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强调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从公司治理的原因视角分析入手,以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为基础框架,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帮助中小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控五要素 中小企业 大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70-02
近几年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支持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发展对外贸易、贡献税收和稳定社会贡献了力量。但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内部管理缺陷”这一瓶颈的限制,以致缺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实施,已成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背景
目前我国对于大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出了许多新颖并且实际的观点。但是,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还不多。大部分文献主要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入手,阐述了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思想、措施。本文则结合了针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在公司治理原因的基础上两类企业内部控制的异同,为帮助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奠定基础。
二、公司治理原因视角分析
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治理模式,但是多数中小企业体现了家族治理模式的特点。因此本文着重论述这类型的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显著特点是所有权与控制权没有分离,出资人与企业家的职能合二为一,家族核心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内部管理人员和股东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经营和管理往往不是出于竞争的迫切需要,而是由于情感和道德的需要。中小企业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高效性但缺乏合理性。一方面,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统一,企业业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使企业业主可以迅速决策,对企业实行直接控制,保证了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凭经验自己作出,这样的决策孕育着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受业主或高层管理人员左右,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科学和合理性。大企业中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是家族治理模式,但相对于中小企业,只占很小的比例。多数大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相比较,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经营管理层由委托代理关系产生,拥有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极权力相互制衡的控制系统。大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合理性但缺乏有效性。一方面,大企业在权利相互制衡的过程中也体现了集体决策模式的优势,使决策更趋于科学化,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大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制衡过程,会导致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拖延和效力衰减现象。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各自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不同特性。这些特性渗透到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出一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基于公司治理原因视角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对比分析
1.控制环境。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不分离,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企业业主手中或家族内部,因此逐渐形成了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和创始人独断专行的作风,也即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受企业业主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影响;组织结构也形成以企业业主个人为中心的集权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跨度大;也容易形成企业业主与职能部门的权责发生重叠,部门的授予权利和责任不清,并形成一些谁都可以管谁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區域。大企业则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企业建立了集体决策机制,因此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由集体管理层共同决定;大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或所属部门的分散,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基础上的授权控制的组织控制方式;逐级授权,分层负责,也使权利和责任划分更清晰,避免职责重叠的现象。
2.风险评估。中小企业业主集所有权与控制权于一身,受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限制,相对风险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许多中小企业主往往追求短期目标,在经营过程中总是考虑尽快收回成本,没有认识到风险评估在发展中小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性。大企业相对科学的集体决策模式,使其认识到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普遍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和专门的风险控制机构,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内部控制的设立中。例如:《MOTOROLA内部控制标准》中在每个控制循环的最后都明确列示了该循环可能存在的参照风险,并将参照风险融入到一般的控制活动中,形成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如,在“收入周期”中在最后列示了从A-1到A-11共11个可能存在的参照风险。
3.控制活动。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集中于企业业主手中,家族成员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直接控制,使得控制活动容易受企业领导者个人的左右和控制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在控制活动方面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职责划分模糊。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离,企业主常常一身多职,造成职责重叠现象。(2)交易授权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在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手中,往往存在业主高度集权,不愿将权力下放的现象。(3)实物控制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实物管理规则,没有相应的实物盘点制度,实物控制过程只注重购买环节而忽视跟踪管理和报废制度的建设,存在大量的浪费。而从一些大企业的实际内部控制制度中可以看出,在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大企业确实存在着制度规范的优势。一是岗位职责划分问题。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篇内部控制基础”中的“第二章机构与岗位职责”中用一整章描述了企业的岗位职责划分的基本规则。其中的第七条还重点强调“机构、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应当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回避的原则,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提高岗位设置的效率,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授权体系问题。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篇内部控制基础”中的“第五章授权体系概述”中具体介绍了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各部门经理各自的职权和相互间的关系。并在下面的八篇针对具体循环中的控制活动里,用每篇的第三章(或第三节)具体解释了在各个循环中不同的机构和岗位职责划分规则。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同样对每个控制循环的分工及授权在每一章的第二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及高层管理者对权力的适当下放。三是实物盘点制度。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供应内部控制制度”与“生产内部控制制度”中分别详细介绍了“存货盘点管理制度”和“物料盘点制度”。而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第六章库存物资内部控制制度”也详细介绍了实物盘点控制制度。 4.资讯与沟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其资讯系统较不正式,也不够先进。中小企业的资讯系统以人工处理为主。有些企业完全不使用电脑系统,有些企业虽然使用了电脑系统,但主要为财务系统服务,而且对电脑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中小企业以人工处理为主的资讯系统为企业节省了电算化控制所带来的风险和费用,简化了中小企业的控制程序。而大企业则普遍实现了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企业先进的资讯系统提供了较佳的资讯,支持积极前瞻的企业策略;同时,资讯系统的策略性使用,已由纯粹的财务系统转变为与单位营运相结合的系统,帮助管理阶层控制单位多种营运的过程,及时追踪交易,并予以记录。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大电算化资讯系统的控制。
5.监督。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组织结构较简单,企业业主可以直接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适合采用股东直接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直接体现股东意志,能直接为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更好的发挥监督、评价、咨询、控制职能,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组织地位。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履行职责有其局限性,业主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左右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达到个人利益,内部审计难以对业主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发挥其审计职能。因此,在这种内审组织模式下,中小企业还需要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审计协会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咨询服务,指引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帮助其建立真正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大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经理层的权力膨胀,监事会权力虚置,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执业环境。因此,大型企业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主要对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在总经理层下设审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由总经理授权,主要对总经理以下各管理层次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机构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给予特殊授权,使其对总经理层可进行监控、评价和服务等。大企业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组织地位,保证内审部门职能的真正发挥;同时,内审部门通过审计委员会实现与董事会的管理联系,它对公司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经营决策审计来降低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不正当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
四、总结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具有内在的结构上的对应与一致性,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内部控制结构的不同。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的治理模式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不同特性,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出一些异同。因此,中小企业在考虑改进自身的内控机制时,要十分重视治理模式对内控的影响。结合自身治理结构的特点,并借鉴大企业的治理经验,扬长避短,推动治理模式向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
在基于公司治理原因视角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风险评估和资讯与沟通两个要素方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具有自身的优势:风险评估过程经由最高负责人与其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深度参与,更容易产生效果;最高管理阶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内部沟通要比大企业容易达成。在控制活动要素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制度规范的非正式管理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控的差异与问题主要集中在控制环境和监督两个要素方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组织环境、权责划分不合理,人力资源政策不规范等影响了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對内控机制的监督,中小企业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内审机制,并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及审计协会对内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整理,希望可以为帮助中小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黎明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3(5)
[3] 高一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中国商贸,2012(22)
[4] 汤健.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统计与决策,2011(2)
[5] 李军训.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10(7)
[6] 黄培.借规范东风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会研究,2009(20)
[7] 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
[8] 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4)
[9] 三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2002(1)
[10] 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2002(9)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阳泉 045000)
(责编:芝荣)
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控五要素 中小企业 大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70-02
近几年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支持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人口、发展对外贸易、贡献税收和稳定社会贡献了力量。但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内部管理缺陷”这一瓶颈的限制,以致缺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实施,已成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背景
目前我国对于大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出了许多新颖并且实际的观点。但是,对于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还不多。大部分文献主要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入手,阐述了目前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思想、措施。本文则结合了针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在公司治理原因的基础上两类企业内部控制的异同,为帮助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奠定基础。
二、公司治理原因视角分析
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治理模式,但是多数中小企业体现了家族治理模式的特点。因此本文着重论述这类型的中小企业。这类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显著特点是所有权与控制权没有分离,出资人与企业家的职能合二为一,家族核心人物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内部管理人员和股东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经营和管理往往不是出于竞争的迫切需要,而是由于情感和道德的需要。中小企业的这种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高效性但缺乏合理性。一方面,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统一,企业业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且具有“灵魂”作用。使企业业主可以迅速决策,对企业实行直接控制,保证了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凭经验自己作出,这样的决策孕育着作出错误决策的风险,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受业主或高层管理人员左右,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科学和合理性。大企业中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是家族治理模式,但相对于中小企业,只占很小的比例。多数大企业的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相比较,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经营管理层由委托代理关系产生,拥有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多极权力相互制衡的控制系统。大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使其内部控制具有合理性但缺乏有效性。一方面,大企业在权利相互制衡的过程中也体现了集体决策模式的优势,使决策更趋于科学化,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大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制衡过程,会导致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拖延和效力衰减现象。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各自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不同特性。这些特性渗透到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中,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出一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基于公司治理原因视角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对比分析
1.控制环境。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不分离,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企业业主手中或家族内部,因此逐渐形成了家族式经营管理方式和创始人独断专行的作风,也即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受企业业主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影响;组织结构也形成以企业业主个人为中心的集权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跨度大;也容易形成企业业主与职能部门的权责发生重叠,部门的授予权利和责任不清,并形成一些谁都可以管谁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區域。大企业则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企业建立了集体决策机制,因此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由集体管理层共同决定;大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或所属部门的分散,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基础上的授权控制的组织控制方式;逐级授权,分层负责,也使权利和责任划分更清晰,避免职责重叠的现象。
2.风险评估。中小企业业主集所有权与控制权于一身,受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限制,相对风险意识较差,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许多中小企业主往往追求短期目标,在经营过程中总是考虑尽快收回成本,没有认识到风险评估在发展中小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性。大企业相对科学的集体决策模式,使其认识到了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普遍建立了财务预警系统和专门的风险控制机构,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到内部控制的设立中。例如:《MOTOROLA内部控制标准》中在每个控制循环的最后都明确列示了该循环可能存在的参照风险,并将参照风险融入到一般的控制活动中,形成了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如,在“收入周期”中在最后列示了从A-1到A-11共11个可能存在的参照风险。
3.控制活动。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集中于企业业主手中,家族成员对企业各方面进行直接控制,使得控制活动容易受企业领导者个人的左右和控制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在控制活动方面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职责划分模糊。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不相容职务没有很好地进行分离,企业主常常一身多职,造成职责重叠现象。(2)交易授权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在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手中,往往存在业主高度集权,不愿将权力下放的现象。(3)实物控制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实物管理规则,没有相应的实物盘点制度,实物控制过程只注重购买环节而忽视跟踪管理和报废制度的建设,存在大量的浪费。而从一些大企业的实际内部控制制度中可以看出,在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大企业确实存在着制度规范的优势。一是岗位职责划分问题。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篇内部控制基础”中的“第二章机构与岗位职责”中用一整章描述了企业的岗位职责划分的基本规则。其中的第七条还重点强调“机构、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应当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回避的原则,保证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提高岗位设置的效率,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授权体系问题。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第一篇内部控制基础”中的“第五章授权体系概述”中具体介绍了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各部门经理各自的职权和相互间的关系。并在下面的八篇针对具体循环中的控制活动里,用每篇的第三章(或第三节)具体解释了在各个循环中不同的机构和岗位职责划分规则。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同样对每个控制循环的分工及授权在每一章的第二节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及高层管理者对权力的适当下放。三是实物盘点制度。三九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供应内部控制制度”与“生产内部控制制度”中分别详细介绍了“存货盘点管理制度”和“物料盘点制度”。而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第六章库存物资内部控制制度”也详细介绍了实物盘点控制制度。 4.资讯与沟通。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其资讯系统较不正式,也不够先进。中小企业的资讯系统以人工处理为主。有些企业完全不使用电脑系统,有些企业虽然使用了电脑系统,但主要为财务系统服务,而且对电脑的使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中小企业以人工处理为主的资讯系统为企业节省了电算化控制所带来的风险和费用,简化了中小企业的控制程序。而大企业则普遍实现了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企业先进的资讯系统提供了较佳的资讯,支持积极前瞻的企业策略;同时,资讯系统的策略性使用,已由纯粹的财务系统转变为与单位营运相结合的系统,帮助管理阶层控制单位多种营运的过程,及时追踪交易,并予以记录。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大电算化资讯系统的控制。
5.监督。中小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组织结构较简单,企业业主可以直接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适合采用股东直接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直接体现股东意志,能直接为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更好的发挥监督、评价、咨询、控制职能,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组织地位。但是,这种组织模式履行职责有其局限性,业主可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左右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达到个人利益,内部审计难以对业主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发挥其审计职能。因此,在这种内审组织模式下,中小企业还需要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审计协会对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咨询服务,指引中小企业全面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帮助其建立真正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大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经理层的权力膨胀,监事会权力虚置,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执业环境。因此,大型企业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主要对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在总经理层下设审计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由总经理授权,主要对总经理以下各管理层次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机构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给予特殊授权,使其对总经理层可进行监控、评价和服务等。大企业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组织地位,保证内审部门职能的真正发挥;同时,内审部门通过审计委员会实现与董事会的管理联系,它对公司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经营决策审计来降低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不正当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
四、总结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具有内在的结构上的对应与一致性,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决定着内部控制结构的不同。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同的治理模式决定了内部控制的不同特性,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出一些异同。因此,中小企业在考虑改进自身的内控机制时,要十分重视治理模式对内控的影响。结合自身治理结构的特点,并借鉴大企业的治理经验,扬长避短,推动治理模式向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源头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
在基于公司治理原因视角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风险评估和资讯与沟通两个要素方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具有自身的优势:风险评估过程经由最高负责人与其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深度参与,更容易产生效果;最高管理阶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内部沟通要比大企业容易达成。在控制活动要素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制度规范的非正式管理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内控的差异与问题主要集中在控制环境和监督两个要素方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组织环境、权责划分不合理,人力资源政策不规范等影响了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對内控机制的监督,中小企业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内审机制,并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及审计协会对内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整理,希望可以为帮助中小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黎明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3(5)
[3] 高一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中国商贸,2012(22)
[4] 汤健.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统计与决策,2011(2)
[5] 李军训.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10(7)
[6] 黄培.借规范东风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会研究,2009(20)
[7] 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2)
[8] 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4)
[9] 三九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2002(1)
[10] 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2002(9)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山西阳泉 045000)
(责编: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