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主题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对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交融与共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积累了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先将这些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阅读教学前,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围绕文本中心意图,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单元整合,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
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1、从课文的语言入手,利用对词语的诠释,激发学生再造想象力。
譬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图像: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复述这幅图景,这样,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景,便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2、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3、从作者行文思路入手,融入文句描绘的情景,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如《荷花》一课有这样一段精彩文字: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不光我一朵,一池荷花的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这是作者出神入化的想象,既赞美了荷花色彩、形态的美丽,又描绘了荷花生活环境的幽静,
四、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有创意”。
好的文章往往极富有辩证性,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出发,阐幽发微,全面把握事物,从而从平常的不起眼的地方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更何况,文本在接收过程中,本身就处于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整体把握文本,事实上学生“多角度阅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此,才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充满诗情探寻和二度创造的历程,变得创意迭出,风光无限。
五、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
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那上阅读课该写些什么呢?
1、概括。概括性的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段)课文,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字把它写出来,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等能力的提高。
2、补充。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或空白外进行补充练习。
3、更改。通过将原文句段进行更改,使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让学生自由更改,然后进行比较。学生更改后有“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得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等句式,但通过比较后,学生们都认为还是原文的表达方式最好。
4、扩展。围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如《穷人》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桑娜一家把西蒙的孩子抱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写一写,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5、质疑。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要列在课堂练习本上;另外,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可能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然而又无法用问号表达清楚的,就可以将问题列在本子上,通过老师讲、同学讨论、自己领悟、查资料等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并能想出办法解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与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时,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的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写。
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发现的课题之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有的放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阅读教学前,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围绕文本中心意图,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单元整合,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
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1、从课文的语言入手,利用对词语的诠释,激发学生再造想象力。
譬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图像: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复述这幅图景,这样,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景,便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2、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3、从作者行文思路入手,融入文句描绘的情景,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力。
如《荷花》一课有这样一段精彩文字: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不光我一朵,一池荷花的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这是作者出神入化的想象,既赞美了荷花色彩、形态的美丽,又描绘了荷花生活环境的幽静,
四、在阅读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有创意”。
好的文章往往极富有辩证性,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出发,阐幽发微,全面把握事物,从而从平常的不起眼的地方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更何况,文本在接收过程中,本身就处于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整体把握文本,事实上学生“多角度阅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此,才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充满诗情探寻和二度创造的历程,变得创意迭出,风光无限。
五、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
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那上阅读课该写些什么呢?
1、概括。概括性的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段)课文,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字把它写出来,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等能力的提高。
2、补充。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或空白外进行补充练习。
3、更改。通过将原文句段进行更改,使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让学生自由更改,然后进行比较。学生更改后有“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得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等句式,但通过比较后,学生们都认为还是原文的表达方式最好。
4、扩展。围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如《穷人》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桑娜一家把西蒙的孩子抱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写一写,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5、质疑。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要列在课堂练习本上;另外,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可能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然而又无法用问号表达清楚的,就可以将问题列在本子上,通过老师讲、同学讨论、自己领悟、查资料等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并能想出办法解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与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时,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的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写。
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发现的课题之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有的放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进步,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