要特殊品格的,医生和护士就属于这一类。只要是对医院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一定是这所医院里所有护士长中最拔尖的人物,这个人不仅技术要好,还要有胆有识,要具有应对任何复杂局面的魄力和勇气,要能处乱不惊,而且绝不会临阵退缩。秦玉玲就是这样一个护士长。
清理、覆盖、消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秦玉玲都严格按照她所熟悉的专业操作流程去做,一举一动做得不慌不忙、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后来事实证明,她确实做得非常好。
做完一切,回到清洁区,医疗组的李因茵护士正在问同事,哎,那个病人的血是谁去处理的?秦玉玲玩笑似的搭话说,你看像谁呀?李因茵说看不出。秦玉玲说你看像我吗?李因茵说不像啊。因为穿着防护服在镜头里根本分不出谁是谁。秦玉玲就没再说什么。
突然地,秦玉玲开始不安起来。
出发之前,急诊科的姑娘们眼圈红红地围着她依依不舍。姑娘们说,护士长,你知道我们最担心你什么吗?
什么?
你什么事都往前冲!
噢,那我尽量克制吧。
不是尽量,是一定!
嗯,好吧!
很显然,刚才她又犯老毛病了。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是,她刚才做得对吗?她应该那样连十几分钟的耐心都没有而鲁莽地冲进去,亲自动手去做这种本该由塞方保洁人员来做的最基础的清洁工作,而让自己身处险境吗?
最重要的是,她违反了纪律。医疗队规定,医护人员进病区至少要两人同行,以便在穿戴防护服的时候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有遮挡不严密、佩戴错误的地方可以互相纠正。她刚才那样匆忙地冲进去,她的防护服穿好了吗,会不会有什么疏漏?那是最具有传染性的埃博拉病毒携带者的血,她会被感染吗?
就在开诊的前一天,李进院长曾经问过她,你怕吗?
她想了想说,有壓力,但是我不怕。
那个时候,她是自信的,坚定不移的。对于传染病来说,她是专业的,而且不是一般的专业,她来自于国家顶级的抗传染病的专业团队,她所具有的专业技能也是顶尖的。她和她的几个队友都是参加过“非典”“甲流”和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的,那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卫勤防疫国家行动了。所以,对付传染病她是有足够经验的,即使是“非洲死神”埃博拉,她也无需害怕。
但此刻,她犹疑了,她不再像先前那么自信了,她甚至有了些害怕的感觉。 她记得刚到塞国的时候,李进队长就跟大家定了规矩。医疗队不仅要防埃博拉,还要防疟疾、防伤寒、防霍乱,所有当地的传染病都要防。为什么?李进说,因为我们是专业的传染病防治队伍,我们是传染病防治专家,我们搞的就是这个专业,如果你被传染了,那你就不配称为传染病专家!
如果她被感染了,就意味着他们医疗队突破了零的防线。那么之前他们在塞国所有的努力——他们竭尽所能地改造病房,他们倾其所有地培训塞国医护人员,他们不舍昼夜地赶制出来的一套套的操作流程、规章制度、防护措施,一切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不仅如此,如果她被感染了,她的31名队友也有可能被感染!因为,虽然大家在工作之余各居一室,处于相对的隔离状态,但吃饭的时候,在医院清洁区工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共处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他们彼此之间是没有防护的……
就在几天前,世卫组织通报说,自埃博拉疫情爆发,到他们抵达塞国前的8月26日,已经有超过240名医护人员感染,造成至少120名医护人员死亡。难道她和她的队友们也要加入到这样的名单里,就因为她的一个鲁莽而又草率的举动?
她真的做错了吗?
她是医疗队防控组的成员,她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保证环境清洁。多年的职业养成,使她对职责和使命具有极强的捍卫意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看到生命受到威胁,第一时间就会冲上去抢救,这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本能。所以当她面对那样的情景,她怎么可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
那么,她做对了吗?她不知道。这是38岁的秦玉玲平生第一次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确切的判断。她仿佛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永无终点的悖论,单独看起来每一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可是一旦相互叠加,彼此印证,所有的答案又都是错的……
那一日,她少言寡语。
回到住地,她找到防控组组长贾红军。
她说,我今天做了一件事,可能有点不太合适。
贾红军说,你做什么了?
她说,我去处理病人呕的血了。
贾红军有点吃惊:你自己动手处理的?
她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要亲自去做?为什么不安排保洁人员做?如果养成了依赖习惯,以后这些事情他们可能都不去做了,那我们走了以后怎么办?
秦玉玲申辩道:我叫他们了,但是等了很长时间没有人进去。他们肯定是害怕,这是第一次出现病人呕血嘛……
贾红军说,好吧,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秦玉玲就把她处理的过程仔细地说了一遍。“80后”的贾红军虽然在年龄上小她几岁,却是医院感染控制科技术实力很强的主治医师,是从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病例监测方面的专家,曾多次参加全军、全国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在2014年5月的首都联合防空演习中,还被任命为防疫组组长。在传染病防控和消毒方面他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因此受到多次嘉奖。这个时候,她需要得到贾红军的认可。
听完了她的叙述,贾红军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啊,应该没有问题。末了,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叮嘱了一句:哎姐,没事儿啊,放心!
秦玉玲嘴硬地说,我不担心,我就是想让你知道一下这件事。
这时候,已经是10月5日的晚上。此后的日子变得好慢好长。
那之后,贾红军没再提起过这件事,好像他已经忘了。可秦玉玲却始终无法摆脱掉那个关于对与错、是与非的悖论的纠缠。但是,每当自责和不安占上风时,一个声音就会从内心深处挣扎着升腾起来:我不会被感染的,我是专业的啊!我怎么会被感染呢!
我是专业的!——这是那段时间,她内心里最坚实可靠的精神支柱。
日子就这样很慢很长地过着。
又是一个晚上的时光,在大家从食堂吃完晚饭各自返回宿舍的路上,贾红军追上了秦玉玲。
哎姐,明天是最后一天了啊,解除了!没事儿了啊!
秦玉玲愣了一下:啊?什么解除了?
但是没等贾红军答话,她已经明白过来,噢——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21天,通常情况下,接触过病毒感染者的人要被隔离21天,也叫21天隔离期。而这一天是25日,距離她贸然冲进病区亲手处理病人呕血已经整整20天啦,明天就是第21天!是埃博拉潜伏期的最后期限!
泪水瞬时间模糊了她的眼睛:哎呀,红军,你真是的!你还记着呢……
是的,贾红军记着呢,他没有一天忘记过。他和秦玉玲一样每一天都在数日子,数着那个要么毁灭、要么重生的21天。
这21天真的是好长好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