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1~39岁,平均24岁.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为主要症状,4例体检触及腹部包块.B超、CT及MRI检查显示胰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术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正常.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胰腺头颈部肿块6例,胰体尾部肿块4例.手术方式:肿块切除3例,胰体尾切除3例(2例保留脾脏,1例联合脾脏、远端胃及部分结肠切除),节段性胰腺切除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2例发生胰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无其他外科并发症.切除的肿块长径约5.9 cm.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8~42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转移迹象.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临床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卒中的高危因素,狭窄程度与卒中的危险程度成正相关
目的 观察自制活血通脉液预防氟尿嘧啶药泵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30例应用氟尿嘧啶药泵化疗的患者,于第1疗程在穿刺上肢外敷硫酸镁,第2疗程更换穿刺位置,
癫癎从其发病机制上看,主要是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发生不平衡所致,而离子通道是体内兴奋性调节的基础,其结构功能变化将导致兴奋性调节发生障碍诱发癫癎的产生。离子通
从针刺及针药结合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但此痛诊疗标准还不一致,针刺治疗此病的研究还需进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片剂分劈使用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1月~2008年6月的电脑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劈使用率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抗高血压心绞痛药、强
采用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CVD)的方法,以C4F8和CH4为源气体,在不同气体质量流量比R(R=m(CH4):m(CH4+C4F8))条件下制备了非晶氟化碳(a-C:F)薄膜.采用X光电子
煤厚不稳定的高档普采或炮采工作面,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单体支柱以适应煤厚变化。DWS12 /25 250型外注式双伸缩支柱的最小高度1 2m, 最大高度2 5m, 能适应
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变形条件及微合金元素Nb(0.018%~0.056%)、V(0.01%~0.02%)、Ti(0.01%~0.02%)对0.06%~0.08%C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在Sellas-Tartat方程的基础上,
目的 提高对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23例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入院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04年1月~2008年4月手术治疗HICH 104例中,术后再出血18例;分析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