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创新教学方法,文章阐述了将思维方法如何科学合理引入到中职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态,提高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
1思维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培养兴趣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不懂科学应用思维方法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常见的思维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2培养能力的需要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思维方法能够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积极性,尤其对于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 思维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比较思维
比较思维法,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比较思维能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进行比较,从中概括出不同事物的特征,区分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印象,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譬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把不同表现手法作品来比较阅读,譬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茶花赋》。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异同点,在相互联系中抓住读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用反向探索的思维对现有问题进行逆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并将之具体化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顺序向问题的反方向求索,因此常常能生成新颖独到的结论。逆向思维是用在时下的语文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巧设问题,指引思路。譬如在教完《祝福》之后,向同学们提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在学完《项链》后可以让学生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反向立意,反向论证。即突破思维定式,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使文章的思路独辟蹊径,进而写出见解新颖独到的文章。每次作文训练前,坚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题的正反两方面立意构思,或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审视文题所能表现的立意内容和构思形式,接着通过比较、取舍,从中找出最适合的立意和构思形式,然后进行作文。
2.3分析综合思维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因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认识本质;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综合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另一含义是指阅读从语言分析到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抽象概括。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读,找出文章中哪些是重要的、本质的东西。从而在深入分析中综合文章的内涵。
2.4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表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是以声音、颜色、图像、形状、气味等为材料进行的思维。语文教材中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都是作家形象思维的产品,形象思维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行有效。具体教学中:首先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挂图、音像材料、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其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增长见闻,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参与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上,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到的大量表象通过日记、周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提取。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根据课文绘声绘色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课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维方法应用原则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应用思维方法,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二是多元化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讲授《离太阳最近的树》就可采用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启发性原则。在应用思维方法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把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义堂,赵美侠.浅析比较阅读[J].中学考试研究初中版,1999(5).
[2]秀民,振民,张诚.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几点做法[J]. 语文教学通讯,1996(Z1).
[3]翟川岚,吴进.常见的思维方法在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2(2).
【关键词】思维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
1思维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培养兴趣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不懂科学应用思维方法等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常见的思维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2培养能力的需要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应用思维方法能够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积极性,尤其对于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 思维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比较思维
比较思维法,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比较思维能把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进行比较,从中概括出不同事物的特征,区分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印象,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例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譬如老舍的《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也可以把不同表现手法作品来比较阅读,譬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茶花赋》。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异同点,在相互联系中抓住读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用反向探索的思维对现有问题进行逆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并将之具体化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顺序向问题的反方向求索,因此常常能生成新颖独到的结论。逆向思维是用在时下的语文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一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巧设问题,指引思路。譬如在教完《祝福》之后,向同学们提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衔走,那祥林嫂会不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在学完《项链》后可以让学生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反向立意,反向论证。即突破思维定式,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使文章的思路独辟蹊径,进而写出见解新颖独到的文章。每次作文训练前,坚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题的正反两方面立意构思,或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审视文题所能表现的立意内容和构思形式,接着通过比较、取舍,从中找出最适合的立意和构思形式,然后进行作文。
2.3分析综合思维
分析和综合是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因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认识本质;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综合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从整体到部分和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另一含义是指阅读从语言分析到对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抽象概括。教学时,应让学生多读,找出文章中哪些是重要的、本质的东西。从而在深入分析中综合文章的内涵。
2.4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表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是以声音、颜色、图像、形状、气味等为材料进行的思维。语文教材中众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都是作家形象思维的产品,形象思维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行有效。具体教学中:首先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本插图、挂图、音像材料、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社会调查、观察自然现象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其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增长见闻,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形式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参与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上,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通过观察所得到的大量表象通过日记、周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提取。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根据课文绘声绘色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课文语言进行联想、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维方法应用原则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合理应用思维方法,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适用性原则。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维方法。二是多元化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讲授《离太阳最近的树》就可采用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三是启发性原则。在应用思维方法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把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义堂,赵美侠.浅析比较阅读[J].中学考试研究初中版,1999(5).
[2]秀民,振民,张诚.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几点做法[J]. 语文教学通讯,1996(Z1).
[3]翟川岚,吴进.常见的思维方法在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