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存在着不同的就业心理现状——积极性就业心理和消极性就业心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志、人格等方面。针对问题的诱发原因,大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以帮助自己成功就业。
关键词:专科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归因分析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专科毕业生面对就业问题更是出现了不同的就业心理现状——积极性就业心理和消极性就业心理。其中消极性就业心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进行归因分析,找到解决对策,从而正确引导专科学生就业。
1 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 就业压力的增大。招生规模的扩大,本身就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衡水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在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认可度中和其他院校有一定差距,学校知名度、认可度和学历的双重压力更是增加了我院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导致不良就业心理的出现。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困扰。如某些单位以办人才交流会谋利、虚假招聘信息、就业市场与协议缺乏权威性、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签约率不高等等。学历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存在。目前,许多招聘单位明文规定不接受专科毕业生,对女学生求职一些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另外一些单位虽然不表示不要,但对女大学生的求职总是百般推诿,要求苛刻。
1.2 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方面力度还较大,对于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指导教育方面还不足。大多数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荐,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其次,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更多的着重于校内培养人才,除部分专业外,多数专业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缺乏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对较少。
1.3 家庭因素 个体最早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既是学生在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其家庭的重要事情,因此,家庭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发表一系列意见,然而却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尊重父母的建议,而抛弃自己的就业观念。
1.4 学生个体因素 尽管学院和招生就业处一直采取相关措施,教育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看清社会现实和自身能力,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造成毕业生的心理出现不少问题。
2 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专科毕业生,面临的是社会为所有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使她们承受比其他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社会、学校、也来自家庭和专科生自己。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指导,不仅仅是学校或者说辅导员的事,更是社会、家长及学生本人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1 社会建设优良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就业 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减缓高校扩招速度,加大政府财政对专科教育的投入力度,从而为提高在校专科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专科生顺利就业。
2.2.1 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日常工作的重点,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我院在招生就业处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常设机构。通过学校的网络中心适时发布和反馈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向用人单位推荐合格毕业生,开辟就业咨询热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2.2.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对职业、对未来有明确的认识,并为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做好各种准备,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辅导教育对于就业有自卑感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的和有严重、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应重点关注,为这些毕业生指定就业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2.2.3 培养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我院正在积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每年有专门的就业人员培训计划,以满足大学毕业生日趋强烈的就业咨询指导的服务需求。
2.3 家庭降低就业期望值,配合学校帮助学生就业 在毕业生的择业中,学校应主动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转达、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辅导同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教育的全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2.4 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2.4.1 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首先,要确立行业无贵贱的职业观,纠正重此轻彼的劳动观念,克服盲目挤热门,而忽视轻看冷门专业的现象;其次,不仅要考虑到“我想干什么”,还要考虑“我会干什么”,“我能为社会干什么”,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要面对现实,积极就业,并努力工作,为寻求以后的再发展作好准备。
2.4.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专科生在校时就必须勇于实践,勤动手,敢动手,从知识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树立的就业观念和应采取的就业对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要注意收集有关人才招聘信息,学会推销自己。要掌握应聘技巧,为就业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2.4.3 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要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在就业上多次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的专科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专科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勇敢地正视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办法,用以增强、支撑起自己的自信心。碰到困难,不自怨自艾、悲观失望;遭遇挫折,能归因正确,不自乱分寸。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红委,牛殿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J].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3]刘小玲,杨琳.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消极心理及其心理辅导[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
[4]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5]李玉运,贾治辉.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08年青年专项课题(hsxy2008051)
关键词:专科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归因分析
0 引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科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专科毕业生面对就业问题更是出现了不同的就业心理现状——积极性就业心理和消极性就业心理。其中消极性就业心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进行归因分析,找到解决对策,从而正确引导专科学生就业。
1 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 就业压力的增大。招生规模的扩大,本身就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衡水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在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认可度中和其他院校有一定差距,学校知名度、认可度和学历的双重压力更是增加了我院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导致不良就业心理的出现。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成为毕业生就业中的困扰。如某些单位以办人才交流会谋利、虚假招聘信息、就业市场与协议缺乏权威性、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签约率不高等等。学历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存在。目前,许多招聘单位明文规定不接受专科毕业生,对女学生求职一些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另外一些单位虽然不表示不要,但对女大学生的求职总是百般推诿,要求苛刻。
1.2 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在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方面力度还较大,对于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指导教育方面还不足。大多数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荐,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其次,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更多的着重于校内培养人才,除部分专业外,多数专业在学生就业工作方面缺乏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对较少。
1.3 家庭因素 个体最早的社会环境就是家庭,家庭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既是学生在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其家庭的重要事情,因此,家庭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发表一系列意见,然而却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尊重父母的建议,而抛弃自己的就业观念。
1.4 学生个体因素 尽管学院和招生就业处一直采取相关措施,教育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看清社会现实和自身能力,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造成毕业生的心理出现不少问题。
2 衡水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分析
作为新升本科院校的专科毕业生,面临的是社会为所有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使她们承受比其他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来自社会、学校、也来自家庭和专科生自己。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心理指导,不仅仅是学校或者说辅导员的事,更是社会、家长及学生本人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1 社会建设优良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就业 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减缓高校扩招速度,加大政府财政对专科教育的投入力度,从而为提高在校专科生的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专科生顺利就业。
2.2.1 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成立了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日常工作的重点,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我院在招生就业处下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常设机构。通过学校的网络中心适时发布和反馈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吸引用人单位入校招聘,向用人单位推荐合格毕业生,开辟就业咨询热线,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帮助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2.2.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对职业、对未来有明确的认识,并为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做好各种准备,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辅导教育对于就业有自卑感没有信心、有恐惧感害怕走向社会的和有严重、较严重就业焦虑症的少数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应重点关注,为这些毕业生指定就业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就业辅导,使他们走出心灵误区,快乐自信地择业就业。
2.2.3 培养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我院正在积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每年有专门的就业人员培训计划,以满足大学毕业生日趋强烈的就业咨询指导的服务需求。
2.3 家庭降低就业期望值,配合学校帮助学生就业 在毕业生的择业中,学校应主动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及时转达、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辅导同步,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教育的全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那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2.4 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2.4.1 正确认识自我。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首先,要确立行业无贵贱的职业观,纠正重此轻彼的劳动观念,克服盲目挤热门,而忽视轻看冷门专业的现象;其次,不仅要考虑到“我想干什么”,还要考虑“我会干什么”,“我能为社会干什么”,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要面对现实,积极就业,并努力工作,为寻求以后的再发展作好准备。
2.4.2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专科生在校时就必须勇于实践,勤动手,敢动手,从知识活动、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树立的就业观念和应采取的就业对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要注意收集有关人才招聘信息,学会推销自己。要掌握应聘技巧,为就业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2.4.3 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要培养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在就业上多次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的专科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专科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勇敢地正视现实,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应变的办法,用以增强、支撑起自己的自信心。碰到困难,不自怨自艾、悲观失望;遭遇挫折,能归因正确,不自乱分寸。
参考文献:
[1]吕建国.大学心理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刘红委,牛殿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J].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
[3]刘小玲,杨琳.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消极心理及其心理辅导[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
[4]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5]李玉运,贾治辉.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08年青年专项课题(hsxy20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