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影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学,就要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其核心在于肯定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强调对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义的关怀。人文关怀拓展了新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途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重中之重。要达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政治课在学校开设的课时较其他科目而言少,这就造成了又不少学生对于政治科目不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不经常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很自然会形成学生与教师冷漠的现状。因此,作为政治课的教师,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要多多与学生沟通,要多关心爱护他们,例如可以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多交流,去他们宿舍与他们谈心,和他们一起搞一些体育活动,增加感情;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等等。从而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问题,都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第一手素材。作为政治课教师,要乐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有亲人般的关爱,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总之,政治课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我们的教师全心全意这样去做了,一定会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信服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教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教师,要想他们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尊重、关爱,同时感受到鼓舞、激励,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学要加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认知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时政热点与重大事件,了解他们对于这些事件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只有了解和探析到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与他们的认知方向,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与引导。具体而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用启发式和探索式,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辨析,从而自己解决思想的问题与疑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思想政治课必须要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多进行思想和认知上的沟通,这样才能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让他们自己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文精神。
  三、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保障。体现人文关怀,最根本的表现在学生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坚定不移地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品位的正当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传授政治理论知识,又要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善于抓住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疑点问题,讲授理论,传授知识;同时,又要注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对学生予以平等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予以平等的期望、信任、服务和帮助,在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思想政治课更要重视对学生严格要求,任何一种教育必须要有规则,必须按要求行动,对待学生更是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爱学生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因为上政治课的学生素质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对学生高度负责,更要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要适时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要严格制止和管理。但教师教育更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区别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承担责任,以一颗博爱之心对待社会。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一是既要对学生统一要求又要注重人格、尊重个性。要按照思想政治教学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结构和认识规律精心施教。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人格特征,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用教学的完整性去塑造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二是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普遍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地落到实处,既要培养师资,又要确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师资的培养重在提高其敬业意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应包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养成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际关系上,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合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学校要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7.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绝大部分学校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和教育机构,人财物配备逐步到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咨询活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课程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低效性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医学
克瑞默一海因指出,反思,包括反思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教育权威人士、学校校长、其他教师、管理人员以及学生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支持与合作。没有这种支持合作,教师的反思很难进行,学校的反思氛围也很难形成。因此,营造校园反思氛围,必须有校园教育主体的协同努力与合作。    一、学校领导的反思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师生自身,同时还取决于学校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程度。从某种意义上
目前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把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同教师所教科目内容的专业性等同起来了。一个胜任的教师就是所教科目知识丰富的教师吗?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教育管理知识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英语课堂管理案例。  已有十几年教龄的英语教师近来遇到了一个难题,她所任教的高二(1)班学生在她的课堂上越来越难以驾驭了。这事还得从前两个星期的一节课说起。那天,单超同学没有
在反思观念备受推崇之后,反思性实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将反思的观念引用到教学上,并设计课程加以训练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首推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反思的目的都是为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前、教学中或教学后的经验或行为加以审视、分析、批判和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
“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诗律与小说,称绝代之奇”,并称“绝代之奇”的诗歌与小说在唐五代具体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表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曾评价唐人小说:“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诗笔”的运用是唐五代小说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鬼怪趣诗类型唐五代小说中,不但人能作诗,鬼魂精怪亦能作诗,精彩纷呈、蔚为大观的鬼怪小说中,形形色色的鬼怪逞意使才,妙语连珠,所作之诗不
如果要对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状况作出一种描述,使用“多余”或“危机”之类的字眼恐怕不会有过多的家长或老师反对。在当前“升学率”成为教育的价值标准,学校体育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体育有什么用?”———这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它看上去像是人们对于体育的一种质疑,实际上是他们对于体育教学的一种拒绝。在这种压力下,整个教育界对于目前的学校体育间或有一些反思,进行过一些讨论:有人把体育看作一种仅仅以
小波比
期刊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  过年啦,过年啦!每到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挨家挨户地拜年、收压岁钱啦!所以大家伙儿从放寒假时就数着手指头,盼望着春节快点儿到来了。可是今年的春节有点儿晚,2月12日才是大年初一,比去年足足晚了18天!这是为什么呢?  出现这种“晚春节”现象其实是公历和农历转换所致。我们知道,春节固定在农历的正(zhēng)月初一,但它
师生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完成的。现代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关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科技理性权威的影响,教育活动中的工具主义、实证主义盛行,师生关系一度异化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和知识继承的手段,本真的人性被物欲湮没,出现非人格化倾向。中国儒家传统的伦理体系要求个人服从社会,“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观念深入人心,造成
一、德育为什么耍审美化    “德”与“美”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对我国这个向来十分重视德治、德育的国家来讲,美育从一开始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为德育服务的。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概括来讲在于审美活动中所固有的情感的潜移默化性和主体的自由自觉性恰恰是真正的道德产生的前提。当美的事物树立在面前,人的情感和意识会牢牢地被它所攫取和吸引,产生的这种巨大的感染力和渗透性往往是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等所不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