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与书结缘的人生,人生都不会苍白和虚度。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品味世界、体验生命、洞察人生;因为读书,我们可以和孔子、柏拉图、马克思、曹雪芹、托尔斯泰、鲁迅、爱因斯坦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种习惯时,孩子会沐浴于美妙的诗歌里,陶醉于神奇的童话里,翱翔于伟大的历史与神奇的科学世界里。将来孩子长大后,将会因为读书而变得更加快乐,生活将更加多彩。
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呢?
一、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1.为孩子读书交流创设平台,激发读书兴趣。在班内建立“图书角”,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装进书橱,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每周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在教室黑板报上设置“好书推荐”、“我手写我心”、“美文摘选”等版块内容。让班内书香萦绕,学生置身其中,天长日久自然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树立榜样,激发读书兴趣。每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会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匯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吮吸精神营养。
3.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朗读、背诵等一些竞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做好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
“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
1.读与思结合。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想象丰富,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多方质疑。阅读完后,还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给课文补白,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它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读后感等。
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了,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
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平时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致用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的,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时,他们所感悟的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识的深奥美,以及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个性的发展与提升。
胡方丽,山东淄博市高新区第八小学教师。
那么如何让孩子的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呢?
一、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1.为孩子读书交流创设平台,激发读书兴趣。在班内建立“图书角”,把学生自带的、喜爱的图书装进书橱,以确保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源源不断;同时,每周利用阅读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图书。另外,在教室黑板报上设置“好书推荐”、“我手写我心”、“美文摘选”等版块内容。让班内书香萦绕,学生置身其中,天长日久自然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树立榜样,激发读书兴趣。每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会安排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汇报的形式多样,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匯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吮吸精神营养。
3.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朗读、背诵等一些竞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做好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
“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方法和技巧。
1.读与思结合。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想象丰富,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驰骋想象,拓宽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孩子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多方质疑。阅读完后,还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给课文补白,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它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读后感等。
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有限,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了,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
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做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平时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习致用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字、词、句、篇入手,去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的,但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时,他们所感悟的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识的深奥美,以及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个性的发展与提升。
胡方丽,山东淄博市高新区第八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