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生
初中生处于阅读朦胧期,对此并无足够认识,这一现象更为严重的农村孩子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习惯。毫无疑问,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因素
现在能创造条件阅读的学生大多沉迷网络,在QQ上聊天交友,在网络贴吧中发牢骚,甚至沉迷网游不能自拔,这些几乎已成为全民普遍的“爱好”。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静下心来拿起书本,毅然拒绝诱惑的成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是这些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呢。
而农村地区因受地区经济的限制,家庭购买能力有限。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这些孩子完成学业的同时有些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即使有购买力,能够用于支配的课余时间只怕也少得可怜。
2 学校、教育因素
全球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压力日渐增长,这一效应似乎鞭及着社会每个角落,学生也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繁重的学业压力。特别到了初三升学阶段, 每天应付各门功课的作业已占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再让他们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的少得可怜,不及班中比例的10%。
3 教师、家长因素
正因为有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不允许学生看太多课外书,认为是“不务正业”!现行的考试制度依旧,学生脱离不了分数定输赢的命运,备受争议的现行教育体制改革之路也是举步维艰,因此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而退进入广阔无边的文学世界,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敢放心!认为这样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错误做法,强行干涉的不少,鼓励、支持的寥寥无几。
4 学生自身因素
有许多孩子对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盲目的读书,只是在读,我也读了,至于为什么要读,一概不知或从未想过。大多的学生还故意偷换概念,认为课外书,除课本之外的书什么书都可以读了,根本不管书籍是否健康。我经常可以在课外活动进入班集中时看到有些孩子捧着武侠小说“孜孜不倦”;有些孩子甚至连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琼瑶阿姨都崇拜的死去活来的;一些思想前卫的孩子还有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欣赏鉴别能力,容易被诱惑,更易被社会的浮躁之风吹昏头脑。问他们“快男”、“超女”,他们滔滔不绝,可问他们“鲁迅”、“冰心”,他们不屑一顾。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教师都有布置阅读作业,而且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出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的是苦口婆心,而多数同学并不领情。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正确的课外阅读呢?本人在此提出我个人的几点拙见:
1、学校尽可能的购置足够多的图书,为学生阅读搭建好的平台,这样,可以为有些无条件购买的孩子免除困境,在学校范围内如此,可以帮助创设阅读的有利环境。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电脑房中都有互联网,这也可以为孩子们开设“电脑”,阅读“电子图书”。同时学校与班主任也要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做好孩子们阅读活动的“后盾”,让孩子在家庭中有阅读时间,变看电视或题海战术为有益的课外阅读。
2、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完美结合,达到真正的阅读目的。课内阅读文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些经典阅读名篇,作家也多是文坛上的泰斗。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所汲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作家的了解局限,对作家生活年代的了解局限,对作家思想及其文学风格的了解同样也达不到全面。教师就应当透过这些课内阅读,为学生加载课外阅读。比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全集》。学习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孩子们阅读全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讲讲作品的精彩之处,以吸引学生去读。
3、师生共同推荐新作。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小演讲,也可借助于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完成反馈。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读书小组”,由专人负责,大家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籍拿来全班交流。有了这些良好的平台,教师还需要注意,要指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层出不穷,如果不加以选择,造成“阅读浪费”不说,与“坏书籍”为友后果也很严重。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有了适合的书籍,语文教师还应注意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有所获。应教会学生如何边读边思考,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用心去与作者对话。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认识,拿出来反馈,通过交流,寻找差距,力求改进,长期培养,适合学生自身的优质阅读方法也会逐渐形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师生共同努力,给学生的语文学习以有力的武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初中生
初中生处于阅读朦胧期,对此并无足够认识,这一现象更为严重的农村孩子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习惯。毫无疑问,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因素
现在能创造条件阅读的学生大多沉迷网络,在QQ上聊天交友,在网络贴吧中发牢骚,甚至沉迷网游不能自拔,这些几乎已成为全民普遍的“爱好”。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静下心来拿起书本,毅然拒绝诱惑的成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是这些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孩子呢。
而农村地区因受地区经济的限制,家庭购买能力有限。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渐增多,这些孩子完成学业的同时有些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即使有购买力,能够用于支配的课余时间只怕也少得可怜。
2 学校、教育因素
全球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压力日渐增长,这一效应似乎鞭及着社会每个角落,学生也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繁重的学业压力。特别到了初三升学阶段, 每天应付各门功课的作业已占去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再让他们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的少得可怜,不及班中比例的10%。
3 教师、家长因素
正因为有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不允许学生看太多课外书,认为是“不务正业”!现行的考试制度依旧,学生脱离不了分数定输赢的命运,备受争议的现行教育体制改革之路也是举步维艰,因此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而退进入广阔无边的文学世界,没有一位教师、家长敢放心!认为这样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错误做法,强行干涉的不少,鼓励、支持的寥寥无几。
4 学生自身因素
有许多孩子对课外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盲目的读书,只是在读,我也读了,至于为什么要读,一概不知或从未想过。大多的学生还故意偷换概念,认为课外书,除课本之外的书什么书都可以读了,根本不管书籍是否健康。我经常可以在课外活动进入班集中时看到有些孩子捧着武侠小说“孜孜不倦”;有些孩子甚至连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琼瑶阿姨都崇拜的死去活来的;一些思想前卫的孩子还有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欣赏鉴别能力,容易被诱惑,更易被社会的浮躁之风吹昏头脑。问他们“快男”、“超女”,他们滔滔不绝,可问他们“鲁迅”、“冰心”,他们不屑一顾。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教师都有布置阅读作业,而且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出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的是苦口婆心,而多数同学并不领情。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正确的课外阅读呢?本人在此提出我个人的几点拙见:
1、学校尽可能的购置足够多的图书,为学生阅读搭建好的平台,这样,可以为有些无条件购买的孩子免除困境,在学校范围内如此,可以帮助创设阅读的有利环境。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电脑房中都有互联网,这也可以为孩子们开设“电脑”,阅读“电子图书”。同时学校与班主任也要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做好孩子们阅读活动的“后盾”,让孩子在家庭中有阅读时间,变看电视或题海战术为有益的课外阅读。
2、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完美结合,达到真正的阅读目的。课内阅读文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些经典阅读名篇,作家也多是文坛上的泰斗。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所汲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作家的了解局限,对作家生活年代的了解局限,对作家思想及其文学风格的了解同样也达不到全面。教师就应当透过这些课内阅读,为学生加载课外阅读。比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鲁迅全集》。学习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就可以趁热打铁让孩子们阅读全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讲讲作品的精彩之处,以吸引学生去读。
3、师生共同推荐新作。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小演讲,也可借助于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完成反馈。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读书小组”,由专人负责,大家将家中已读的课外书籍拿来全班交流。有了这些良好的平台,教师还需要注意,要指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层出不穷,如果不加以选择,造成“阅读浪费”不说,与“坏书籍”为友后果也很严重。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
有了适合的书籍,语文教师还应注意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有所获。应教会学生如何边读边思考,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如何用心去与作者对话。教师可以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认识,拿出来反馈,通过交流,寻找差距,力求改进,长期培养,适合学生自身的优质阅读方法也会逐渐形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师生共同努力,给学生的语文学习以有力的武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