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思维导图"在我国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也已有了比较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财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发现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实现中职预科班教育培养目标进行探究。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导图会计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及发展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七十年代初创立的,简单却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提供给人们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
它是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色彩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思维导图在我国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也已有了比较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外教育领域已作为一种成熟的工具和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思维导图法被认为是顺利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逐渐被接受和喜爱,并运用于各类学科中。赵志群(2009)提出如果能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学,不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借鉴他人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与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深层次的想法。
二、会计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训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用于记忆、学习、考试等方面的"思维利器",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应用在政治经济、医学法律、中高考中,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掀起了一场"考试革命"。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应用于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利于中职预科班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笔者通过研究浙江省财会类专业高职单考单招考试大纲发现,考题具有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对技能要求高、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而当前中职生学习兴趣不浓、知识基础薄弱、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1.应用思路设想
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智能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基本遵循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六个阶段模型"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与记录结果",实施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教学,实现学做结合,将思维导图与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能力有机融合起来。
思维导图在会计习题训练教学方面的应用设想如下:
(1)处理信息,明确中心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考题进行分析,明确题目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点,再对考试大纲进行研究,猜想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从而确定本次课的任务。
(2)温习功课,提炼出关键词
每位学生根据任务温习相关知识点,同时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想法、知识点都写下来,并将其提炼成简单的关键词,再将所想到的内容组织整理,把相关的内容用线条和箭头连上,从而画出简要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大量的想法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想法构思,而且中心目标十分清楚。
(3)小组学习,创作思维导图
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已知的资料或知识内容,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张思维导图中将包含了所有的知识要点,提升小组成员归属感及合作精神。共同思考时,能够产生更多创意,最后的思维导图更是小组共同学习和探究的智慧结晶。在创作共同思维导图过程中,可帮助学生了解及总结教师所传递知识信息和潜在内容。
(4)分享交流,探讨考点知识
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创作的思维导图,并对其总结归纳的考点知识进行讲解,在展示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协助讲解学生理清思路思路清晰,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更容易明白,从而令考点知识更具组织性及更容易记忆,使学生对于该考点所包含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5)自我分析,检查学习成果
各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自行对本组任务完成的进度、组员的参与程度、内容的专业性及贴合度进行检查和分析。
(6)综合评价,总结实施结果
各组独立地对本组成员以及其他各组的完成情况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教师根据各组表现参与打分,并根据各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对本次考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应用案例设想
《企业财会会计》在高职考中,主要考察主观题,题目相对较为灵活,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因此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高。教师在复习时,应注意将同类知识进行串联讲解。下面以应收票据复习课为例:
教学活动一:
教师活动:给出2012年高考题:2011年6月10题,企业因急需资金,将持有的一张面值为50000元、期限为5个月、票面利率为6%的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7.2%,该汇票出票日为3月10日。要求:计算到期值、贴现利息、贴现金额。
学生活动:确定该题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点为应收票据贴现。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复习应收票据。 教学活动二:
学生活动:复习功课,小组合作,总结出思维导图。
常见题型分析思维导图:
应收票据知识点分析思维导图:
各小组完成思维导图绘制之后,进行全班讲解展示,由学生进行讨论,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这样可使整个应收票据的知识点清晰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复习时,提高效率,从而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为学生答疑解难,并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知识点。
3.总结分析
若能将思维导图恰当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并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1)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法复习会计习题可以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策略。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进行查找和确定,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的能力。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计习题训练课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过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学生对整个教材有更加系统的把握。
(3)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线,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
(4)关怀个体,关注整体。运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训练会计习题,可以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5)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1]戴鸿斌.心智图学习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功玲.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4):66
[4]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5]郭艳霞.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9
【关键词】发散思维思维导图会计教学
一、思维导图概述及发展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七十年代初创立的,简单却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最大限度的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提供给人们一个正确而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工具。
它是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色彩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思维导图在我国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也已有了比较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外教育领域已作为一种成熟的工具和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思维导图法被认为是顺利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逐渐被接受和喜爱,并运用于各类学科中。赵志群(2009)提出如果能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学,不但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借鉴他人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与灵感,从而产生更多更深层次的想法。
二、会计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题训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应用于记忆、学习、考试等方面的"思维利器",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应用在政治经济、医学法律、中高考中,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掀起了一场"考试革命"。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应用于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利于中职预科班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笔者通过研究浙江省财会类专业高职单考单招考试大纲发现,考题具有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对技能要求高、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而当前中职生学习兴趣不浓、知识基础薄弱、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1.应用思路设想
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智能特点,运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应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基本遵循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六个阶段模型"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与记录结果",实施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教学,实现学做结合,将思维导图与培养学生在会计习题训练上发散思维能力有机融合起来。
思维导图在会计习题训练教学方面的应用设想如下:
(1)处理信息,明确中心任务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考题进行分析,明确题目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点,再对考试大纲进行研究,猜想该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从而确定本次课的任务。
(2)温习功课,提炼出关键词
每位学生根据任务温习相关知识点,同时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想法、知识点都写下来,并将其提炼成简单的关键词,再将所想到的内容组织整理,把相关的内容用线条和箭头连上,从而画出简要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大量的想法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想法构思,而且中心目标十分清楚。
(3)小组学习,创作思维导图
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各小组成员在组内分享自己已知的资料或知识内容,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张思维导图中将包含了所有的知识要点,提升小组成员归属感及合作精神。共同思考时,能够产生更多创意,最后的思维导图更是小组共同学习和探究的智慧结晶。在创作共同思维导图过程中,可帮助学生了解及总结教师所传递知识信息和潜在内容。
(4)分享交流,探讨考点知识
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创作的思维导图,并对其总结归纳的考点知识进行讲解,在展示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协助讲解学生理清思路思路清晰,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更容易明白,从而令考点知识更具组织性及更容易记忆,使学生对于该考点所包含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5)自我分析,检查学习成果
各小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自行对本组任务完成的进度、组员的参与程度、内容的专业性及贴合度进行检查和分析。
(6)综合评价,总结实施结果
各组独立地对本组成员以及其他各组的完成情况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教师根据各组表现参与打分,并根据各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对本次考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应用案例设想
《企业财会会计》在高职考中,主要考察主观题,题目相对较为灵活,涉及面也较为广泛,因此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高。教师在复习时,应注意将同类知识进行串联讲解。下面以应收票据复习课为例:
教学活动一:
教师活动:给出2012年高考题:2011年6月10题,企业因急需资金,将持有的一张面值为50000元、期限为5个月、票面利率为6%的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贴现,年贴现率为7.2%,该汇票出票日为3月10日。要求:计算到期值、贴现利息、贴现金额。
学生活动:确定该题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点为应收票据贴现。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复习应收票据。 教学活动二:
学生活动:复习功课,小组合作,总结出思维导图。
常见题型分析思维导图:
应收票据知识点分析思维导图:
各小组完成思维导图绘制之后,进行全班讲解展示,由学生进行讨论,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这样可使整个应收票据的知识点清晰完整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复习时,提高效率,从而查漏补缺。
教师活动:为学生答疑解难,并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知识点。
3.总结分析
若能将思维导图恰当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并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1)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法复习会计习题可以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策略。在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进行查找和确定,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的能力。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会计习题训练课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行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通过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学生对整个教材有更加系统的把握。
(3)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线,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
(4)关怀个体,关注整体。运动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训练会计习题,可以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可以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从而做到关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能够关怀个体,关怀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成长。
(5)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1]戴鸿斌.心智图学习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功玲.浅析思维导图教学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4):66
[4]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5]郭艳霞.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