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西·纳姆达科夫是一位被称为原始艺术的先锋的现代天才艺术家。他用这种雕塑方法创作了众多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它们充满了宗教情愫,他将信仰构思在作品之中,将神话般的宗教世界表现为具象造型,却又能彰显内在精神,让人能感到同样的宗教的激情。
【关键词】达西雕塑;传统文化;宗教情怀
引言
作为雕塑家、画家、珠宝首饰设计师的达西·纳姆达科夫是一位现代天才艺术家,被称为原始艺术的先锋,在达西的作品中处处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与东方哲学品质。
1967年,达西出生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位于贝加尔湖畔的小村乌库利克的一个传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家庭,家中有八个孩子,而他是这个家庭中第七个孩子。从童年起,从祖父那里听到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祖先的故事,滋润着达西无穷的幻想。他的父亲是一位擅长雕刻佛像和圣坛的木刻手工工匠,同时还为当地的寺庙画唐卡。儿时的达西被父亲的手艺所吸引,于是父亲便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启蒙。青少年的达西因一场疾病与萨满结缘,正是这样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在他进入专业的学院学习之后创作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属于达西的独特艺术语言的作品。
一、预言,结缘萨满
有人问达西:为什么选择做了艺术,而艺术又给他带来的是什么?达西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艺术就是他的生活,好像吃东西一样。”要说起达西与他的艺术之路,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名字说起。按照布里亚特的习俗,笃信佛教的外祖母去寺庙请喇嘛为他取名,达西乃是幸运之意,这个名字同时也带来一个预言,关于生与死的预言,而达西与宗教的情愫在家庭的影响之下,似乎也因为这个预言产生某种关联。
儿时的达西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接触到了雕刻、绘画这一系列的艺术创作形式,因此父亲就是他艺术世界的启蒙。十五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使得在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常年卧床,之后,家人请来萨满为其医治、祈祷,结果,多年来让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病竟神奇的痊愈了,正因为这场神奇的经历,使得他与萨满结缘,甚至那位萨满还劝说达西去当一个萨满。在回答为什么没有去当一个萨满这个问题时,达西说:“我不想当一个萨满,但是我相信,我所做的作品,是萨满教仪式的一部分。”我们在达西的作品中也看到了宗教的神秘与尊贵。
萨满教这样一个古老的宗教,影响着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影响着蒙古族,在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社会之后,萨满教这一传统宗教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其影响力并没有消失殆尽。而萨满所崇奉的神灵以及带给蒙古族的影响依然根植于蒙古人的生活之中。蒙古族的文化在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至今。而达西的国籍虽然属于俄罗斯,讲着俄语,但是与蒙古国的民族一样同属蒙古族,他所生长的环境依然保留着布里亞特蒙古族的传统语言和文化,过着游牧人的生活,与其他蒙古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满、喇嘛,历史上的成吉思汗,还有神话中的英雄以及动物,这些都与他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他长期生活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蒙古人的形象,萨满的装束与神情,来自布里亚特蒙古族的生活传统以及对马的情感,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都深深的根植于他的内心。
萨满教以及藏传佛教神秘而又丰富的宗教内容启发出达西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艺术化的形象也使得达西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真正的艺人其实是世间最有信仰的人”,达西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将他的信仰构思在他的作品之中,将神话般的宗教世界表现为具象造型,却又能彰显内在精神,让人能感到同样的宗教的激情。
二、预言的延续
达西的艺术创作之路似乎注定了与宗教结缘,是一个预言的延续。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传统的敬畏与慈悲,也融入了萨满教关于天地的神秘观念以及布里亚特的英雄史诗和蒙古民族的历史神话。
可能与达西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萨满的雕塑。当看到他的作品《萨满》时,那头顶挂着晃铃的神帽,却有着矮小身姿的萨满,手拿神器,微闭的双眼,有着迷一样的表情,此时,你仿佛听到了那伴随着晃铃和手鼓声的低沉咒语。萨满作为沟通人神的使者,沟通者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充当人类的保护者以及对付有疾病、灾难所带来的所有危险和各种痛苦。萨满的形象在经过达西艺术化的处理,或瘦或胖,突出刻画头部以及面部表情,强化了人物的神态特征。而透过“萨满”,似乎可以窥见达西对于自然传统的敬畏,对于信仰的虔诚,那是达西独有的雕塑语言。

雕塑中的喇嘛形象,也是达西所热爱的。他把藏传佛教文化当中的深厚底蕴,倾注于作品的每一寸纹理之间。透过达西的作品能感受作者自然流露出的虔诚态度,那人性与神性的合奏,浑然天成。
罗丹曾这样描述他对宗教的看法:“宗教并不是一个教徒喃喃诵经的那回事。这是世间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种情操。这是对于维持宇宙间自然的律令,及保护生物的种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这是对于自然中超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的耳目所不能闻见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测,亦即是我们的心魂与智慧对着无穷与永恒的憧憬,对着这智与爱的愿望。——这一切也许都是幻影,但是即在此世间,它鼓动我们的思想,使她觉得有如生了翅翼,可以腾天而飞的境界。”而达西正是受到这种“力”的牵引,在他表现的每一个作品时,表现的不仅是具体外在形象,而是生命,甚至在飘忽的线条中将每个生物的永恒性表现出来,于是灵感与经验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灵魂的奇妙境界。
宗教与艺术一直以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宗教为艺术提供宗教题材与内容,同时艺术也影响着宗教。充满神话气息的宗教题材与内容带给了达西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古代和中世纪以来,游牧人都在沿着草原带无止境地行走着,他们逐步发展了自身和周围世界相互统一协调的宇宙观。在游牧世界里,人与自然互动,而天地间的一切,则被置于永恒的轮回法则之中,达西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的艺术创作,就体现了这种宗教性的神圣过程。

图2《手持海螺的喇嘛》又叫宗教仪式。这位有着典型形象的喇嘛,僧袍垂地,脚踩莲花座,高高仰起的消瘦脸庞,虔诚的吹起一只海螺。在藏传佛教中,海螺属于仪式用品,尤其是右旋白螺,它代表了一种愿望,希望佛法像白螺之声向十方传播。
三、神圣的信仰
达西创造出一个强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意象世界,传达了古代灵性,他的艺术作品令人感到震撼,展现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和世界,用夸张的造型和质朴的宗教情节,将人们的思绪渐入古代布里亚特这一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遥相辉映的情境之中。
达西作品中那些身着离奇盔甲的士兵看起来栩栩如生;那些充满神秘感的萨满巫师,看似随意,实则精确;那些苦思冥想各具神态的喇嘛,或求顿悟,或已达到这种至高境界——“神智清明”;还有那些倾注勇气与智慧的马,或仰天长啸,或沉默低首,而马背上的人也带着各自的表情,或昂首,或低眉,达西以他独特的雕塑语言,展现出游牧民族特有的姿态。达西曾这样说:我的成功来自于诚实的面对自己,包括我的血统、五官长相,与内在的个性。如果我远离了这些根源,就无法继续创作。当你彻底地接受自身的时候,自然自然界就会向你展现一种智慧,提供美感源泉的一种智慧。

作為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达西在其作品中对布里亚特文化特有的现实生活神话化。达西创造的这个世界“密密麻麻地住着”各式人物:或沉思冥想或积极行动,其中也有对佛教众神来说并非偶然的兽型物——他们钟爱的马、牛、象,尽管它们具有虚构的特点,但却是最生动真实的。他所创造的形象与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土地、原始森林、贝加尔湖有着血肉联系。他是一位神话创造者,他所创造的奇异世界既有传统的渊源,又具现代世界观特点和思维风格,通过艺术,他将历史意象、神秘的生物和古老的图腾塑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形式。
布里亚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的形象世界得益于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练的创造力,仔细品味达西的作品,它的“精雕细刻”,清晰的轮廓,固有的装饰性,精致细腻的表面印迹,材料的绝对感觉,以及艺术家的微妙讽刺。据艺术家讲,那些有关黑夜的形象,产生于“意识处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与幻想世界的交界状态”。
结语:
在达西的作品,运用传统图腾和民族文化造就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在那里,能感到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能听到喇嘛的低诵,能穿越到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童话世界。达西的每个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充满独特的美感和民族认同感,其夸张的造型中凝聚着一种原始生命力所带来的震撼,展现了游牧人的世界中,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生死轮回的朴素的宗教情结。
参考文献:
[1]孙懿.从萨满教到喇嘛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法]罗丹述;葛赛尔记;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草原往事,游牧人的世界——达西纳姆达科夫访谈.
[4]王蔚波.俄罗斯艺术家达西雕塑作品内涵解读
【关键词】达西雕塑;传统文化;宗教情怀
引言
作为雕塑家、画家、珠宝首饰设计师的达西·纳姆达科夫是一位现代天才艺术家,被称为原始艺术的先锋,在达西的作品中处处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与东方哲学品质。
1967年,达西出生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位于贝加尔湖畔的小村乌库利克的一个传统的布里亚特蒙古族家庭,家中有八个孩子,而他是这个家庭中第七个孩子。从童年起,从祖父那里听到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祖先的故事,滋润着达西无穷的幻想。他的父亲是一位擅长雕刻佛像和圣坛的木刻手工工匠,同时还为当地的寺庙画唐卡。儿时的达西被父亲的手艺所吸引,于是父亲便成了他艺术创作的启蒙。青少年的达西因一场疾病与萨满结缘,正是这样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在他进入专业的学院学习之后创作出了许多独一无二的,属于达西的独特艺术语言的作品。
一、预言,结缘萨满
有人问达西:为什么选择做了艺术,而艺术又给他带来的是什么?达西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艺术就是他的生活,好像吃东西一样。”要说起达西与他的艺术之路,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名字说起。按照布里亚特的习俗,笃信佛教的外祖母去寺庙请喇嘛为他取名,达西乃是幸运之意,这个名字同时也带来一个预言,关于生与死的预言,而达西与宗教的情愫在家庭的影响之下,似乎也因为这个预言产生某种关联。
儿时的达西就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接触到了雕刻、绘画这一系列的艺术创作形式,因此父亲就是他艺术世界的启蒙。十五岁那年,他生了一场大病,使得在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常年卧床,之后,家人请来萨满为其医治、祈祷,结果,多年来让医生都束手无策的病竟神奇的痊愈了,正因为这场神奇的经历,使得他与萨满结缘,甚至那位萨满还劝说达西去当一个萨满。在回答为什么没有去当一个萨满这个问题时,达西说:“我不想当一个萨满,但是我相信,我所做的作品,是萨满教仪式的一部分。”我们在达西的作品中也看到了宗教的神秘与尊贵。
萨满教这样一个古老的宗教,影响着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影响着蒙古族,在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社会之后,萨满教这一传统宗教虽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其影响力并没有消失殆尽。而萨满所崇奉的神灵以及带给蒙古族的影响依然根植于蒙古人的生活之中。蒙古族的文化在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至今。而达西的国籍虽然属于俄罗斯,讲着俄语,但是与蒙古国的民族一样同属蒙古族,他所生长的环境依然保留着布里亞特蒙古族的传统语言和文化,过着游牧人的生活,与其他蒙古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萨满、喇嘛,历史上的成吉思汗,还有神话中的英雄以及动物,这些都与他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他长期生活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蒙古人的形象,萨满的装束与神情,来自布里亚特蒙古族的生活传统以及对马的情感,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都深深的根植于他的内心。
萨满教以及藏传佛教神秘而又丰富的宗教内容启发出达西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艺术化的形象也使得达西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真正的艺人其实是世间最有信仰的人”,达西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将他的信仰构思在他的作品之中,将神话般的宗教世界表现为具象造型,却又能彰显内在精神,让人能感到同样的宗教的激情。
二、预言的延续
达西的艺术创作之路似乎注定了与宗教结缘,是一个预言的延续。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传统的敬畏与慈悲,也融入了萨满教关于天地的神秘观念以及布里亚特的英雄史诗和蒙古民族的历史神话。
可能与达西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表现萨满的雕塑。当看到他的作品《萨满》时,那头顶挂着晃铃的神帽,却有着矮小身姿的萨满,手拿神器,微闭的双眼,有着迷一样的表情,此时,你仿佛听到了那伴随着晃铃和手鼓声的低沉咒语。萨满作为沟通人神的使者,沟通者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充当人类的保护者以及对付有疾病、灾难所带来的所有危险和各种痛苦。萨满的形象在经过达西艺术化的处理,或瘦或胖,突出刻画头部以及面部表情,强化了人物的神态特征。而透过“萨满”,似乎可以窥见达西对于自然传统的敬畏,对于信仰的虔诚,那是达西独有的雕塑语言。

雕塑中的喇嘛形象,也是达西所热爱的。他把藏传佛教文化当中的深厚底蕴,倾注于作品的每一寸纹理之间。透过达西的作品能感受作者自然流露出的虔诚态度,那人性与神性的合奏,浑然天成。
罗丹曾这样描述他对宗教的看法:“宗教并不是一个教徒喃喃诵经的那回事。这是世间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种情操。这是对于维持宇宙间自然的律令,及保护生物的种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这是对于自然中超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的耳目所不能闻见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测,亦即是我们的心魂与智慧对着无穷与永恒的憧憬,对着这智与爱的愿望。——这一切也许都是幻影,但是即在此世间,它鼓动我们的思想,使她觉得有如生了翅翼,可以腾天而飞的境界。”而达西正是受到这种“力”的牵引,在他表现的每一个作品时,表现的不仅是具体外在形象,而是生命,甚至在飘忽的线条中将每个生物的永恒性表现出来,于是灵感与经验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了灵魂的奇妙境界。
宗教与艺术一直以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宗教为艺术提供宗教题材与内容,同时艺术也影响着宗教。充满神话气息的宗教题材与内容带给了达西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古代和中世纪以来,游牧人都在沿着草原带无止境地行走着,他们逐步发展了自身和周围世界相互统一协调的宇宙观。在游牧世界里,人与自然互动,而天地间的一切,则被置于永恒的轮回法则之中,达西的后现代主义倾向的艺术创作,就体现了这种宗教性的神圣过程。

图2《手持海螺的喇嘛》又叫宗教仪式。这位有着典型形象的喇嘛,僧袍垂地,脚踩莲花座,高高仰起的消瘦脸庞,虔诚的吹起一只海螺。在藏传佛教中,海螺属于仪式用品,尤其是右旋白螺,它代表了一种愿望,希望佛法像白螺之声向十方传播。
三、神圣的信仰
达西创造出一个强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意象世界,传达了古代灵性,他的艺术作品令人感到震撼,展现的是游牧民族的生活和世界,用夸张的造型和质朴的宗教情节,将人们的思绪渐入古代布里亚特这一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现代艺术遥相辉映的情境之中。
达西作品中那些身着离奇盔甲的士兵看起来栩栩如生;那些充满神秘感的萨满巫师,看似随意,实则精确;那些苦思冥想各具神态的喇嘛,或求顿悟,或已达到这种至高境界——“神智清明”;还有那些倾注勇气与智慧的马,或仰天长啸,或沉默低首,而马背上的人也带着各自的表情,或昂首,或低眉,达西以他独特的雕塑语言,展现出游牧民族特有的姿态。达西曾这样说:我的成功来自于诚实的面对自己,包括我的血统、五官长相,与内在的个性。如果我远离了这些根源,就无法继续创作。当你彻底地接受自身的时候,自然自然界就会向你展现一种智慧,提供美感源泉的一种智慧。

作為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达西在其作品中对布里亚特文化特有的现实生活神话化。达西创造的这个世界“密密麻麻地住着”各式人物:或沉思冥想或积极行动,其中也有对佛教众神来说并非偶然的兽型物——他们钟爱的马、牛、象,尽管它们具有虚构的特点,但却是最生动真实的。他所创造的形象与自己的民族、文化、信仰、土地、原始森林、贝加尔湖有着血肉联系。他是一位神话创造者,他所创造的奇异世界既有传统的渊源,又具现代世界观特点和思维风格,通过艺术,他将历史意象、神秘的生物和古老的图腾塑造成一种真正的现代形式。
布里亚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的形象世界得益于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练的创造力,仔细品味达西的作品,它的“精雕细刻”,清晰的轮廓,固有的装饰性,精致细腻的表面印迹,材料的绝对感觉,以及艺术家的微妙讽刺。据艺术家讲,那些有关黑夜的形象,产生于“意识处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与幻想世界的交界状态”。
结语:
在达西的作品,运用传统图腾和民族文化造就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在那里,能感到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能听到喇嘛的低诵,能穿越到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童话世界。达西的每个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充满独特的美感和民族认同感,其夸张的造型中凝聚着一种原始生命力所带来的震撼,展现了游牧人的世界中,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生死轮回的朴素的宗教情结。
参考文献:
[1]孙懿.从萨满教到喇嘛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法]罗丹述;葛赛尔记;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草原往事,游牧人的世界——达西纳姆达科夫访谈.
[4]王蔚波.俄罗斯艺术家达西雕塑作品内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