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反复复发左胸腔转移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69岁。因“腹部包块切除术后反复复发5年7个月”于201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曾于2008年3月12日因腹部巨大包块就诊,术前CT检查报告全腹多发混合性包块(图1),经腹正中切口剖腹探查见胃体前壁有一个外生型肿瘤,最大径超过20 cm,大网膜、肠系膜有4个转移瘤,最大径均超过10 cm。行胃壁部分切除术和腹腔肿瘤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17(+)、CD34(+)。出院诊断:GIST并腹腔内转移。术后未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2009年10月13日第2次手术切除了一个最大径约30 cm的右上腹包块和2个肝右叶包膜下肿物,联合右半结肠部分切除术。2011年7月1日第3次手术切除了3个左上腹包块(最大径约16 cm)和长约15 cm的空肠。术后病理均诊断为GIST。1年前腹部包块再次复发,无消化道症状,无乏力和消瘦。入院体检:无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不对称,腹正中线剑突至脐下4.0 cm有一陈旧性手术瘢痕,脐上偏右侧见一个皮下隆起性包块,最大径约10 cm,质地硬,边界清,不活动。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胸部X线正位片未见异常。盆腹腔CT扫描发现前腹壁皮下层和左胸腔各有一个实质性肿物(图2,3)。住院后在全身麻醉下经原切口行腹壁肿瘤扩大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和经膈肌切口左胸腔肿瘤切除术。探查腹腔内无肿瘤复发,游离左膈下粘连后自膈面能扪及左胸腔肿物。切开膈肌进入左胸腔探查后,完整地切除了左肺底肺胸膜上的一个大小约7.0 cm×6.0 cm×5.0 cm的肿瘤,与壁层胸膜无粘连。3-0无创缝线缝合修补肺胸膜,术后放置左胸腔闭式引流管,7号丝线8字缝合行膈肌修补术。切除腹壁肿瘤后形成了一个大小约6.0 cm×4.0 cm的腹壁缺损区,使用一块大小15 cm×12 cm的椭圆形防粘连复合网片做腹壁无张力修补术。切口内放置一条负压引流管。术后病理诊断:左胸腔GIST,梭形细胞型,核分裂象11个/50个高倍镜视野(图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17(+)、Dog-1(+)、CD34(+)、Ki-67(+)约5%。腹壁皮下肿物也是GIST。术后3 d肛门排气,术后5 d拔除左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7 d拔除切口负压引流管。术后12 d伤口拆线出院。出院诊断:GIST术后腹壁切口部位复发,左胸腔转移。

其他文献
在微创理念倡导下的当今外科,越来越关注传统手术中脏器被“无辜”切除的不合理性问题。在不影响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如何保护无需切除的脏器功能是对外科医师提出的新挑战。其中脾脏切除是外科医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特别是胰腺体尾部切除时常将脾脏连带切除。虽然很多外科医师对脾脏的切除表示惋惜,但还是忽略了脾脏功能的重要性。
期刊
1997年Hüscher等[1]率先施行了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因其美容效果好而不断得到改良和发展,诞生了多种术式,现以经胸乳入路为主流。但这些术式通常需建立较长的皮下隧道而扩大了组织的分离范围[2-6],虽然有研究结果表明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开放手术更大的创伤[7-8],但仍会在体表留下小切口及造成隧道所在区域较明显的不适。Witzel等[9]认为,在保证最佳美容效果
期刊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3例;年龄15~68岁,平均(47±11)岁。病程1周至180个月,平均(32±30)个月。肿瘤最大径15~72 mm,平均(44±11)mm。主要表现为头痛、平衡功能障碍、轻偏瘫、饮水呛咳或声嘶、面部麻木或疼痛、
肛门生殖器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AGD)即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最初用于啮齿类动物区分性别的标准[1-2]。随着对AGD认识的逐渐深入,有国外学者研究其与人类隐睾、尿道下裂以及男性生殖能力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在国内,关于AGD的研究鲜有报道。我们通过研究探讨AGD与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精液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预判手术疗效提供参考。
期刊
在年龄>65岁的男性中,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率为4.3%~8.8%,而其破裂导致的死亡占同年龄段男性总死亡的1%~2%[1]。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不同的是,AAA的发生率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3]。AAA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和AAA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加、吸烟、男性和AAA家族
期刊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死率较高[1-2]。先天性心脏畸形婴幼儿因心内异常分流易导致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因患儿体质差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感染通常不易控制,易反复,且病情重,变化快[3]。因此,复杂重症先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就更加困难。我们收治了19例复杂重症先心病合并术前肺部感染患儿,现将治疗经验报
期刊
血管母细胞瘤一般为单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约25%的病例与von Hippel-Lindau(VHL)病相关[1],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很少有报道,而肾脏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 of the kidney,HBK)相当罕见。2011年12月和2013年10月我院收治2例散发性HBK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经
期刊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2014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
期刊
肝动脉缓冲效应(hepatic arterial buffer response,HABR)是肝脏自身调节血流量重要的生理功能,即在一定限度内,肝动脉的血流量随着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以维持肝脏总血流量的相对稳定。HABR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稳定、肝脏再生和肝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Capan-2,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Capan-2细胞中的Gli1、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p53基因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qRT)-PCR试验进行干扰效应的验证;通过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干扰Capan-2细胞中Gli1、MDM2和p53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同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