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原有的国家公办单一办学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筹办的民办高校相继涌现,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得到了较大扩充和提升,但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围绕当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原有的国家公办单一办学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筹办的民办高校相继涌现,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得到了较大扩充和提升,学生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更新和完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本文仅就当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1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重过大,师资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多数在创办初期都很薄弱,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聘用其他公办高校退休教师或聘请在职兼职教师,而且,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外聘兼职教师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与公办高校相比,全职在岗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流动性大。由于其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险、住房、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的不连续性与不稳定性,师资流动性相对较大,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引进高层次中青年教师难,吸引一流的管理人才难,从而导致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1.2 民办高校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中,人才队伍主要由教师、实验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四部分构成,其中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多为外聘或兼职,且年龄偏大,职称等级相对偏低,以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居多,部分专业岗位教师以退休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职的科研人员严重匮乏,而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占据了大多数,以上这些人员结构与公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办高校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
1.3 民办高校师资培训投入少,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民办高校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学校硬件建设,对软件的投入相对较少。由于投入经费的不足导致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开展针对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关注度和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在教职工学历进修和进修培训等方面的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机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局限性和培训经费投入的不足,教职工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没有经费方面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且缺乏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致使人员流动性极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1.4 民办高校缺乏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对教师的关注力度不够
我国现有的都是依靠社会力量自筹资金办学,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成为支撑其办学的主要经济支柱。面对这种现实境地,导致民办高校办学重心主要集中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数量,而不是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学校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可见,民办高校虽然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现有的人才队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日益消退,部分教职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在工作环境、住房条件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压制了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民办高校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相对不够健全,管理层与教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较为明显,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关注力度不够,致使民办高校的工作氛围缺乏人文关怀。
2 加强和改进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优化结构,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2.1 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开发理念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现实中,民办高校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关注的是招生规模和数量上的提升,往往忽视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而言,民办高校从创办初期,工作的重心主要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源的增加上,校园的硬件建设更新完善较快,与公办高校差距逐步缩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的紧缺和不稳定,难以构建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成为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日趋竞争激烈的高校办学格局,學生在选报高校志愿时,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区位优势、校园环境、生活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更多地考虑的是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因此,民办高校应及时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理念,积极提倡“以人为本,人才第一”人才队伍工作理念,办学模式应从“依赖学生”向“教师主导”转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来源渠道广阔的人才队伍,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增加民办高校师资培训投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
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师资结构还是管理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选择培训方法、途径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针对教师而言,要做好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重点培训三个环节的工作,使之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从而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而针对学校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强化进修提高的意识,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鼓励教师自学成才,形成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目标实现的良性互动。 2.3 发挥民办高校优势,改革薪酬制度,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薪酬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薪酬标准也可以由学校和教职工双方协商得以确定,建立“效率优先,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民办的高校要尽量避免在人才薪酬待遇上的一刀切,使各种人才各得其所,有利于各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具体来说,对于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可以由其工作岗位性质和工作能力来确定,而在福利待遇方面,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给教师提供教育培训、带薪休假、免费旅游、住房补贴等措施来提高教师对学校的依赖感、忠诚度,从而达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目的。
2.4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全方位的培训进修体系,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创新人才队伍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整体上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领导风格,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以及宽松、自由、充满活力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为提高民办高校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美化校园环境,完善和配套各项教学设施和仪器,改善和提高办公条件和水平,为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学校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切实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不断优化其生活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条件,重视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兑现,着力解决其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民办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加强校园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争让民办高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燕萍.人才队伍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章建华,焦扣云,魏江虹.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9):63-64.
[3] 赵欣.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94-95.
[4] 矫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09-111.
[5] 钱鹏.浅析现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以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考试周刊,2009(38):15-17.
[6] 王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3):42-43.
[7] 刘志丹.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山,2012(6):89.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原有的国家公办单一办学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筹办的民办高校相继涌现,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得到了较大扩充和提升,学生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更新和完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本文仅就当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1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重过大,师资流动性相对较大
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大多数在创办初期都很薄弱,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是聘用其他公办高校退休教师或聘请在职兼职教师,而且,在一些民办高校中,外聘兼职教师成为人才队伍的主体,与公办高校相比,全职在岗教师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流动性大。由于其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险、住房、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教职工队伍的不连续性与不稳定性,师资流动性相对较大,随之带来的后果是引进高层次中青年教师难,吸引一流的管理人才难,从而导致民办高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不利于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1.2 民办高校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中,人才队伍主要由教师、实验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四部分构成,其中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多为外聘或兼职,且年龄偏大,职称等级相对偏低,以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居多,部分专业岗位教师以退休的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专职的科研人员严重匮乏,而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占据了大多数,以上这些人员结构与公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办高校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梯队建设。
1.3 民办高校师资培训投入少,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民办高校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学校硬件建设,对软件的投入相对较少。由于投入经费的不足导致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开展针对新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关注度和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在教职工学历进修和进修培训等方面的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机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局限性和培训经费投入的不足,教职工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没有经费方面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且缺乏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致使人员流动性极大,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1.4 民办高校缺乏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对教师的关注力度不够
我国现有的都是依靠社会力量自筹资金办学,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成为支撑其办学的主要经济支柱。面对这种现实境地,导致民办高校办学重心主要集中在扩大招生规模和数量,而不是通过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学校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可见,民办高校虽然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现有的人才队伍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日益消退,部分教职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在工作环境、住房条件和薪酬待遇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压制了其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民办高校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相对不够健全,管理层与教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较为明显,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关注力度不够,致使民办高校的工作氛围缺乏人文关怀。
2 加强和改进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优化结构,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2.1 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开发理念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现实中,民办高校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多关注的是招生规模和数量上的提升,往往忽视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而言,民办高校从创办初期,工作的重心主要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源的增加上,校园的硬件建设更新完善较快,与公办高校差距逐步缩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师资队伍的紧缺和不稳定,难以构建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成为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临日趋竞争激烈的高校办学格局,學生在选报高校志愿时,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区位优势、校园环境、生活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更多地考虑的是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因此,民办高校应及时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理念,积极提倡“以人为本,人才第一”人才队伍工作理念,办学模式应从“依赖学生”向“教师主导”转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来源渠道广阔的人才队伍,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增加民办高校师资培训投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
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师资结构还是管理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选择培训方法、途径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针对教师而言,要做好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重点培训三个环节的工作,使之相互衔接和有机结合,从而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而针对学校管理者而言,不仅要强化进修提高的意识,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鼓励教师自学成才,形成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与组织目标实现的良性互动。 2.3 发挥民办高校优势,改革薪酬制度,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薪酬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薪酬标准也可以由学校和教职工双方协商得以确定,建立“效率优先,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激励机制,民办的高校要尽量避免在人才薪酬待遇上的一刀切,使各种人才各得其所,有利于各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具体来说,对于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可以由其工作岗位性质和工作能力来确定,而在福利待遇方面,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给教师提供教育培训、带薪休假、免费旅游、住房补贴等措施来提高教师对学校的依赖感、忠诚度,从而达到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目的。
2.4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进一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全方位的培训进修体系,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创新人才队伍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整体上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领导风格,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以及宽松、自由、充满活力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为提高民办高校的凝聚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美化校园环境,完善和配套各项教学设施和仪器,改善和提高办公条件和水平,为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学校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切实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不断优化其生活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条件,重视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兑现,着力解决其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民办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加强校园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自身對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争让民办高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燕萍.人才队伍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章建华,焦扣云,魏江虹.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9):63-64.
[3] 赵欣.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7):94-95.
[4] 矫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7):109-111.
[5] 钱鹏.浅析现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以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例[J].考试周刊,2009(38):15-17.
[6] 王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3):42-43.
[7] 刘志丹.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山,201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