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语文学习创新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应从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学生质疑,从创设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质疑,从启发引导归纳中促使学生质疑,从广取信息中培养学生有效释疑。
  关键词:质疑能力;语文;学习创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状况就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老师问,学生答,从不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样,失去的是宝贵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古人云:“学贵有疑”。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 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一个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利于学生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自主学习,由此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将自己对课文的各种感受和疑问提出来,并积极保护学生的发言,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而提出比较幼稚问题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切忌指责和嘲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异想天开,不唯教材,不唯师,甚至可以“班门弄斧”。
  二、 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问题是产生探究动力的源泉。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会兴趣盎然,在质疑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而有的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的探究质疑欲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他们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并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就先出示了以下两句话:①“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②“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着耳‘聋’的音乐家,我是唯一的听众。”然后要求学生对比这两句话并提出问题。于是,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第二句话‘聋’字加了引号?”“为什么第一句话称她是老人,而第二句话称她是音乐家呢?”“老人为什么要装聋?”等等。可见,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 引导启发,促使学生善于质疑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不难,但要使他们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而善于提出质疑是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心理学家弗雷得和施瓦茨曾说过;“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也更为牢固,但如果不经过教学指导,即只能提出低水平的问题。”因此,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点拨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则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质疑,不能一疑就问,每疑必问,避免提的问题过于肤浅或流于表面化,要明确启发学生质疑的目的,促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提问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作示范,这样,学生就以教师为榜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赤壁交战》一文时,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操八十万大军怎么会被东吴三万人马杀得丢盔弃甲呢?”以促使学生去分析、探究,将思维引向纵深。
  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总结质疑的方法并从中找寻规律。例如:
  1. 可针对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则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学《难忘的八个字》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思考:“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提出这些问题:“我想知道是哪八个字?”“那八个字为什么难忘?”“令谁难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后,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易于突破了。
  2. 可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会“不约而同”?
  3. 可针对标点进行质疑。例如《奇妙的“眼睛”》一文中的“眼睛”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4. 可针对反义词的运用进行质疑。例如,针对《温暖》一文可提出;“深秋的夜晚是寒冷的,为什么用‘温暖’做课题呢?”
  5. 可针对修辞手法进行质疑。例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
  6. 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例如,《奇妙的“眼睛”》一文提出:“天文学家的眼睛为什么是望远镜?”“极小的病菌有多小?”“海军战士是怎样用潜水艇监视海面上的敌人的?”
  学生掌握了以上几种质疑方法,体会到它的作用,逐渐地就敢于质疑,也善于质疑了。
  四、 广取信息,培养学生有效释疑
  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展知识视野,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师首先要占有更多的教学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去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或初读后的疑问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运用到新课学习中去。
  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并使用信息,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先让其拥有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就必须由过去“为问题而教”转变为今天的“教而生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应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并为他们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简介:
  贺学铭,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东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指的是在既定课时长短不变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较高的课堂。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构建英语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导入;探究;情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实现与人的良好沟通。但是由于应试教育
《当代教育热点问题专题研究——教育社会问题研究卷》饱含对中国教育全息性问题系统性忧思:在思维方法上豁显着天地互文、内外联通的“实语”理路;在研究立场上显示出找回社会
朱谦之的生机史观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学术界已关注到西方理论对朱谦之形成生机史观的影响,但大多注意到了柏格森的理论,而忽视了另一位生机主义哲学家——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7年1月-2003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7岁~75岁,平均61岁;病程1年~17年,平均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