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丹棱县张场镇出发前往原王场乡,在半路的一处山坡上,人们会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掩藏着10多处彩条布搭建的遮阳篷,遮阳篷下,数千只山地乌骨鸡在树林里悠闲地散着步。这里。就是张场镇金峡村村民杨勇和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李军合伙建立的该县最大的山地乌骨鸡养殖场。
3000元月薪不要他们上山养鸡
李军和杨勇同在福建某眼镜厂打工,由于工作努力,他们一个成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个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且“悠闲自在”。2008年4月,两人回家探亲。月底,李军到杨勇家玩耍,杨勇带着他在家乡四处乱转。张场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李军,使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广阔的山林,养殖山地鸡,自己创一番事业。”
李军的想法让杨勇也心动了,两人决定一起干。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发现丹棱县还没有上规模的山地鸡养殖场,而且周边养殖山地鸡的也不多。如果自己率先养起来,销路应该不成问题。放弃3000多元的月薪上山养鸡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平时我们都爱看《致富经》、《财富故事会》之类的节目,常常被里面的创业故事所吸引。想到自己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吃青春饭,没什么意思,不如趁现在还年轻,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李军说:“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正是由于这种略带;中动的自信,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山林,当起了“山大王”。
边摸索边实践创业从来不简单
在一块靠近公路10亩山林里,搭上几处遮阳篷,四周围上简易的拦网,再找个平坦的地方放上一张木床作为“家”,两人的养鸡场便建成了。
通过上网,李军他们在省外找到了一家专门供应山地鸡鸡苗的大公司。5月中旬,第一批鸡苗1800只正式投放在了山林里。
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两人购买了专业书籍,上专业网站学技术,通过“依葫芦画瓢”,居然还摸出了门道。“一开始是用传统的长条形木槽给鸡喂食,一天要喂几次,现在我们做了一个大的投料箱,每天只需往里面投一次料,就能满足鸡全天的饲料需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李军说,为了解决鸡的饮水问题,他们还在林地里挖了几个小小的水凼凼,用塑料管子从几里外引来清澈的山泉水。
既然是山地鸡,就要打健康牌,饲料也应该是“绿色食品”。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许多养鸡户大量使用价格昂的全价饲料,效果却不好。这是因为工厂化生产出来的饲料含有各种各样的激素和药物,吃多了就会降低了鸡自身的抵抗力,反而容易生病。
“我们现在所用的饲料是由玉米、麦麸等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没有添加任何激素。”李军说,也不是自卖自夸,用粮食喂确实比用饲料喂更节约成本。
虽然养鸡场还没有发生过因疫病死鸡的情况,但野外恶劣的天气却是养鸡场最大的敌人,特别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前不久一场大风。将鸡场里的树都吹断了好几根。由于天黑雨大,上千只鸡重重叠叠挤在一起,结果压死了四五十只。这一晚上就损失了1千多元。”
对于两个朝气蓬勃的大男人,“山大王”的日子并不好受。白天忙忙碌碌的还好些,晚上与自己相伴的就是整夜鸣叫的蛐蛐、满天的星星、数不清的蚊子、狂风暴雨以及自己的影子。“要创业就得付出,这点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军说。
带动周边一起养要追求规模制胜
山林里养鸡,对当地村民来说,这是电视上才会看到的事情。自从杨勇他们的养鸡场建立以来。来看稀奇的村民是一批接着一批,有的人都来看过好几次了。
“最主要的是让大家看看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如果效益好,肯定有村民跟着干。”杨勇说,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情况,他们不怕别人跟着一起养来抢市场。如果只看到周边区县的小市场,那是“鼠目寸光”,要靠规模才能吸引来更大的客商,特别是省外的客商。“我们喂养的山地鸡,如是在湖南每斤至少要卖到十几块,而我们现在平均价格才8元。”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吸引着他们。
“现在还不想扩大规模。先完善基础设施再说。养殖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贪大有可能得不偿失。”虽然年轻,但两人很理智。
李军说,他们的销售方式还是等“鸡贩子”上门收购的“守株待兔”式,价格上没多大发言权。虽然利润并不高,但对将来市场的信心及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养、上规模后再赚“大钱”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养殖山地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3000元月薪不要他们上山养鸡
李军和杨勇同在福建某眼镜厂打工,由于工作努力,他们一个成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个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且“悠闲自在”。2008年4月,两人回家探亲。月底,李军到杨勇家玩耍,杨勇带着他在家乡四处乱转。张场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李军,使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广阔的山林,养殖山地鸡,自己创一番事业。”
李军的想法让杨勇也心动了,两人决定一起干。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发现丹棱县还没有上规模的山地鸡养殖场,而且周边养殖山地鸡的也不多。如果自己率先养起来,销路应该不成问题。放弃3000多元的月薪上山养鸡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平时我们都爱看《致富经》、《财富故事会》之类的节目,常常被里面的创业故事所吸引。想到自己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吃青春饭,没什么意思,不如趁现在还年轻,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李军说:“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正是由于这种略带;中动的自信,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山林,当起了“山大王”。
边摸索边实践创业从来不简单
在一块靠近公路10亩山林里,搭上几处遮阳篷,四周围上简易的拦网,再找个平坦的地方放上一张木床作为“家”,两人的养鸡场便建成了。
通过上网,李军他们在省外找到了一家专门供应山地鸡鸡苗的大公司。5月中旬,第一批鸡苗1800只正式投放在了山林里。
为了掌握养鸡技术,两人购买了专业书籍,上专业网站学技术,通过“依葫芦画瓢”,居然还摸出了门道。“一开始是用传统的长条形木槽给鸡喂食,一天要喂几次,现在我们做了一个大的投料箱,每天只需往里面投一次料,就能满足鸡全天的饲料需求,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李军说,为了解决鸡的饮水问题,他们还在林地里挖了几个小小的水凼凼,用塑料管子从几里外引来清澈的山泉水。
既然是山地鸡,就要打健康牌,饲料也应该是“绿色食品”。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许多养鸡户大量使用价格昂的全价饲料,效果却不好。这是因为工厂化生产出来的饲料含有各种各样的激素和药物,吃多了就会降低了鸡自身的抵抗力,反而容易生病。
“我们现在所用的饲料是由玉米、麦麸等粮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没有添加任何激素。”李军说,也不是自卖自夸,用粮食喂确实比用饲料喂更节约成本。
虽然养鸡场还没有发生过因疫病死鸡的情况,但野外恶劣的天气却是养鸡场最大的敌人,特别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夜晚。“前不久一场大风。将鸡场里的树都吹断了好几根。由于天黑雨大,上千只鸡重重叠叠挤在一起,结果压死了四五十只。这一晚上就损失了1千多元。”
对于两个朝气蓬勃的大男人,“山大王”的日子并不好受。白天忙忙碌碌的还好些,晚上与自己相伴的就是整夜鸣叫的蛐蛐、满天的星星、数不清的蚊子、狂风暴雨以及自己的影子。“要创业就得付出,这点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李军说。
带动周边一起养要追求规模制胜
山林里养鸡,对当地村民来说,这是电视上才会看到的事情。自从杨勇他们的养鸡场建立以来。来看稀奇的村民是一批接着一批,有的人都来看过好几次了。
“最主要的是让大家看看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如果效益好,肯定有村民跟着干。”杨勇说,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情况,他们不怕别人跟着一起养来抢市场。如果只看到周边区县的小市场,那是“鼠目寸光”,要靠规模才能吸引来更大的客商,特别是省外的客商。“我们喂养的山地鸡,如是在湖南每斤至少要卖到十几块,而我们现在平均价格才8元。”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吸引着他们。
“现在还不想扩大规模。先完善基础设施再说。养殖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在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贪大有可能得不偿失。”虽然年轻,但两人很理智。
李军说,他们的销售方式还是等“鸡贩子”上门收购的“守株待兔”式,价格上没多大发言权。虽然利润并不高,但对将来市场的信心及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养、上规模后再赚“大钱”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养殖山地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