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挑战重生
坐落在“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县城的户县南关初级中学,是户县县域内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如果他们“按部就班”,丝毫不会影响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在当地的“大哥大”“领头羊”地位,因为这是一所有着58年辉煌办学历史的学校:底蕴丰厚,设施一流,县域名师辈出,教育教学工作成绩、获得奖项连续多年在县域内名列前茅,并拥有省级示范初中等荣誉称号……倘若学校循规蹈矩,抓好应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切似乎都会平稳而顺畅。
但时不我待,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滞,教育的变革也日新月异,长期传统办学滋生出的诸多弊病日渐凸显:办学体制陈旧老化、优质生源流失、教师职业懈怠感严重等各种挑战接踵而来。如何持续发挥学校在县域内的引领带动作用,继而争创“全市一流、全省闻名”,就像鹰之重生一般,击岩石、拔老爪、啄弯喙、褪厚羽,继而焕然新生,再次翱翔天际?
改革变得举足轻重、迫在眉睫!
2013年9月4日,一则标题为“户县南关中学毕业班搞课改,家长怕孩子成绩受影响”的新闻报道赫然出现在《华商报》头版显著位置,紧接着省市各大媒体蜂拥来校,争相报道,加之家长们组团上访到户县教育局,一下子把新课改起步仅3天时间的南关初中推到了风口浪尖。
媒体的报道主要起因于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课改的“试验品”?如何尽快消除质疑与争议,使课程改革与中考升学相映成辉、相得益彰?那一刻,南关初中人真切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脚下路程的紧迫。
“做有担当的课改人!”这是该校校长赵胜军在课改之初经常说的一句话。“担当”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他深知,搞课改不是随波逐流、逞一时之能,也不是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更不是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而是必须具备谋事的韬略、做事的恒心和成事的能力。
光阴似箭,星移斗转。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深情回望户县南关初中的新课改之路时,曾经的风雨坎坷与淬炼砥砺,已铸就追求卓越、高歌猛进的课改名校新形象;当传统的“教”与“学”蝶变之后,一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学校居然青春焕发,风采照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得从一场有担当的新课改开始说起……
一、课堂构建:“443”模式
“让我怎么感谢你,原本只是期待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一个春天!”这是南关初中语文教师王文娟上完一节课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刚刚回到备课室,就急切地在自己的《新课堂随笔》上写下的一句话。这里的“你”不是别人,是学生。
那是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是《我的叔叔于勒》。至今,当我们问及那节课的情景,她依然记忆犹新——
从“自主阅读”到“合作学习”,前15分钟,她似乎感受不到新课堂真正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魅力。看着学生们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按部就班,一切都向课堂预设的方向发展,王文娟心想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行了。
但美丽与惊喜与她不期而遇!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堂进程里竟然蕴含着汹涌澎湃的暗流,直到展示环节开始后,学生们的潜力和情智迸发的那一刻。
那节课的展示内容有三个版块: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小说情节线索”“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品析小说主题”。十分钟黑板板书展示合作成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迅速回到座位上。黑板上琳琅满目:漫画、连环画、打油诗……学生们用不拘一格、精彩纷呈、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形象生动地诠释着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思考把握和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这让王文娟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无独有偶,数学教师王金鸥教学《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根据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讲述决定发生变化的各种情境因素,欢声笑语之中,整堂课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
众所周知,课堂是课改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对教师来说,上一节精品课不难,难的是节节课都是精品。而像这样颇有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意味的课堂,在今天的南关初中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因为其背后有着一套完备的纲领性模式作支撑,那就是历经两年多的新课改实践,学校自主探索出的一套符合本校教情、学情的“44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包括4步流程、4环学法和3度评价。即课堂流程四步走:“导”→“学”→“展”→“练”;课堂学习四环套:“研悟”→“分享”→“质疑”→“延展”;课堂评价三度定:“参与度”“思维度”“训练度”。与其他高效课堂模式相比较,“443”模式兼备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特点,其流程更简洁、操作性更强,适合的学科和课型也更加宽泛。亦有强化评价,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自身特质。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在这样一个模式统领下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评价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依照导学案的引领,生命的张力、思维的深度,甚至情感的起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相长”得到了最佳诠释,毫不夸张地说,课堂上的许多精彩瞬间在学生心中永远定格,成为其生命历程中刻骨铭心的一段。
2014年10月,首届“中国好课堂”西北赛区初中组赛教活动在南关初中隆重举办,这是户县至今承办的最高规格的教学赛事,来自西北五省区的300余名课堂教学精英齐聚学校,共同见证了学校丰硕的课改成果和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如果说课改之初,教与学角色的转变多少有些强制的因素,那么现在南关初中课堂上“生为主体,教为主导”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是发自内心的转变,无需任何外界因素的强制与逼迫,承袭多年的课堂行规被彻底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角色得到了根本转变。有人开玩笑,现在如果让南关初中的教师按照传统方式教学,他们一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又无法适应过去教师“讲解式”课堂了。
在这里,我们应该记住多名在“443”教学模式探研中涌现出来的先锋人物名字:赵敏、赵华、贾德敏、葛康宁、杨艳…… 二、学生管理: “我是主角”
“立正,稍息,跑步走!”
“各班方阵保持间距,匀速前进!”
“下面请自管会成员进行早操总结。”
……
乍一看口令内容,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倘若亲耳聆听,确实别具一格。因为这些口令全部发自于学生之口,声音虽稚嫩,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没错儿,这就是南关初中的学生自主早操——放眼望去,偌大操场,绿坪红道,全校2000余名学生和160余名教师分列为40余个方阵,严整有序,步伐整齐,集合站队、齐步走、跑步走、队列训练……所有活动均由舞台上的学生领操员指挥进行,大有古时候少将军校场大点兵的风范,那场面用“蔚为壮观”一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管理文化的重心是育人,但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时一地所能企及。南中学子主体能动之花之所以能开得如此灿烂,是因为其长期地浸润在学校自主德育的沃土之中。
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学生自管会),是南关初中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最高权威机构。说起权威,是因为它的成立严格按照了“海选报名—公开竞选—张榜公示—正式成立”的程序,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其职能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进行常规检查,对全校各班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行为举止、大型集会、自主早操等进行深入检查,实现了管理的草根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其二是策划和组织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每年3月份的“校园读书节”, 5月份的“文体艺术节”,10月份的“科技创新节”等,均由学生自管会策划组织,教师们则变“先锋”为“后勤”,只是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让学生的生命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锻造和张扬。
2015年9月起,学校在每个班级创新推行“班级管理人人负责制”,实施班级自管“一人一岗位、一人一职责”,由各班把班级日常事务对学生逐一分工,学校统一制作《班级自管学生岗位职责牌》,张贴于各班教室,时刻提醒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班级内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唤醒了学生为集体和自己负责的内动力。
围绕“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在教学楼两侧楼梯口设置并开放了“诚信书吧”,无人监管、无借阅记录,全凭学生的诚信习惯,已经成为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进一步发掘学生资源,全力发展学生自主社团,经“个人申报—学校批准—组建成立”的学生自主社团现已有12个,篮球、诵读、文学、舞蹈和吉他共5个社团已经较为成熟,多次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展示表演,获得师生一致好评。2016年2月,2个社团被户县教育局授予“明星社团”称号。
三、评价改革:“七星导航”
摈弃课堂假繁荣,但求思维真活跃。有了这样的认识,南关初中人探索评价的脚步从未停下。
翻阅南关中学的《新课堂评价表》,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3度评价,即参与度、思维度和训练度。
“导学案的编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是课改初期时任学校教研部长的吴静老师在全校备课组长会上所经常强调的。她认为新课堂极易成为学习小组内学优生的“独角戏”,如果不及早警惕而任之发展下去,那么后进生则会演变成课堂孤独的“看客”。而事实上,刚刚起步的高效课堂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展示环节可以尝试设置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效能感,树立自信。”
“应该给独学、合作学习和展示留够充足的时间,充分调动思维。”
“一节课学生的参与率必须达到90%以上,否则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
这是《教师集体研备记录》上的教师发言记录,一个个真知灼见彰显着师智和师爱的火花。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当实践积累丰富起来,理论提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且高度凝练,3度评价的产生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它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3度评价的丰富内涵——
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师生、生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评价课堂、小组和学生个人的一个共性指标。
思维度,体现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明白了什么,吸收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而需要寻找怎样的解决办法。学生思维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堂是否高效。
训练度,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巩固提升。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能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训练,是衡量该维度的标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系统化,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适度的训练,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完成知识内化。
3度评价既是对课堂的评价,亦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操作中可以师评、生评,可以自评、互评和他评,亦可以借助星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
如果说,3度评价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风向标,那么与之辉映的德育评价同样也是精彩纷呈。
“七星导航”是学校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建设和德育管理高度融合的结晶。每学期开展一次“新课堂·新学生”星级评选活动,进一步关注生命成长,通过树立典型,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深入优化、落实新课改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评选奖项包括集体奖项“优秀合作小组”和个人奖项“课堂新星”。其中个人奖项“课堂新星”分项落实新课堂评价体系,设立“独学之星”“质疑之星”“展示之星”“合作之星”“评价之星”“艺术之星”等,使广大学生“做有标准、学有榜样”,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新课堂学习氛围。 2016年2月,学校又启动开展南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内容包括“助人为乐好少年”“诚实守信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少年”“自立自强好少年”“文明礼仪好少年”,严格按照“班级初评—政教处复评—校委会终评—全校公示—表彰奖励”的程序开展活动,全面展现了南中学子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和弘扬美德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丰富了新课改评价内涵。南关中学硬是啃下了把评价做成“评价文化”这块硬骨头。
四、教师发展:强能铸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强校必先强师,因为教师就是一所学校的锐器。
先来浏览一组南关初中推进课改3年多以来,学校教师获得的市级以上的荣誉统计——
2014年12月,冯静、葛康宁、张斌涛、王娟等7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
2015年11月,宁小溪、曹玉珍、冯静等8位教师被西安市教育局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应用名师”称号;
2015年12月,贾德敏、严艳乐、杨艳、杨希银、张海朋5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骨干教师”称号,肖敏、仝锦婷2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
2011年、2014年连续两届户县“三名工程”评选,严艳乐等16名教师被评为 “户县名师”。
此外,两年时间里,学校教师在省市级教科研活动中获得个人奖项共计100余项,县级奖项更是灿若繁星……
“表面上看,课改要让大家经受淬炼的痛苦,因为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一劳永逸,但课改更为我们搭建了浴火重生的平台,因为我们多了许多别人没有的机遇!”这是从课改之初到现在,赵胜军校长在教师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他认为教师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才是推进课改走向纵深的最大内驱力。
课改之初,为了能让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学校先后选派30余名教师奔赴北京、安徽、甘肃等外地课改知名学校实地考察学习,零距离感受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同时学校还先后邀请省内外知名课改校长和课改名师来学校,通过作报告、上示范课、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脉学校课改,疏通和解决了学校课改过程中的诸多困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南中好课堂”是学校为教师搭建的展示教师个人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学期为一周期,一周期内人人参与,科科参评,周周展评,现已成为学校一项教科研传统盛事,深入人心。
随着课改步入深水区,教师的新课改探索也不自觉地从实践操作迈向理论探索,因为有太多的困惑需要群策,有太多的想法需要交流,有太多的收获需要分享……在这样期待下,2015年9月,“教师课改论坛”应时而生!每月一期,由各科骨干教师主讲,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课改交流内涵,创新和丰富了课改交流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极大地激活了教师教研潜能,为新课堂注入了汩汩不竭的“源头活水”。
为破解课改中的难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除申报省市级课题外,学校教师人人承担有校本课题,规范化地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校本课题的数量居县内各校之首,学校课题管理工作受到县市省级教科研部门的肯定。
“新课改·新教师”评选表彰是南关初中一年一度的盛事。评选奖项包括集体奖项“先进备课组”和个人奖项“课改标兵”“课改精英”“课改先锋”,其中个人奖项分梯等逐级参评。目前,已经评选出“课改标兵”42人,“课改精英”17人,并在学校文化栏内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了先进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2016年4月,学校又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美德教师”“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内涵和形式,助推教师发展。
五、学校治理:追求精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精细管理并不是斤斤计较、锱铢必究。其中的‘精’是‘精心’的意思,是指对新课改中的诸多具体事项,哪怕是比较微小的部分或者事项,也要投入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谋划。”这是南关初中班子成员在每周一次的新课改领导反思会上达成的共识。
不能忘记,课改刚刚起步时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层出不穷,教师们纷纷找领导反映——
“一节课中小组展示用时过多,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餐桌式’小组座位学生经常交头接耳,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合作小组建设均衡性太难把握了。”
……
为了尽快消除诸多问题,保障课改尽快步入正轨、健康发展。班子成员坚持“大观课”深入课堂、包级包科调研,广泛论证、集思广益……当一套含括三大篇章32项细则的管理机制在实践的砥砺中逐渐破冰而出时,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篇章之一——课改规划篇。立足校情,高屋建瓴地规划课改,是推进课改工作的“宪法”。共6项,内容包括:《构建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三年规划》《南关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项目指导手册》等。
篇章之二——课改制度篇。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推进课改,是课改持续深入的“助手”。共10项,内容包括:《构建高效课堂工程领导反思会制度》《构建高效课堂工程集体备课制度》《领导课堂质量评价制度》等。
篇章之三——课改常规篇。全面精细,严格深入地落实课改,是课改各项工作的“标本”。共16项,内容包括:《导学案编写原则与使用策略》《教师集体研备常规》《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规范性》等。
三大篇章共计32项制度的建立和细化,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出完备的新课改管理网络,切实实现了学校新课程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和长效化。
落实新课改,班管要先行。与此同时,学校政教处也于细微处大做文章,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立足校情,制定并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培训手册》,内含《星级班主任及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班级文化建设管理方案》《南关中学班主任管理办法》《学生课堂违纪处理办法》《集会和大型活动管理制度》《营养餐发放和桌布管理办法》《桌布使用管理要求》等共计10余项,这些制度或细则事无巨细,一一详细要求,实现了学校日常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提升了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效益,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新课改健康良性发展营造出和谐氛围。
尾声:荷花映日
2015年12月,南关初中新课改“微心语”大赛成功举办,让我们一起聆听师生们的心声——
“新课堂让我的眼界更阔,期待更多。”(英语教师戈喜峰)
“感谢新课堂,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学生李瑞金)
“交流中点燃知识火花,展示中孕育智慧花蕾。”(数学教师燕云霞)
“‘443’课堂是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的一段珍贵记忆。”(学生王泽宇)
“‘443’教学模式,呈现出南中课堂独有的风采。”(物理教师吴小燕)
“展示,让做事胆小的我变得大方了。”(学生杨雨婷)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户县南关中学沐浴深化课程改革的春风,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扬鹰之重生的精神,锐意创新,不懈努力,使老牌名校焕发勃勃生机,使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我们期待着南关中学的明天更美好!
坐落在“中国农民画之乡”——户县县城的户县南关初级中学,是户县县域内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如果他们“按部就班”,丝毫不会影响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在当地的“大哥大”“领头羊”地位,因为这是一所有着58年辉煌办学历史的学校:底蕴丰厚,设施一流,县域名师辈出,教育教学工作成绩、获得奖项连续多年在县域内名列前茅,并拥有省级示范初中等荣誉称号……倘若学校循规蹈矩,抓好应试,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切似乎都会平稳而顺畅。
但时不我待,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滞,教育的变革也日新月异,长期传统办学滋生出的诸多弊病日渐凸显:办学体制陈旧老化、优质生源流失、教师职业懈怠感严重等各种挑战接踵而来。如何持续发挥学校在县域内的引领带动作用,继而争创“全市一流、全省闻名”,就像鹰之重生一般,击岩石、拔老爪、啄弯喙、褪厚羽,继而焕然新生,再次翱翔天际?
改革变得举足轻重、迫在眉睫!
2013年9月4日,一则标题为“户县南关中学毕业班搞课改,家长怕孩子成绩受影响”的新闻报道赫然出现在《华商报》头版显著位置,紧接着省市各大媒体蜂拥来校,争相报道,加之家长们组团上访到户县教育局,一下子把新课改起步仅3天时间的南关初中推到了风口浪尖。
媒体的报道主要起因于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课改的“试验品”?如何尽快消除质疑与争议,使课程改革与中考升学相映成辉、相得益彰?那一刻,南关初中人真切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脚下路程的紧迫。
“做有担当的课改人!”这是该校校长赵胜军在课改之初经常说的一句话。“担当”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他深知,搞课改不是随波逐流、逞一时之能,也不是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更不是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而是必须具备谋事的韬略、做事的恒心和成事的能力。
光阴似箭,星移斗转。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深情回望户县南关初中的新课改之路时,曾经的风雨坎坷与淬炼砥砺,已铸就追求卓越、高歌猛进的课改名校新形象;当传统的“教”与“学”蝶变之后,一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老学校居然青春焕发,风采照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得从一场有担当的新课改开始说起……
一、课堂构建:“443”模式
“让我怎么感谢你,原本只是期待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一个春天!”这是南关初中语文教师王文娟上完一节课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刚刚回到备课室,就急切地在自己的《新课堂随笔》上写下的一句话。这里的“你”不是别人,是学生。
那是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是《我的叔叔于勒》。至今,当我们问及那节课的情景,她依然记忆犹新——
从“自主阅读”到“合作学习”,前15分钟,她似乎感受不到新课堂真正有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魅力。看着学生们在导学案的引领下按部就班,一切都向课堂预设的方向发展,王文娟心想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行了。
但美丽与惊喜与她不期而遇!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堂进程里竟然蕴含着汹涌澎湃的暗流,直到展示环节开始后,学生们的潜力和情智迸发的那一刻。
那节课的展示内容有三个版块: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小说情节线索”“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品析小说主题”。十分钟黑板板书展示合作成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迅速回到座位上。黑板上琳琅满目:漫画、连环画、打油诗……学生们用不拘一格、精彩纷呈、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形象生动地诠释着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思考把握和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这让王文娟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无独有偶,数学教师王金鸥教学《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根据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讲述决定发生变化的各种情境因素,欢声笑语之中,整堂课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
众所周知,课堂是课改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对教师来说,上一节精品课不难,难的是节节课都是精品。而像这样颇有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意味的课堂,在今天的南关初中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因为其背后有着一套完备的纲领性模式作支撑,那就是历经两年多的新课改实践,学校自主探索出的一套符合本校教情、学情的“44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包括4步流程、4环学法和3度评价。即课堂流程四步走:“导”→“学”→“展”→“练”;课堂学习四环套:“研悟”→“分享”→“质疑”→“延展”;课堂评价三度定:“参与度”“思维度”“训练度”。与其他高效课堂模式相比较,“443”模式兼备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特点,其流程更简洁、操作性更强,适合的学科和课型也更加宽泛。亦有强化评价,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自身特质。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在这样一个模式统领下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评价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依照导学案的引领,生命的张力、思维的深度,甚至情感的起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学相长”得到了最佳诠释,毫不夸张地说,课堂上的许多精彩瞬间在学生心中永远定格,成为其生命历程中刻骨铭心的一段。
2014年10月,首届“中国好课堂”西北赛区初中组赛教活动在南关初中隆重举办,这是户县至今承办的最高规格的教学赛事,来自西北五省区的300余名课堂教学精英齐聚学校,共同见证了学校丰硕的课改成果和鲜明而富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如果说课改之初,教与学角色的转变多少有些强制的因素,那么现在南关初中课堂上“生为主体,教为主导”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是发自内心的转变,无需任何外界因素的强制与逼迫,承袭多年的课堂行规被彻底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角色得到了根本转变。有人开玩笑,现在如果让南关初中的教师按照传统方式教学,他们一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又无法适应过去教师“讲解式”课堂了。
在这里,我们应该记住多名在“443”教学模式探研中涌现出来的先锋人物名字:赵敏、赵华、贾德敏、葛康宁、杨艳…… 二、学生管理: “我是主角”
“立正,稍息,跑步走!”
“各班方阵保持间距,匀速前进!”
“下面请自管会成员进行早操总结。”
……
乍一看口令内容,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倘若亲耳聆听,确实别具一格。因为这些口令全部发自于学生之口,声音虽稚嫩,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没错儿,这就是南关初中的学生自主早操——放眼望去,偌大操场,绿坪红道,全校2000余名学生和160余名教师分列为40余个方阵,严整有序,步伐整齐,集合站队、齐步走、跑步走、队列训练……所有活动均由舞台上的学生领操员指挥进行,大有古时候少将军校场大点兵的风范,那场面用“蔚为壮观”一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管理文化的重心是育人,但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时一地所能企及。南中学子主体能动之花之所以能开得如此灿烂,是因为其长期地浸润在学校自主德育的沃土之中。
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学生自管会),是南关初中管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最高权威机构。说起权威,是因为它的成立严格按照了“海选报名—公开竞选—张榜公示—正式成立”的程序,在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其职能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进行常规检查,对全校各班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行为举止、大型集会、自主早操等进行深入检查,实现了管理的草根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其二是策划和组织学校的各项大型活动。每年3月份的“校园读书节”, 5月份的“文体艺术节”,10月份的“科技创新节”等,均由学生自管会策划组织,教师们则变“先锋”为“后勤”,只是搭建平台,提供条件,让学生的生命个性得到了极大的锻造和张扬。
2015年9月起,学校在每个班级创新推行“班级管理人人负责制”,实施班级自管“一人一岗位、一人一职责”,由各班把班级日常事务对学生逐一分工,学校统一制作《班级自管学生岗位职责牌》,张贴于各班教室,时刻提醒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班级内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唤醒了学生为集体和自己负责的内动力。
围绕“书香校园”创建工作,学校在教学楼两侧楼梯口设置并开放了“诚信书吧”,无人监管、无借阅记录,全凭学生的诚信习惯,已经成为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进一步发掘学生资源,全力发展学生自主社团,经“个人申报—学校批准—组建成立”的学生自主社团现已有12个,篮球、诵读、文学、舞蹈和吉他共5个社团已经较为成熟,多次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展示表演,获得师生一致好评。2016年2月,2个社团被户县教育局授予“明星社团”称号。
三、评价改革:“七星导航”
摈弃课堂假繁荣,但求思维真活跃。有了这样的认识,南关初中人探索评价的脚步从未停下。
翻阅南关中学的《新课堂评价表》,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3度评价,即参与度、思维度和训练度。
“导学案的编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是课改初期时任学校教研部长的吴静老师在全校备课组长会上所经常强调的。她认为新课堂极易成为学习小组内学优生的“独角戏”,如果不及早警惕而任之发展下去,那么后进生则会演变成课堂孤独的“看客”。而事实上,刚刚起步的高效课堂正朝这个方向发展。
“展示环节可以尝试设置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效能感,树立自信。”
“应该给独学、合作学习和展示留够充足的时间,充分调动思维。”
“一节课学生的参与率必须达到90%以上,否则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
这是《教师集体研备记录》上的教师发言记录,一个个真知灼见彰显着师智和师爱的火花。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当实践积累丰富起来,理论提升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且高度凝练,3度评价的产生也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它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3度评价的丰富内涵——
参与度,包括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参与的人数和时间的多少,深度指是否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的参与是思维的活跃,情感的共鸣,是师生、生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评价课堂、小组和学生个人的一个共性指标。
思维度,体现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明白了什么,吸收了多少,又产生了多少问题,学生自己又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而需要寻找怎样的解决办法。学生思维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堂是否高效。
训练度,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巩固提升。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能得到符合自身能力的训练,是衡量该维度的标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系统化,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适度的训练,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完成知识内化。
3度评价既是对课堂的评价,亦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操作中可以师评、生评,可以自评、互评和他评,亦可以借助星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
如果说,3度评价是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风向标,那么与之辉映的德育评价同样也是精彩纷呈。
“七星导航”是学校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建设和德育管理高度融合的结晶。每学期开展一次“新课堂·新学生”星级评选活动,进一步关注生命成长,通过树立典型,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深入优化、落实新课改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评选奖项包括集体奖项“优秀合作小组”和个人奖项“课堂新星”。其中个人奖项“课堂新星”分项落实新课堂评价体系,设立“独学之星”“质疑之星”“展示之星”“合作之星”“评价之星”“艺术之星”等,使广大学生“做有标准、学有榜样”,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新课堂学习氛围。 2016年2月,学校又启动开展南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内容包括“助人为乐好少年”“诚实守信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少年”“自立自强好少年”“文明礼仪好少年”,严格按照“班级初评—政教处复评—校委会终评—全校公示—表彰奖励”的程序开展活动,全面展现了南中学子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和弘扬美德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丰富了新课改评价内涵。南关中学硬是啃下了把评价做成“评价文化”这块硬骨头。
四、教师发展:强能铸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强校必先强师,因为教师就是一所学校的锐器。
先来浏览一组南关初中推进课改3年多以来,学校教师获得的市级以上的荣誉统计——
2014年12月,冯静、葛康宁、张斌涛、王娟等7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
2015年11月,宁小溪、曹玉珍、冯静等8位教师被西安市教育局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应用名师”称号;
2015年12月,贾德敏、严艳乐、杨艳、杨希银、张海朋5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骨干教师”称号,肖敏、仝锦婷2位教师被授予“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
2011年、2014年连续两届户县“三名工程”评选,严艳乐等16名教师被评为 “户县名师”。
此外,两年时间里,学校教师在省市级教科研活动中获得个人奖项共计100余项,县级奖项更是灿若繁星……
“表面上看,课改要让大家经受淬炼的痛苦,因为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一劳永逸,但课改更为我们搭建了浴火重生的平台,因为我们多了许多别人没有的机遇!”这是从课改之初到现在,赵胜军校长在教师会上经常讲的一句话,他认为教师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才是推进课改走向纵深的最大内驱力。
课改之初,为了能让教师迅速进入角色,学校先后选派30余名教师奔赴北京、安徽、甘肃等外地课改知名学校实地考察学习,零距离感受新课改的先进做法。同时学校还先后邀请省内外知名课改校长和课改名师来学校,通过作报告、上示范课、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把脉学校课改,疏通和解决了学校课改过程中的诸多困惑。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南中好课堂”是学校为教师搭建的展示教师个人学科高效课堂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学期为一周期,一周期内人人参与,科科参评,周周展评,现已成为学校一项教科研传统盛事,深入人心。
随着课改步入深水区,教师的新课改探索也不自觉地从实践操作迈向理论探索,因为有太多的困惑需要群策,有太多的想法需要交流,有太多的收获需要分享……在这样期待下,2015年9月,“教师课改论坛”应时而生!每月一期,由各科骨干教师主讲,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课改交流内涵,创新和丰富了课改交流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极大地激活了教师教研潜能,为新课堂注入了汩汩不竭的“源头活水”。
为破解课改中的难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除申报省市级课题外,学校教师人人承担有校本课题,规范化地开展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校本课题的数量居县内各校之首,学校课题管理工作受到县市省级教科研部门的肯定。
“新课改·新教师”评选表彰是南关初中一年一度的盛事。评选奖项包括集体奖项“先进备课组”和个人奖项“课改标兵”“课改精英”“课改先锋”,其中个人奖项分梯等逐级参评。目前,已经评选出“课改标兵”42人,“课改精英”17人,并在学校文化栏内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了先进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2016年4月,学校又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美德教师”“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内涵和形式,助推教师发展。
五、学校治理:追求精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精细管理并不是斤斤计较、锱铢必究。其中的‘精’是‘精心’的意思,是指对新课改中的诸多具体事项,哪怕是比较微小的部分或者事项,也要投入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谋划。”这是南关初中班子成员在每周一次的新课改领导反思会上达成的共识。
不能忘记,课改刚刚起步时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子,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层出不穷,教师们纷纷找领导反映——
“一节课中小组展示用时过多,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餐桌式’小组座位学生经常交头接耳,容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合作小组建设均衡性太难把握了。”
……
为了尽快消除诸多问题,保障课改尽快步入正轨、健康发展。班子成员坚持“大观课”深入课堂、包级包科调研,广泛论证、集思广益……当一套含括三大篇章32项细则的管理机制在实践的砥砺中逐渐破冰而出时,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篇章之一——课改规划篇。立足校情,高屋建瓴地规划课改,是推进课改工作的“宪法”。共6项,内容包括:《构建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三年规划》《南关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项目指导手册》等。
篇章之二——课改制度篇。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推进课改,是课改持续深入的“助手”。共10项,内容包括:《构建高效课堂工程领导反思会制度》《构建高效课堂工程集体备课制度》《领导课堂质量评价制度》等。
篇章之三——课改常规篇。全面精细,严格深入地落实课改,是课改各项工作的“标本”。共16项,内容包括:《导学案编写原则与使用策略》《教师集体研备常规》《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规范性》等。
三大篇章共计32项制度的建立和细化,全方位、立体化构建出完备的新课改管理网络,切实实现了学校新课程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和长效化。
落实新课改,班管要先行。与此同时,学校政教处也于细微处大做文章,不断完善班级管理机制。立足校情,制定并出版了《班主任工作培训手册》,内含《星级班主任及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班级文化建设管理方案》《南关中学班主任管理办法》《学生课堂违纪处理办法》《集会和大型活动管理制度》《营养餐发放和桌布管理办法》《桌布使用管理要求》等共计10余项,这些制度或细则事无巨细,一一详细要求,实现了学校日常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提升了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效益,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新课改健康良性发展营造出和谐氛围。
尾声:荷花映日
2015年12月,南关初中新课改“微心语”大赛成功举办,让我们一起聆听师生们的心声——
“新课堂让我的眼界更阔,期待更多。”(英语教师戈喜峰)
“感谢新课堂,让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学生李瑞金)
“交流中点燃知识火花,展示中孕育智慧花蕾。”(数学教师燕云霞)
“‘443’课堂是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的一段珍贵记忆。”(学生王泽宇)
“‘443’教学模式,呈现出南中课堂独有的风采。”(物理教师吴小燕)
“展示,让做事胆小的我变得大方了。”(学生杨雨婷)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户县南关中学沐浴深化课程改革的春风,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扬鹰之重生的精神,锐意创新,不懈努力,使老牌名校焕发勃勃生机,使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我们期待着南关中学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