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信:寻求互信协作与安全对话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成分最复杂、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大洲。由于历史原因,亚洲从近代以来就是世界上矛盾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为了避免各类冲突引发的破坏性影响,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一直试图通过共同努力建立一种通过对话、沟通、协商化解矛盾,达到预防冲突的地区性合作平台。同样由于独特的历史和传统,冷战后在亚洲出现了若干不同背景和不同组合的地区性安全对话平台。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地区论坛(ARF)、香格里拉对话(SLD)等,这些地区对话论坛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叠,构成了亚洲安全格局的特有风景。其中,1992年发起的亚信会议经历了20年的发展后,正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
  亚信会议的性质是针对亚洲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磋商的论坛,主要目标和宗旨是通过制定旨在增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目前,参加这个论坛的已有24个成员国(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埃及、印度、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韩国、约旦、阿联酋、越南、伊拉克、巴林和柬埔寨)和13个观察员(其中包括国家或国际组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卡塔尔、乌克兰、日本、孟加拉国、菲律宾、斯里兰卡以及联合国、欧安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突厥语国家议会大会)。亚信会议已通过了《亚信成员国相互关系指导原则宣言》、《阿拉木图文件》、《亚信信任措施目录》等基本文件,建立了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峰会)、外长会议、高官委员会会议、特别工作组会议等不同级别的对话会晤机制。峰会和外长会议均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两会交错举行,间隔两年,举办峰会和外长会议的国家任主席国。作为亚信会议常设机构的秘书处于2006年6月开始启动,设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亚信会议的发起
  亚信会议全称为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2年10月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倡议后建立起来的地区性安全对话与合作论坛。
  上世纪90年代初,哈萨克斯坦与原苏联其他国家刚刚获得独立。面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世界形势和地区环境,各国政治家都在对冷战的历史进行反思,并就推动新型国际安全观的形成和重建地区及世界安全信任体系作出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建立亚信会议的倡议。在后来一系列讲话和著述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曾较系统地阐述了设立这一地区性安全论坛的动机和构想。他认为,亚洲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多文化的地区,也是一个聚集着各类矛盾和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由于亚洲特殊的历史,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甚至有时失控,造成了一些长年动荡的“热点”,严重影响着地区各国的安全与稳定,也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相比之下,欧洲虽然在历史上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为了防止新的对抗发生而建立了政治、安全、经济对话机制——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对避免冷战时期重大冲突的产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鉴于此,亚洲各国可参照欧洲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亚洲的安全互信机制。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建立亚信会议的倡议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又在1993年2月的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这一构想,并为逐步建成亚信论坛预设了四个发展阶段:专家磋商阶段(1992~1995年);建立论坛阶段(1995~1998年);机制推动阶段(1998~2000年);欧亚互动阶段(2000~2005年)。
  亚信会议的历程
  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1992年10月和1993年2月两次正式倡议后,1993年3月召开了亚信会议的第一次专家会议,亚信进程由此正式启动(但现在一般将亚信会议建立的时间从1992年开始计算)。由于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因素的复杂性,加之冷战后世界安全形势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预想的亚信会议建设进程并不顺利。虽然有哈萨克斯坦作为发起方的顽强推动和亚洲各国及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亚信会议的实际发展进程仍与最初的计划有很大不同。1993年3月第一次专家会议召开以来,亚信会议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论证筹备时期(1993年3月~ 1996年2月)。由于哈萨克斯坦政府在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外交努力,许多亚洲国家学者开始参加亚信专家会议。1994年10月的第三次亚信专家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筹备亚信外交部长会议的特别工作小组。到1996年2月,亚信会议共举行了三次专家会议和四次特别工作小组会议。
  2、外交协调时期(1996年2月~ 2001年1月)。其间,亚信会议召开了两次副外长会议(1996年2月、1997年12月),各国代表纷纷依据本国的地区利益对确立亚信会议规则表态,多数国家对亚信会议能够成为亚洲又一个讨论地区安全问题和实现互信对话的论坛持肯定态度。1999年9月和11月连续召开的亚信外长会议,开始讨论商定各成员国相互关系原则和建立亚洲地区稳定与安全保障机制的计划,共同签署了《亚信成员国相互关系指导原则宣言》。
  3、高层对话时期(2001年1月~ 2004年10月)。在历次亚信外长、副外长会议的基础上,哈萨克斯坦政府于2001年初开始力推亚信成员国国家元首会议。为此,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派出部长、副部长作为总统特使,到相关各国和联合国游说,并向各国领导人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亲笔信,提出将于2001年10日~11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亚信会议第一次成员国国家元首会议(峰会)的倡议,并向他们发出正式邀请。后因9.11事件的发生,亚信第一次峰会延至2002年6月召开。此次会议上,各国元首共同发表了《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2004年10月,第三次亚信外长会议召开。会上通过了《亚信信任措施目录》和《亚信程序规则》,为亚信会议成为地区互信安全机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4、完善机制时期(2004年10月至今)。继第三次亚信外长会议之后,2006年6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第二次亚信成员国国家元首会议。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亚信论坛秘书处协定》,为亚信会议成为常设的亚洲地区机制化论坛进一步创造了条件。2009年10月,亚信高官委员会会议在北京的国际俱乐部举行,各成员国代表针对亚洲地区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潜在的安全风险充分交换了意见,并深入讨论了继续健全亚信会议互信措施与安全对话机制问题。2010年6月,第三次亚信成员国国家元首会议首次在哈萨克斯坦以外的城市——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这标志着亚信理念正为更多的亚洲国家所接受。会上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亚信论坛秘书处及其工作人员、成员代表特权与豁免公约》,使亚信会议向正式国际组织更进一步。2012年9月,第四次亚信外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此次会议通过了宣言,各成员国外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担任亚信2014年~2016年主席国表示支持。
  中国与亚信会议
  中国方面从一开始就热情支持亚信进程,积极参加了亚信各个阶段的各项活动。
  2002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在阿拉木图召开的第一次亚信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 的讲话。江泽民指出,亚信的出现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各国人民渴望保持和平与维护安全的共同心愿。本次会议通过的《阿拉木图文件》和《关于消除恐怖主义和促进文明对话的宣言》,将再一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亚信成员国坚定不移地倡导和实践以互信求安全的新型安全观。他强调,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遵循亚信关于加强信任协作、增进地区安全的宗旨和原则,与亚信成员国开展建设性的友好合作。
  2004年10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阿拉木图参加了亚信外长会议。他在发言中向亚信成员国发出四点呼吁:第一,超越文明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各种差异,搁置历史恩怨,以建设性的态度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第二,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摒弃谋求单方面安全的旧理念,通过对话协商、互谅互让,化解矛盾,解决争端;第三,加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坚持多边主义道路,通过协作解决共同发展面临的问题;第四,深化经贸合作,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逐步相互开放市场,扎扎实实地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迈进。
  2006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阿拉木图出席了第二次亚信峰会。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讲话。胡锦涛积极评价亚信会议论坛在探讨亚洲安全和合作、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成员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了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美好目标,胡锦涛建议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坚持互信协作,建立亚洲新型安全架构。尊重各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尊重各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利,尊重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平等发展的权利。第二,坚持相互借鉴,促进各种文明共同繁荣。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第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东盟、亚信等区域组织或机制内的合作,构筑密切的伙伴关系网络,加强优势互补,为实现亚洲各国发展繁荣创造更好的条件。第四,坚持互利共赢,继续深化经济合作。
  2009年10月29日,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在北京出席了亚信高官委员会会议。王光亚指出,亚洲各国应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共同应对新威胁和新挑战;坚持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积极开放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坚持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促进各国人民彼此尊重和认同多样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坚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0年6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国家主席特别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席第三次亚信峰会。戴秉国在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与18年前不同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但是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多极化趋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各国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关,国际合作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劲。这个世界已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的霸权和单一价值体系,世界事务由一两个或几个国家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戴秉国强调,充分利用亚信论坛等地区多边交流合作机制,是营造良好地区环境的重要途径,符合各国利益和共同需要。亚信论坛成员国应该着眼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增进信任与协作,锲而不舍地追求以下目标:第一,共同建设安全稳定的亚洲;第二,共同建设发展繁荣的亚洲;第三,共同建设和谐进步的亚洲。
  2012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亚信第四次外长会议宣言中,各成员国外长一致支持中方担任亚信2014年至2016年主席国,并于2014年5月在上海主办第四届亚信峰会。随着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愈加引人注目的同时,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猜疑。以上海为“主场”举办亚信峰会,恰恰是中国与亚洲各国加强对话、消弭误解、建立互信的绝好机会。中国将充分利用亚信平台向亚洲各国宣示自己和平发展、反对霸权、预防冲突、文明互鉴的主张,推动亚信进程向构建地区安全对话与互信合作的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兴起,推动着时代的变迁  首先,“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而且比较稳步,且具有可持续性美国高盛集团发表的报告声称,“金砖四国”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到本世纪中叶,可能“统领世界经济风骚”,中国可能会在204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3年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这一评估也许过于乐观,但中印和巴西等国的发展趋势显然有一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一位美国记者写道,奥巴马总统在华盛顿纠缠于中期选举之前的两党纷争,而中国领导人却在拉美施展其影响力。  在访问拉美期间,习近平主席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共同宣布正式建立中拉论坛。此外,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拉关系的“五
肯尼亚东北部一所大学遭恐怖袭击一个多月后,其西部高校基西大学日前宣布将开设专门的反恐课程,以应对可能针对高校的恐怖袭击威胁。  据悉,课程以安全防范为主,特别注重恐怖威胁、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犯罪活动预警与监测等内容。这项课程为必修课,主要由安全情报公司和机构的资深人员讲授,将在今年9月新生入学后开课。  今年4月2日,位于肯尼亚东北部城市加里萨的莫伊大学校区遭索马里极端组织“青年党”武装分子袭击,造
美国国会参议院12月1日通过决议,将即将到期的《对伊朗制裁法案》有效期延长十年,至2026年年底。这份延长《对伊朗制裁法案》的决议在国会参议院中以99票赞同,0票反对获得通过。该延长方案已于上月在众议院通过,下一步将需要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生效。  《对伊朗制裁法案》最早于1996年生效。根据这项法案,在美国设有机构的外国公司如在伊朗进行投资,尤其是投资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将受到美国制裁。同时,
进入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似乎经历了一个低潮,两国围绕南海、网络安全、人权、经贸等问题的较量和分歧十分表象化,国际战略学界不看好中美关系的声音明显增多,美国国内甚至发生了对华政策辩论,有观点认为已贯穿八届总统任期的对华接触政策正在崩解。然而入夏以后,随着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举行,以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话语交锋的降调,人们又认为中美摩擦“退烧了”。这种波动背后,反映着中美关系怎样的规律和趋势呢
今年以来,各方围绕伊核问题的较量尤如一部精心制作的好莱坞大片,情节之紧张可谓“步步惊心”,美国、以色列一度把军事打击行动排上日程。当局势发展日渐紧蹙之际,却又峰回路转:美伊开启了新一轮对话。不久前,《华盛顿邮报》更是援引美方情报部门消息称,通过美国无人机对伊朗侦察数百次所获取情报断定,伊朗没有决定研发核武器,特别是没有实施研制核武器的一些关键步骤。这一消息,无疑有助于给紧张的局势降温,但同时也再次
从艺60年、从教50年的吴山明已为美院的教育贡献出大半生的心血,为我国美术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  吴山明老师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也是全国性慈善活动的主要组织、带头参与者之一。他多次被评为省、市慈善大使,2008年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2008年12月被民进中央授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会员”称号。2011年由吴山明任院长的“浙江开明画院”被授予“社会
据外媒报道,印度人民党近日发起一个名为“和莫迪一起自拍”的活动,旨在号召热衷科技的印度年轻人在德里市议会选举中为印度人民党投票。  据报道,德里的各大公共场所安装了大约1500个“自拍亭”,亭中安放着一个三脚架和一部智能手机,以及专门用于播放照片的显示屏,同时还有志愿者帮助人们与应用程序中的莫迪照片“合影”。据称,在活动发起后的十天内,就有多达7万张自拍“合影”诞生。活动组织方为此还建了一个网站,
并访问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和乌干达  应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伊辛格和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乌干达政府邀请,国务委员杨洁篪于2月6日至11日赴德国出席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访问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和乌干达。    2月6日,杨洁篪出席在德国举行的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中国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主张各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努力走出共建、共享、
美国首都华盛顿智库云集,每周约有上百场的研讨会,让人目不暇接,议题也相当宽泛。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东北亚形势的学者,笔者发现,美方智库很少把东北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是更加重视对东北亚个体国家的研究,例如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对美国的影响、安倍经济学的未来、朝鲜内政、朴槿惠的对朝政策等。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外交和军事是近几年来全球智库最热议的话题,在华盛顿也不例外。有一位日本学者就曾经向笔者抱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