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终生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研究“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用各种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策略供大家商讨:
1以情引学
“亲其师,信其道”这一名言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和蔼可亲、自然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记得一次在教学“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有位学生求出了爷爷奶奶的平均年龄为7岁,当时我走到他跟前笑着说:“如果爷爷奶奶真能借你这只妙手而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哇!”他可爱地吐吐舌头,在笑声中意识到了自己计算出错了,马上予以改正。第三,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2以法导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实现有效学习。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尝试先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他们探究计算长方形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能否找出一种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归纳出了“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在不断的比较中不约而同地选择“(长+宽)×2”。由此,教师只有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3以境促学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如: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行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4以评激学
教师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自信。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看到班里一个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格外集中,我叫起了他,让他回答问题,他胆怯地站起来,小声地说出了答案,学生们听后大笑起来,这个学生满脸通红站在那里。我对他说:“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你今天听讲很认真。虽然这道题你没有做对,但你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说出了另一种答案。同学们掌声鼓励才对呀。”同学们听后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立刻挺起了腰杆,自豪地望着全班同学。这时我又引导他:“你仔细看看老师出的题,你一定会做对的。”他看了两遍题后终于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及时鼓励他:“看,你多聪明啊。夸夸自己好吗?你今天进步真大!如果你坚持这样认真听讲,一定会提高成绩的。”从那以后,这个同学上课在下面做小动作的时候少了。我对这位学生的赏识评价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这个原本不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积极发言的学生。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愉悦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1以情引学
“亲其师,信其道”这一名言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和蔼可亲、自然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记得一次在教学“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有位学生求出了爷爷奶奶的平均年龄为7岁,当时我走到他跟前笑着说:“如果爷爷奶奶真能借你这只妙手而长生不老,那该多好哇!”他可爱地吐吐舌头,在笑声中意识到了自己计算出错了,马上予以改正。第三,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2以法导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实现有效学习。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尝试先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过的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接着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他们探究计算长方形的方法,并提示学生能否找出一种最简单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在合作讨论中归纳出了“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种方法,在不断的比较中不约而同地选择“(长+宽)×2”。由此,教师只有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探究潜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3以境促学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如: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行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4以评激学
教师在学生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使他们在赏识性评价中获得自信。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看到班里一个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格外集中,我叫起了他,让他回答问题,他胆怯地站起来,小声地说出了答案,学生们听后大笑起来,这个学生满脸通红站在那里。我对他说:“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你今天听讲很认真。虽然这道题你没有做对,但你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说出了另一种答案。同学们掌声鼓励才对呀。”同学们听后马上给以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立刻挺起了腰杆,自豪地望着全班同学。这时我又引导他:“你仔细看看老师出的题,你一定会做对的。”他看了两遍题后终于说出了正确答案,我及时鼓励他:“看,你多聪明啊。夸夸自己好吗?你今天进步真大!如果你坚持这样认真听讲,一定会提高成绩的。”从那以后,这个同学上课在下面做小动作的时候少了。我对这位学生的赏识评价在这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这个原本不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积极发言的学生。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亲切的引导,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错误。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愉悦地接受老师的帮助,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身的价值,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