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人文审美教育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审美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塑造健全人格的必要保障。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人文审美教育,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大学物理 人文审美教育 完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71-01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完全人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人文、审美教育作为塑造学生完全人格的重要方面,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理工科教学尤有必要加以贯彻。本文即初步探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人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问题,为推动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1 人文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大学物理教学中加以贯彻的必要性
  1.1 人文审美教育是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必要条件
  作为理科课程,大学物理注重研究物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务实求真精神。然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的成长,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20%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知识储备并不是人才构成的唯一要件;理想的人格,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单一的对知识的“求真”并不能建构完美的人格,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非智力因素”和“软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养,大至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信念,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小至待人接物,尊礼守时,莫不与之息息相关。而培养这一素养,就必须通过人文、审美教育的途径来实现。
  1.2 贯彻人文审美教育是弥补现阶段理工类课程教学人文教育缺失的有效途径
  科学教育与人文、审美教育是人才成长的两极,唯有两者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现阶段,优化课程体系,精简课内学时是高校推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在理工科高等院校中,一些人文类课程理所当然会成为“整改”的对象。一方面是大量压缩课内学时,另一方面是减少乃至取消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以保证专业课程足时当量,这使得理工科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文真空。虽然一些理工科高校注意到了人文教育的不可偏废性,开设了一些人文类课程,但限于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人文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学分比重往往不到10%,加之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够,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往往凭一时兴趣,思想上也未加以足够的重视,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 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人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大学物理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强化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理解与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贯彻人文审美教育,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寓教于乐,让学生从美的愉悦中探索客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并加以内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1 发掘物理课程的美育素材,以艺术化的形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物理教学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可以实现美育多元化,进而实现美育目标。
  其一是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生活化。社会生活中有着很多物理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还原,将物理教学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身处一个理论潜藏其下的真实可触的物理世界,摆脱枯燥的概念和公式,真切地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用现象诠释理论,用理论印证现象,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比如讲解光的色散原理时,教师可以带一个三棱镜,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七色光投影到教室的墙上,完成光的色散实验,阐述光的色散原因。教师还可以用精心搜集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用多样的美的形式直接诉诸学生的视听觉,以美感人,实现美育目标。
  其二是将静态的物理知识动态化。罗素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学物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物理知识的“静态”讲授,而是要给予学生灵巧的双手和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让他们在物理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理解与运用物理理论,发掘蕴藏在物理学中的美学元素,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这些美形式多样,互相关联,既有物理定律的简约美,也有物质存在和表现形式的对称美;既有物质运动、转化的和谐美,也有物质世界整体构成的多样统一美;既有物理现象的奇异美,也有理性思辨的逻辑美,等等。
  2.2 利用“师范”效应,加强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
  大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家的事迹、精神,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学习关系,实施人文教育,塑造理想人格。
  首先,物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前赴后继的执著探索和无私奉献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结合讲授内容有选择性地巧妙引入物理科学家背后的感人事迹,激发他们对物理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要以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从精神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染学生,告诉他们做人与立业的道理,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坚定学习信心。
  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大学物理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做学生的“良师”,努力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较高的学术科研能力、踏实的学风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解疑释惑,“导之以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由信任而产生由衷的敬佩感,进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跳出课堂,做学生的“益友”,仁慈宽厚,乐于助人,温良谦逊,举止端雅,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影响学生。
  再次,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是要做好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上要有阶梯性差异,优等、中等和后进生比例合理,确保优等生能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加速中等生向优等生的转化。二是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以小组的总体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分工协作,开展互助性学习,在小组内部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总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审美教育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是教育多元要素的有机整合,综合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完全人格塑造。物理科学满足学生对“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满足对“善”的追求,审美教育满足对“美”的追求,唯有三者兼顾,和谐统一,交互影响,才能塑造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
  [2] 曲丽娟.美育与人格塑造[J].牡丹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 马凤枝.物理教学中应体现审美教育[J].太原: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2).
其他文献
乌克兰农业部的消息显示,继2011年玉米产量创历史纪录后,2012年乌克兰玉米的种植面积将超过400万hm2(988英亩)。
农业部办公厅2011年11月21日发出关于公布2011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的通知(农牧办12011145号),经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现场评定以及相关部门层层
摘 要:目前使用的特种构件卷绕机控制系统精度偏低,本文中该系统能以较高精度保证收放卷速度的同步,从而使张力保持动态平衡,实现了对张力波动的有效控制。采用旋转编码器,根据芯模的角位置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卷绕轴的角速度按特殊规律变化,从而使卷绕部分对带材张力的扰动降至最小,减小了退绕张力控制系统的负担。利用PLC控制技术稳定了带材张力,该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的特点,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卷绕
介绍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左岸边坡锚索测量控制。通过全站仪测量放样,保证边坡每根锚索、锚杆(锚杆束)、排水孔的方位角和倾角,防止锚索交叉及施工锚杆及排水孔打断锚索。充分发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炼油工业概述,炼油工业持续发展分析,以及技术发展分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