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50例临床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被给予传统临床对症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干预措施临床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心电图结果与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83.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84.00%)优于对照组患者(76.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的干预治疗临床观察效果理想,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临床治疗观察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观察满意度,可考虑于今后的临床观察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04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 - 72岁,平均(45.63±3.81)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 - 79岁,平均(52.83±5.67)岁。疾病类型为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常见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临床观察:根据病人病情,记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症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记录患者临床治疗观察质量与满意度,统计患者存活率,记录患者心电图结果与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临床观察:对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需要医生首先根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初步确定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在诊断患者疾病为急性脑血管类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的CT检查与MRI检查进行患者疾病的进一步确定,在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一样,也出现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检查结果存在变异,心肌酶检查也出现水平异常的情况下,诊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征。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相关检查,如果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医生在2到7天后进行患者心电图复查,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衰与心律失常,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电监护;医生还需要在次日清晨抽取空腹患者5ml静脉血标本,实现进一步的心肌酶谱检测,在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复查。以上观察组诊断与检查的方法与对照组没有太大区别,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的过程中,区别于对照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对症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积极保护患者心功能,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则及时进行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针对病症表现出心肌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心源性休克,则给予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如果患者病症是心力衰竭,则对患者进行强心剂与利尿剂治疗。
2 评价标准
2.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心电图结果、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2.2 临床观察效果
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特征、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以及病情恶化程度。
3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资料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模式不同,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质量对比,主要对比方面包括患者存活率、死亡率、患者心电图结果、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等,最终经过分析,对照组优于常规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研究组非常满意30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4.00%;对照组非常满意2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为76.00%,如表2
5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需要医生在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相关检查,如果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医生需要在2到7天后进行患者心电图复查,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衰与心律失常,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电监护;医生还需要在次日清晨抽取空腹患者5ml静脉血标本,实现进一步的心肌酶谱检测,在有患者H{现检查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复查。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对症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积极保护患者心功能,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则及时进行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针对病癥表现出心肌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心源性休克,则给予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如果患者病症是心力衰竭,则对患者进行强心剂与利尿剂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83.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84.00%)优于对照组患者(76.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的干预治疗临床观察效果理想,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临床治疗观察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观察满意度,可考虑于今后的临床观察中应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亚峰,钟海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 10( 02): 113-114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04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 - 72岁,平均(45.63±3.81)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 - 79岁,平均(52.83±5.67)岁。疾病类型为心肌缺血、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常见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临床观察:根据病人病情,记录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症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记录患者临床治疗观察质量与满意度,统计患者存活率,记录患者心电图结果与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临床观察:对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需要医生首先根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初步确定患者急性脑血管疾病。在诊断患者疾病为急性脑血管类疾病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的CT检查与MRI检查进行患者疾病的进一步确定,在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一样,也出现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检查结果存在变异,心肌酶检查也出现水平异常的情况下,诊断患者为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征。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相关检查,如果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医生在2到7天后进行患者心电图复查,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衰与心律失常,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电监护;医生还需要在次日清晨抽取空腹患者5ml静脉血标本,实现进一步的心肌酶谱检测,在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复查。以上观察组诊断与检查的方法与对照组没有太大区别,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具体治疗的过程中,区别于对照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对症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积极保护患者心功能,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则及时进行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针对病症表现出心肌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心源性休克,则给予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如果患者病症是心力衰竭,则对患者进行强心剂与利尿剂治疗。
2 评价标准
2.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心电图结果、心肌酶谱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2.2 临床观察效果
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特征、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以及病情恶化程度。
3 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资料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观察模式不同,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质量对比,主要对比方面包括患者存活率、死亡率、患者心电图结果、患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等,最终经过分析,对照组优于常规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研究组非常满意30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4.00%;对照组非常满意28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为76.00%,如表2
5 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对症治疗与干预治疗,需要医生在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相关检查,如果有患者出现检查结果异常,医生需要在2到7天后进行患者心电图复查,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衰与心律失常,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电监护;医生还需要在次日清晨抽取空腹患者5ml静脉血标本,实现进一步的心肌酶谱检测,在有患者H{现检查结果异常的情况下,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复查。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对症治疗急性脑血管并发脑心综合症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积极保护患者心功能,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如果有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则及时进行抗心律失常的相关药物治疗;针对病癥表现出心肌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合并心源性休克,则给予患者积极抗休克治疗;如果患者病症是心力衰竭,则对患者进行强心剂与利尿剂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83.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84.00%)优于对照组患者(76.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的干预治疗临床观察效果理想,降低患者死亡率,提升临床治疗观察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观察满意度,可考虑于今后的临床观察中应用,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亚峰,钟海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 10( 02): 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