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理论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评弹已有400余年历史,广受江浙沪地区群众喜爱。进入新时代后,苏州评弹也与其他曲艺曲种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问题。加大对评弹的理论研究,探寻评弹艺术的定位、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夯实艺术根基,更能推进江南地域文化建设。本文试从文献研究入手,探讨评弹理论研究的传承和创新问题。
  一、研究历史资料,开掘理论要义
  历代评弹艺术家除留下宝贵的艺术实践外,更生发出许多对评弹发展的理性思维与详细阐述。如在晚清时期即有马如飞始编、后人增补的《南词必览》、王周士的《书品·书忌》、陆瑞庭的《说书五诀》、毛菖佩的《鹧鸪天》、袁榴的《出道录序》和沈沧洲的论述,以及“评弹口诀”出现并流传下来。
  这些笔记、杂录中虽无对评弹艺术的系统表述,但对其艺术定位与表演特征均有不少说明。如沈沧洲曾言,“书与戏不同,何也?盖现身中之说法,戏所以宜观也;说法中之现身,书所以宜听也”;毛菖佩在《鹧鸪天》中认为,“言宜清丽唱宜工,却与梨园迥不同”“登场面目依然我,试卜闲人一笑中”;王周士在《书忌》中表示,“乐而不欢,哀而不怨,哭而不惨,苦而不酸”;“评弹口诀”也有“大书(评话)怕做亲,小书(弹词)怕交兵”“大书全靠劲,小书全靠情”。
  及至民国时期,一些文化工作者在研究中国文学、艺术与戏曲历史过程中,开始注意到在江南民间颇具影响的评弹艺术,并在其著作或文章中做了一些相关的阐释,如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陈汝衡的《说书小史》,赵景琛的《弹词选导言》《弹词考证》,阿英的《弹词小说评考》《女弹词小史》等。当然,这些历史文献对评弹的研究与关注多偏向于史料汇总和介绍说明,对这门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则着墨不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对评弹的历史与资料做了进一步的钩沉与整理,编印或出版了如《三四十年代评弹史料专辑》《苏州评弹旧闻钞》(及其《补编》)《南词必览》《光裕社艺人出道录》《评弹通考》等文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问世的大型工具书《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其凡三卷,360万字,辑录了大量从报纸、杂志、文集、地方志、碑刻、文书、档案、口述史、回忆录、日记、信件、脚本等零散资料中的评弹相关文字,为评弹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史料平台。
  学者陈寅恪曾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深刻阐明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的内在关联。他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因此,充分地利用晚清迄今各个时期重要的历史资料,认真开发其中的理论要义,是我们在新时代推进评弹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举措。
  二、研究学术成果,创探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评弹界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这绝非是凭空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评弹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和升华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各类中央与地方的报刊媒体上均有许多与评弹相关的评论与研究文章,探讨和总结评弹理论的著作也有序出现。这些论著涵盖的学术层面已相当广泛,从本质到特征、从内涵到外延、从编创到表演、从市场到管理,辟拓了评弹发展理论研究之路。
  在这方面,撰有论著者不一而足,然就我观之,最重要的学术成果当来自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评弾理论家:吴宗锡和周良。
  吴宗锡,笔名左弦、夏史,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曾长期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和江浙沪评弹领导小组组长,通过与诸多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的长期合作以及亲身参加评弹的“改旧编新”实践,吴宗锡在精心整理和认真总结评弹艺术的基础上,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颇具理论创新内涵的论文和专著,形成了具有重要理论建树的“吴宗锡评弹观”。
  周良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曾长期在苏州担任戏曲和评弾的文化主管和江浙沪评弹领导小组副组长,积极整理和出版了许多评弹历史文献与重要书籍,对评弹的艺术样式与艺术特征做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撰写和出版了众多的理论文章和著作,对评弹理论研究贡献不菲。
  这两位评弹理论家的文史、艺术修养均十分深厚扎实,其学术观点各成体系,为后来者研究评弹理论提供了一个广阔和深入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任何一种理论研究都是积累和渐变的结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虚怀若谷,莫定一尊,正是活跃学术氛围和追逐真理的应有之义。故此,我们宜应在全面传承和研究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礎上,进一步梳理评弹的理论要素,对新时代评弹理论体系做出新的探索和推进。
  三、研究谈艺实录,提升理论内涵
  在历代,特别是当代的评弹文献中,有两类资料值得分外关注:
  一类是评弹艺术家的谈艺实录。这类文献的主要表现形态有三种:一种是评弹艺术家作为作者或受访人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心得体会或釆访记录,这方面的资料数量众多,不胜枚举;另一种是汇集多位或一位评弹艺术家谈论本人表演感悟与艺术经验的专题文集或音像制品,如早期苏州市曲艺工作者联合会选编的《评弹艺人谈艺录》与近年由上海评弹国际票房编辑出版的《评弹名家谈艺录》,以及陈灵犀著的《弦边双楫》、张如君与刘韵若编著的《评弹艺人谈艺录》、蒋希均著的《书会悟道录》等;再一种是艺术家作为授课老师或演讲嘉宾,在某种场合发表演讲所形成的文字或音视频实录,如一代评弹宗师蒋月泉的《蒋月泉上课》以及众多知名评弹演员现身说法的《评弹知识讲座》等。这里尤需关注的是为数不多的评弹专刊,如苏州的《评弹艺术》和上海的《评弹丛刊》等,这些刊物保存了一大批重要评弹演员的谈艺实录,特别是其中诸多老一辈艺术家和流派创始人的艺术体验和总结文章,更具有不可再生的重要文献价值,为今人研究评弹艺术理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宝矿。
  另一类是评弹艺术家的人物传记。这类文献的主要表现形态有两种,一种是评弹艺术家自己撰写或自己口述、由别人记录整理而成的传记,如唐耿良口述、唐力行整理的《别梦依稀》,胡国梁著、黄鹤英整理的《我的评弹梦》,蒋云仙口述、唐力行等整理的《凌云仙曲》等;另一种是由别人釆访、调研并最终成型的,如唐燕能的《蒋月泉传》,万鸣的《严雪亭评传》,潘讯的《徐丽仙传》《金丽生》《邢晏春·邢晏芝》,费三金的《周云瑞传》、周巍的《朱慧珍传》、朱寅全的《盛小云》,以及苏州市曲协评弹表演艺术传承研究会等编撰的、涉及众多知名的老一辈艺术家的《苏州评弹艺术家评传》等。这类传记性文献因是由艺术家本人亲述或经别人详细调研所得,在个体艺术运行的纵向时空上具有延绵的线形结构,因此能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反映评弹名家表演艺术的演变脉络与艺术真髄,较之分散的点结构谈艺录,更具理论研究价值。
  当然,从哲学角度视之,上述两类评弹文献在主要意义上尚停留在经验层面。所谓经验,乃指人们在与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它直接反映了当事人在其所生活的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形成的某种知识和技能。因此,经验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体的感性认识,难以达到跨越时空而普遍适用于各种个体的理论层面。因此,对于评弹理论研究而言,不能简单地将某一艺术家所谈论的个体艺术感悟,当成普遍性的艺术规律来定位,而必须从众多个案的艺术经验集群中,透过表演现象抓住艺术本质,抓住演员与角色和观众、“跳进”与“跳出”、想象与表现、语言与音乐、形体与心理之间等内在的逻辑关系,着力探寻并抽象出评弹艺术演绎和表演各种不同的时空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普通规律和演变轨迹。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不负新时代传承和创新评弹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2020年10月23日,笔者得知自己荣获了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民抗“疫”,广大曲艺工作者都自发地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认为这个荣誉不只是对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曲艺工作者在大事面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一种认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开始到国际风云变幻,这一年我们如同坐过山
期刊
第十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成功举办  11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永安成功举办。两岸曲艺工作者在交流演出的同时,还围绕“守望相助 携手前行”的活动主题,在总结10年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为欢乐汇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曲讯)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  11月26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与会者以“新时代曲艺学科建设突破之路:曲艺本科教材
期刊
1949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周恩来同志在作报告时特别指出,“我們传统的大锣、大鼓还不能丢掉。这几天开会期间,你们要向他们(指曲艺席)学习。他们有的只是一把弦子,有的是一面鼓,他们就唱起来了。北平刚刚解放几个月的工夫,他们就排练出那么多新的节目来,这很了不起啊。”  周恩来同志的话让曲艺工作者们备受鼓舞。7月22日,出席第一次文代会的王
期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在这幅群文共妍、百艺喷芳的宏伟蓝图上,曲艺界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之增香添艳。  未来新程将起步,巨篇又添新内容,曲艺界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的热潮。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畅谈学习心得体会,纷
期刊
2020年11月4日至6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的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在北京二七剧场成功举办,“星火圆梦”“巴山欢歌”“大美长治”3个专场依次登场,涉及相声、快板、单弦、瑶族铃鼓、长子鼓书、四川扬琴、四川谐剧等31个曲种。演出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主题,节目精彩纷呈,体现了“有人、有事、有情、有趣儿”的曲艺特质,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受到了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说起抗美援朝,自然想起我的父亲高元钧当年在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演唱的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文艺界的演员们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全力支持抗美援朝,积极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  1951年,我父亲带着他的经典书目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跟随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战斗间隙
期刊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进展。如今已至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
期刊
中秋十五月轮高,  月下人圆乐更饶。  金茎玉露空中落,  桂子天香云外飘。  嫦娥应悔偷灵药,  弄玉低吹引凤箫。  怕只怕龙钟月老将人误,  两下里错系红丝是惹祸的根苗。  宝玉听说娶黛玉,  心中欢喜乐陶陶。  精神爽快身子儿健,  心气儿清明傻气儿消。  疯魔的病症好了一半,  终日里数着日子盼良宵。  想我这木石的姻缘今已定,  说什么金玉联姻再也提不着。  我看林妹妹分明不像是个凡间的
期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按照党的十九大勾画的战略目标,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阶段。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等,而文化现代化在现代化有机系统中处于灵魂和核心地位。一  学界对文化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多方面探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所谓“单
期刊
近期,由四川省曲藝研究院创演的大型原创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从驻村书记张文成的角度,讲述在扶贫一线的广大扶贫干部带动村民致富脱贫的感人故事。张文成通过摸家底,找准贫穷背后的不同根源,根据脱贫对象的不同性格、不同观念、不同命运,以“扶志”和“扶智”为主要手段,逐步铲除了村民贫穷的根源,带领村民走上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实现了群体价值观念的提升。该剧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形象,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