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双减教学政策提出与影响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时,应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减负增效上。作业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讲,不仅是噩梦的开始,也是剥夺他们自由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喜欢做课后作业,但是教师却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育人价值,也不能不为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然而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主动做课后作业,改变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恐惧与厌烦等心理,就需要注重作业形式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减教学政策提出与影响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时,应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减负增效上。作业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讲,不仅是噩梦的开始,也是剥夺他们自由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小学生都不喜欢做课后作业,但是教师却不能忽视课后作业的育人价值,也不能不为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然而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想要学生主动做课后作业,改变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恐惧与厌烦等心理,就需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
其他文献
<正>《哲学研究》(月刊)是全国性的哲学专业理论刊物。它发表哲学各学科的原创性成果,对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展讨论,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探讨;反映国内外哲学动态,发表对哲学研究的方向、状况的评论,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文章。每月25日出版。每册大16开本128面,定价50元,全年6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201,国外代号:M15。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大胆探索媒体智库与大数据业务,积极尝试内容服务“智库化”、业务合作“全息化”、技术研发“专业化”、产业结构“规范化”,大数据产业逐渐成为单位创新型、支柱型、示范型产业项目,成为媒体融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深度学习聚焦“深入”的学习过程与“深刻”的学习结果,是一种注重理解记忆、强调意义建构、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着意迁移运用以及注重反思、批判质疑和创新的高阶思维层次的学习。深度学习的内在特征与核心素养本质交相呼应,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由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实践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更是缺乏。因此,笔者对小学
<正>一、本地奶牛品种改良的意义奶牛品种持续改良是养牛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选用国内外优秀种公牛,突出产奶量高、繁殖率高、肢蹄健康等特点,通过长期改良,促使本地奶牛群体年产奶量10吨以上,繁殖率85%以上,带动新疆奶牛养殖业高效、良性大力发展,同时推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发展。
随着全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各项措施已基本得到落实,在教育改革中,家校协同共育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策略,并且已经在我国现代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探究了家校协同共育的创新模式,并针对家校协同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包括促使家庭、学校成为共同的教育主体;加强家校共育信息化设计力度;保证家校双方的媒介话语权平衡;搭建教育平台,明确创新途径。
上海市徐汇区宛南实验幼儿园对标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将教育实施和幼儿真实经历密切关联。聚焦“如何实现生活教育价值,如何满足幼儿成长发展需求”,提出核心观点“幼儿是生活的主人”。相信儿童,唤醒儿童内在的成长自觉;引导儿童走近真实生活,获得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充满自信地迎接未来生活。架构课程体系,逐一解决“生活教育价值定位、活动关联性、活动适宜性、路径互通与家社联动协同育人”四大问题。突破教师教学定势,
<正>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双减”背景下,怎样让家校共育“减”得有方向,“加”得有质量,从而构建一种良好的新样态?不难看到,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玩野”,便设法拓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家长过于焦虑,自行加重学生负担,给孩子聘请家教、补加作业等。家校背离,令“双减”效果大打折扣。作为班主任,我在实际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实现喀纳斯景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通过设置无牧对照(NG)、单牧马-轻牧区(HG)、牛马混牧-重牧区(MG)三种放牧方式,探求提高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多项生产和生态功能协同性的放牧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下山地草甸的生产功能放牧后较放牧前均有下降,生态功能中土壤N:P、植物N:P、凋落物N:P放牧后较放牧前均升高,其他生态功能降低,但HG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放牧后变化不大
目的 调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良心压力及离职意愿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海口市347名注册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良心压力问卷、离职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7名注册护士的良心压力总分(30.17±28.45);离职意愿总分(14.04±4.28)分;文化程度、家庭对工作支持度及离职意愿是护士良心压力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347名护士的良心压力整体处于中间水平
乡村文化治理受制于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体现出治理对象和治理过程的统一,已经演变成为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上来看,在国家制度和乡村生活秩序的共同作用下,乡村文化空间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先后经历了“乡土中国”时代、“全能主义”时代、“乡政村治”时代和“城乡中国”时代的历史性变迁。进入新时期,随着乡村行政力量快速扩张与数字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乡村文化既作为治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