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乳品加工技术》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与企业技能目标相脱节,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和设计不合理、过程监测和指导不到位、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四个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改革后每届学生“乳品加工工种”认证的一次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关键词::乳品加工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65-02
《乳品加工技术》是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介绍乳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加工方法,涉及液态乳、发酵乳、炼乳、乳粉、冷冻饮品、奶油、干酪等多个品种[1]。学好本门专业课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乳品加工技术》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与企业技能目标相脱节,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和设计不合理、过程监测和指导不到位、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研究、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标准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高职院校《乳品加工技术》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偏少,实践内容过于简单。新形势的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影响高职要求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需求,需要对《乳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规定的职业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乳品企业生产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明确理论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相关乳品生产理论知识要求,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乳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控制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述,编写乳制品加工,乳品感官、理化和卫生检验相关的实训内容。
按照乳品厂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岗位设置不同的任务,结合《乳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设计了乳品加工岗前培训、典型乳制品生产技术、其他乳制品生产技术、乳制品厂设备的清洗四个乳制品生产项目,形成以生产项目为导向、以各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生产操作技能为核心、以理论知识为支撑的课程内容结构。
2 教学方法优化
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威斯顿和格兰顿分类体系将教学方法分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个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方法四大门类[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这两类方法适用于《乳品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化的方法包括单元教学、独立设计等,实践方法的包括现场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等,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乳品加工技术》的实验、实训以及实习教学。
根据威斯顿和格兰顿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高职《乳品加工技术》教学的特点,以“项目主体、任务驱动”,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的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并推进两个“三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相结合,学生、教师、技术工人相结合。具体形式为:理论知识模块化,进行岗前培训教学→模拟企业生产班组,进行情境教学→模拟乳制品工艺设计→小样加工实验→参加工厂生产→职业资格证考取。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使学生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获得职业入职所必须的乳品加工工种资格证。
3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3-5]。为提高《乳品加工技术》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教学主要依靠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有限资源。随着软件工程、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以投影仪、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将与《乳品加工技术》教学相关的动画、图片、录像等搬入课堂,既增加了课程教学的信息量,也使课程的教学更为生动、直观。(2)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即时通信技术方便了教师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电子邮件、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等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导航、课程资源、答疑辅导、讨论、自测试等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3)多渠道的实际操作培训。高职教育是培养企业所急需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乳品加工技术》的多年教学中,国内高职院校逐步摸索出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三个关键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措施,达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目的。院校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是保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的基石。
4 完善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的形式决定着学生学习的重点,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考核一般采用“二八制”,即学生本门学习的最终成绩20%由学生的平时成绩构成,80%由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决定,实验、实训,实习通常包括在20%的平时成绩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本门专业课的学习“重理论,轻操作”。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也同样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针背道而驰。
为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需要对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考核形式进行完善,增加考核环节,对各环节的考核权重进行合理分配。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期末试卷主要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是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在大幅降低其所占的权重同时,仍保证其权重占有最大的比值;增加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独立的考核环节,并令其权重占到整个课程的50%,从使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学习重点从理论向实践转移;由于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中,包括了一定的平时考核内容,因此,将平时考核比重降低为10%。
5 结语
《乳品加工技术》课程高职是食品专业的核心必修专业课之一,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乳品加工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文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改革后每届学生“乳品加工工种”认证的一次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参考文献
[1]朱丹丹.乳品加工技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翡.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分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5):11-12.
[3]胡守强,张朗山,张献龙,等.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6-99.
[4]解灵芝,高海燕.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5-46.
[5]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关键词::乳品加工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65-02
《乳品加工技术》是高职教育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介绍乳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加工方法,涉及液态乳、发酵乳、炼乳、乳粉、冷冻饮品、奶油、干酪等多个品种[1]。学好本门专业课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乳品加工技术》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与企业技能目标相脱节,以及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和设计不合理、过程监测和指导不到位、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研究、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标准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高职院校《乳品加工技术》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程偏少,实践内容过于简单。新形势的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影响高职要求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需求,需要对《乳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规定的职业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乳品企业生产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明确理论教学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相关乳品生产理论知识要求,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乳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控制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述,编写乳制品加工,乳品感官、理化和卫生检验相关的实训内容。
按照乳品厂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岗位设置不同的任务,结合《乳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设计了乳品加工岗前培训、典型乳制品生产技术、其他乳制品生产技术、乳制品厂设备的清洗四个乳制品生产项目,形成以生产项目为导向、以各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以生产操作技能为核心、以理论知识为支撑的课程内容结构。
2 教学方法优化
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威斯顿和格兰顿分类体系将教学方法分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相互作用的教学方法、个体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方法四大门类[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这两类方法适用于《乳品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化的方法包括单元教学、独立设计等,实践方法的包括现场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等,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乳品加工技术》的实验、实训以及实习教学。
根据威斯顿和格兰顿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高职《乳品加工技术》教学的特点,以“项目主体、任务驱动”,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的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并推进两个“三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相结合,学生、教师、技术工人相结合。具体形式为:理论知识模块化,进行岗前培训教学→模拟企业生产班组,进行情境教学→模拟乳制品工艺设计→小样加工实验→参加工厂生产→职业资格证考取。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使学生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获得职业入职所必须的乳品加工工种资格证。
3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指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3-5]。为提高《乳品加工技术》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教学主要依靠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有限资源。随着软件工程、电子计算机等科学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以投影仪、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为载体,将与《乳品加工技术》教学相关的动画、图片、录像等搬入课堂,既增加了课程教学的信息量,也使课程的教学更为生动、直观。(2)网络资源的利用。随着网络、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即时通信技术方便了教师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学,电子邮件、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等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导航、课程资源、答疑辅导、讨论、自测试等服务,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3)多渠道的实际操作培训。高职教育是培养企业所急需的一线高技能人才,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乳品加工技术》的多年教学中,国内高职院校逐步摸索出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三个关键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措施,达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目的。院校对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是保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的基石。
4 完善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的形式决定着学生学习的重点,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考核一般采用“二八制”,即学生本门学习的最终成绩20%由学生的平时成绩构成,80%由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决定,实验、实训,实习通常包括在20%的平时成绩中,从而导致学生对本门专业课的学习“重理论,轻操作”。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也同样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针背道而驰。
为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需要对传统的《乳品加工技术》考核形式进行完善,增加考核环节,对各环节的考核权重进行合理分配。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期末试卷主要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是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在大幅降低其所占的权重同时,仍保证其权重占有最大的比值;增加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独立的考核环节,并令其权重占到整个课程的50%,从使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学习重点从理论向实践转移;由于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中,包括了一定的平时考核内容,因此,将平时考核比重降低为10%。
5 结语
《乳品加工技术》课程高职是食品专业的核心必修专业课之一,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乳品加工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文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四个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改革后每届学生“乳品加工工种”认证的一次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参考文献
[1]朱丹丹.乳品加工技术[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翡.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分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5):11-12.
[3]胡守强,张朗山,张献龙,等.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6-99.
[4]解灵芝,高海燕.食品科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5-46.
[5]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