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山西省闻喜县赵家庄村开展以“构建知识型农村,共建和谐新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调查及原因分析”为课题,以入户走访调查并邀请被访者填写调查问卷为主要活动形式。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除了教育资源有限,周围环境闭塞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充当好应有的角色。
关键词:教育主体 资源有限 家长角色 片面思维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49—02
2011年7月月10日,笔者所在的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庄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去认识社会、了解民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将同学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而这次的社会实践也收获颇丰。
一、调查背景
在我国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两免(教科书及学杂费)一补(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并针对此现状给当地群众提出谨慎和中肯的建议,惠及农村学生及其家庭,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地震预防等相关知识,带到农村去,以支教作为载体,将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下去。此次社会调研活动之后,笔者经过对调研数据的筛选、整合,写出这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此次课题调查的对象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庄村小学部分学生、村里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以及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
此次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走访法和资料搜集法三种。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共发放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在被调查者中,25岁以下者占9.6%,26—45岁者占50.0%,46—65岁者占29.8%,65岁以上者占10.6%。问卷由实践队13名队员走访到各家庭进行发放,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剩余部分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把问卷题目融入到谈话内容中。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走访,向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了解了一些关于该校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赵家庄村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些脱节,比如中学生辍学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等。
根据调查数据,笔者从以下方面客观分析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
1.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下面是我们就家庭教育主体问题所做的一个调查,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多,现在农村中有些村落出现了近似空壳的现象,农村成为妇女、儿童、老人的驻地,这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的欠缺或空缺。上面的数据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调查中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在外打工,让爷爷奶奶在家带着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托付给邻居,这样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了子女上学所需的费用。表面上看,他们为家庭,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可他们也忽视了更重要的事:对子女的教育。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求,孩子就会好好学习,可是孩子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形成的任性和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在赵家庄进行社会实践时我们看到村中有三个孩子刚上五年级已经辍学在家,每天在村子里游玩儿。一会欺负一下这个小女孩,一会又往行人身上投掷土块等,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打架斗殴的恶劣行为。家长的外出打工使孩子形成毫无拘束地到处流浪的放羊式群体,使孩子学业成绩普遍下降,甚至有了辍学的想法。造成一种父母管不上,爷奶隔代管不住,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通过我们对这三个辍学的孩子认真的交流与沟通,并给予很好的鼓励,这三个孩子决定重返校园。这是我们这次下乡的重大收获,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激励,这些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好)。
2.教育资源有限。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北端,闻喜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令人担忧。赵家庄原有两座小学,一座是村办小学,另外一座是原3531子弟小学。长期以来,村办小学由于校舍的条件差、教师责任心的涣散,流失了大量学生而最终被解散。流失的学生一部分进入3531小学,一部分直接辍学。经过走访调查,村民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师的任课态度相当不满,学校教师厚此薄彼,对成绩较好比较听话的学生格外关心,而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不管不顾,任由他们自由散漫不加督促甚至“劝说”退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退学。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村庄甚至没有小学。赵家庄东南的赵家岭,学生们需要每天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赵家庄上学。教育资源有限,直接限制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3.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根本原因。现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家长近90%是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上农村的贫困,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下面是随机调查的赵家庄村不同年级60名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家长文化程度整体偏低。这样,其所掌握的教育知识也是极其贫乏。因此,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了教育过程的脱节;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教育知识,不懂得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民主观,父母唠叨多,倾听少,无法做到与孩子真心交流,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而把教育孩子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访的几个家庭中,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不用管了,在家也很少督促孩子学习,只是用很唠叨的话来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看我们这么辛苦地为你付出。”对于孩子来讲这些话根本起不到督促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家长不到校去了解情况,不过问孩子成绩,更谈不上为了子女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正是这些文化水平低导致的错误认识让赵家庄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4.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知识能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改变命运,认为自己就应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辈子劳累的命”。有些家长对孩子继续受教育的态度模棱两可,部分家长根据周围孩子是否上学来决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继续上学。调查中,一个孩子在上初中时辍学,原因只是他的小伙伴们都辍学了。教育观念滞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上重视知识轻能力。“你对孩子着重于哪方面的培养”这项问卷中,家长把“能力”放在首位的占3.2%,把学业放在首位的占45.1%,把健康放在首位的占40.6%。有的家庭认为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考试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所以,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做习题比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更有价值。另外,由于家长思想意识不到位,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论”,甚至还有一种“读书赔本论”的错误认识。认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也一样是打工挣钱,念大学投入了那么多钱,而且毕业后工作又不好找,何时挣够本钱还不得而知,不如趁早出来打工挣钱合算。这种思想导致忽略教育、拜金主义的产生,也造成了很多学生过早辍学的严重后果。因此赵家庄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很低,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更低,从而使一大批初中生早早地就踏入了社会的门槛。
5.家长教育角色不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充当监督、敦促、启发、鼓励的角色,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对这一角色把握不到位。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上进,只要孩子愿意继续读书不管怎样也会支持下去。但是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至于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那是他们自己的造化。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显得漠不关心,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不甚了解,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次,孩子上初中时就要到县城,远离父母,如果家长不能积极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那么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形同虚设,多数家长不能有效敦促孩子完成学业。例如,走访中一位父亲告诉我们,他的孩子刚上小学,却特别喜欢看电视,作为家长他也曾劝说孩子少看电视,但孩子不听,因此也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赵家庄不少家庭中购买了电脑,孩子们可以自由上网,但是网络的利用率不高。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普遍有自己的QQ号,我们担心长时间的上网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到孩子学业,更影响到他们身体健康。再次,面对网络的大量不良信息和电脑游戏,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像那位父亲对孩子放任自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当学生产生厌学辍学心理时,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家长在孩子想辍学时没有多方阻拦,只是稍加劝说,一旦孩子执意辍学,则任由其回家。总之,家长的教育角色不当,使教育发展孤掌难鸣。
综合上述来看,该地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原因不是独立的。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信息不能及时散布,家长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家长关于教育的消极态度、守旧观念势必导致孩子渐渐形成安于现状的思维,而一旦学生不思进取,那么一切教育手段形同虚设。上进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理意愿,是人们勇于开拓、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坚持理想、追求作为的思想信念,是引领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精神导向与动力源泉。无法否认,经济水平限制了教育的发展,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改变教育现状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试想,孩子愿意学习,家长鼓励孩子学习,人们渴求知识不是因为攀比趋同,而是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我们农村的辍学情况就不会令人担忧了。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责编:若佳)
关键词:教育主体 资源有限 家长角色 片面思维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49—02
2011年7月月10日,笔者所在的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来到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庄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去认识社会、了解民情、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将同学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而这次的社会实践也收获颇丰。
一、调查背景
在我国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两免(教科书及学杂费)一补(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并针对此现状给当地群众提出谨慎和中肯的建议,惠及农村学生及其家庭,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地震预防等相关知识,带到农村去,以支教作为载体,将我们这次社会实践顺利开展下去。此次社会调研活动之后,笔者经过对调研数据的筛选、整合,写出这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此次课题调查的对象为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赵家庄村小学部分学生、村里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以及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
此次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走访法和资料搜集法三种。其中使用问卷调查法时共发放农村家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在被调查者中,25岁以下者占9.6%,26—45岁者占50.0%,46—65岁者占29.8%,65岁以上者占10.6%。问卷由实践队13名队员走访到各家庭进行发放,其中部分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剩余部分由调研组成员通过访谈形式把问卷题目融入到谈话内容中。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走访,向赵家庄村中心小学的教师了解了一些关于该校的情况。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赵家庄村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些脱节,比如中学生辍学进城务工,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等。
根据调查数据,笔者从以下方面客观分析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的原因:
1.教育主体空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下面是我们就家庭教育主体问题所做的一个调查,具体数据列表如下: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增多,现在农村中有些村落出现了近似空壳的现象,农村成为妇女、儿童、老人的驻地,这造成了农村家庭教育主体的欠缺或空缺。上面的数据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调查中还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在外打工,让爷爷奶奶在家带着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托付给邻居,这样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了子女上学所需的费用。表面上看,他们为家庭,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可他们也忽视了更重要的事:对子女的教育。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求,孩子就会好好学习,可是孩子缺乏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形成的任性和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在赵家庄进行社会实践时我们看到村中有三个孩子刚上五年级已经辍学在家,每天在村子里游玩儿。一会欺负一下这个小女孩,一会又往行人身上投掷土块等,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打架斗殴的恶劣行为。家长的外出打工使孩子形成毫无拘束地到处流浪的放羊式群体,使孩子学业成绩普遍下降,甚至有了辍学的想法。造成一种父母管不上,爷奶隔代管不住,学校代管想管难管好的现状(通过我们对这三个辍学的孩子认真的交流与沟通,并给予很好的鼓励,这三个孩子决定重返校园。这是我们这次下乡的重大收获,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激励,这些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走得更好)。
2.教育资源有限。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地区北端,闻喜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令人担忧。赵家庄原有两座小学,一座是村办小学,另外一座是原3531子弟小学。长期以来,村办小学由于校舍的条件差、教师责任心的涣散,流失了大量学生而最终被解散。流失的学生一部分进入3531小学,一部分直接辍学。经过走访调查,村民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师的任课态度相当不满,学校教师厚此薄彼,对成绩较好比较听话的学生格外关心,而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不管不顾,任由他们自由散漫不加督促甚至“劝说”退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退学。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村庄甚至没有小学。赵家庄东南的赵家岭,学生们需要每天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赵家庄上学。教育资源有限,直接限制了当地教育的发展。
3.教育过程脱节。农村文化水平偏低,是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根本原因。现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家长近90%是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上农村的贫困,他们所受的教育是极其有限的。下面是随机调查的赵家庄村不同年级60名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家长文化程度整体偏低。这样,其所掌握的教育知识也是极其贫乏。因此,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学校是教育机构,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卸载于学校,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认识偏差造成了教育过程的脱节;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教育知识,不懂得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民主观,父母唠叨多,倾听少,无法做到与孩子真心交流,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而把教育孩子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访的几个家庭中,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不用管了,在家也很少督促孩子学习,只是用很唠叨的话来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学习,看我们这么辛苦地为你付出。”对于孩子来讲这些话根本起不到督促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不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家长不到校去了解情况,不过问孩子成绩,更谈不上为了子女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交流意见。正是这些文化水平低导致的错误认识让赵家庄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4.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家长们没有意识到知识能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改变命运,认为自己就应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一辈子劳累的命”。有些家长对孩子继续受教育的态度模棱两可,部分家长根据周围孩子是否上学来决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继续上学。调查中,一个孩子在上初中时辍学,原因只是他的小伙伴们都辍学了。教育观念滞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上重视知识轻能力。“你对孩子着重于哪方面的培养”这项问卷中,家长把“能力”放在首位的占3.2%,把学业放在首位的占45.1%,把健康放在首位的占40.6%。有的家庭认为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考试分数越高能力越强。所以,相当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做习题比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更有价值。另外,由于家长思想意识不到位,在农村流传一种“读书无用论”,甚至还有一种“读书赔本论”的错误认识。认为大学毕业是打工挣钱,高中毕业是打工挣钱,初中毕业也一样是打工挣钱,念大学投入了那么多钱,而且毕业后工作又不好找,何时挣够本钱还不得而知,不如趁早出来打工挣钱合算。这种思想导致忽略教育、拜金主义的产生,也造成了很多学生过早辍学的严重后果。因此赵家庄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很低,高中升大学的升学率更低,从而使一大批初中生早早地就踏入了社会的门槛。
5.家长教育角色不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充当监督、敦促、启发、鼓励的角色,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对这一角色把握不到位。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上进,只要孩子愿意继续读书不管怎样也会支持下去。但是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至于孩子能读到什么程度那是他们自己的造化。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显得漠不关心,家长与孩子,家长与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不甚了解,不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其次,孩子上初中时就要到县城,远离父母,如果家长不能积极有效地与孩子沟通,那么家长的监督职能就形同虚设,多数家长不能有效敦促孩子完成学业。例如,走访中一位父亲告诉我们,他的孩子刚上小学,却特别喜欢看电视,作为家长他也曾劝说孩子少看电视,但孩子不听,因此也就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赵家庄不少家庭中购买了电脑,孩子们可以自由上网,但是网络的利用率不高。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普遍有自己的QQ号,我们担心长时间的上网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游戏,不仅影响到孩子学业,更影响到他们身体健康。再次,面对网络的大量不良信息和电脑游戏,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像那位父亲对孩子放任自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当学生产生厌学辍学心理时,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家长在孩子想辍学时没有多方阻拦,只是稍加劝说,一旦孩子执意辍学,则任由其回家。总之,家长的教育角色不当,使教育发展孤掌难鸣。
综合上述来看,该地农村家庭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原因不是独立的。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教育信息不能及时散布,家长没有足够的机会得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家长关于教育的消极态度、守旧观念势必导致孩子渐渐形成安于现状的思维,而一旦学生不思进取,那么一切教育手段形同虚设。上进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理意愿,是人们勇于开拓、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坚持理想、追求作为的思想信念,是引领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精神导向与动力源泉。无法否认,经济水平限制了教育的发展,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改变教育现状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试想,孩子愿意学习,家长鼓励孩子学习,人们渴求知识不是因为攀比趋同,而是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我们农村的辍学情况就不会令人担忧了。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