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潜润课堂”是江寧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十三五”规划课题中提出的新理念,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自然无痕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主动获得道德素养的自我构建和提升。在对“潜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可以解决教师听评课时的随意性,让教师设计出更有效的“潜润课堂”活动,让听评课更具有针对性,让教研活动更有效。
【关键词】观察量表;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于2019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统编版教材。为了让新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江宁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在教研员方峥嵘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潜润课堂”的研究。为了更全面地再现“潜润课堂”的每个环节,为了更快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的有效性,我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决定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潜润课堂”的探究。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听评课状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自改版以来,越来越重视学生道德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这些对学科的要求需要落实到一堂堂课中,因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通过观察多次市区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听评课的状态不容乐观。
1.没有目标地听课,随意低效
我们提倡“有准备”地听课。教师如果先熟悉所听这节课的教材或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肯定会很好。但在实际教研活动时,能做到上述要求的教师非常少。在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时,更是发现记录的过程非常简单,长此以往,这样随意低效的听课状态怎能提高教学能力呢?
2.没有针对性地评课,散乱空洞
通过多次观察市区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我们发现,评课的要么是专家、领导,要么是寥寥几人,而广大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一次次“沉默寡言”中失去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再看各小学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要么是一两位老教师的“一言堂”,要么就是大家“漫无目标”的评价。由此可见,这样的评课何来效率?这样的教研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感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是研究者通过分解课堂参与,寻找与观察点相关的关键行为,再结合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教学力求引领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变“故事会”“电影院”“游戏场”似的课堂为学生主体参与、深入体验的“有我之境”;变道德教育中“灌输式”地教为自主构建地学。为了检测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度,我们决定从观察学生开始。
三、将观察量表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实践过程
1.参与改革,让活动设计更“潜润”
我们从学生的参与度试图判断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活动设计是否有效。在大家反复的探讨中,我们按照学生的座次设计出了《课堂观察学生发言统计量表》(第一稿)(见表1)。从学生发言和课堂互动两个维度,去试图检测、判断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的确能真实地反映课堂的真实状态。一个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讨论的活动定会让人感受深刻,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第一稿”有很多欠缺:(1)反映出的内容单一。只能反映整堂课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时的态度、兴趣、状态和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无法显示。(2)体现不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在之后的教研中,我们针对这两点继续做深入的研究与改革,终于设计出比较满意的《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见表2)。
随着观察量表的改进,笔者惊喜地发现,教研组的教师在活动设计前会进行细致的“学生学情的分析”。通过对学生深入的了解,从而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更能引发思考的活动。而授课的教师在课堂中由于“观察量表”的“监控”,会更加关注学生,眼中有学生了,实现了“潜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2.运用实践,让听课集中深入
“潜润课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蹲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创设源于学生生活、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道德教育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
高效听课既能帮助授课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上课时的情况,又能检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潜润课堂”的要求,为授课教师后续的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改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支持。
在运用《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时,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不顾此失彼,我们要求授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听课教师为了更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动态,需在听课前先熟悉授课教师设计的各教学环节,在听课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各教学环节和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在多次运用观察量表的促进下,教研组的教师们养成了课前先熟悉教材和授课教师教案的习惯。听课的效果由于教师的改变而慢慢提高。我们在检查中总能看到观察量表和教案上听课教师那密密麻麻的小字,这些都是教师教研“成长”的足迹(见图1、图2、图3)。
3.辅助评课,让教研生动实效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到在教学中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但学习活动设计更多关注教材内容和任务,忽视了学生真正的成长需要和学习践行需求。因此,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知行分离”现象极为严重。
有效评课可以让授课教师更直观地了解“知行分离”的情况出现的位置,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有效规避或处理得当。有效评课可以让听课教师总结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这对他们的教科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有效评课则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让评课更有针对性,让教研走向“深处”,能实实在在地促进整个教研组的实践构建,为“潜润课堂”基本范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实际使用观察量表评课的过程中,评课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评课总结更有说服力,在记录客观情况后会有意识地寻找道德与法治学科“潜润课堂”的理论去对照,在多次使用后,将这些理论熟记于心,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会有目的地使用。这是道德与法治教研目前比较理想的境界,而我们同样会在探究观察量表的路上继续摸索“潜润课堂”,以期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沈毅,崔允漷.有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关键词】观察量表;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于2019年9月开始全面推行统编版教材。为了让新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江宁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在教研员方峥嵘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潜润课堂”的研究。为了更全面地再现“潜润课堂”的每个环节,为了更快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的有效性,我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决定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潜润课堂”的探究。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听评课状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自改版以来,越来越重视学生道德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这些对学科的要求需要落实到一堂堂课中,因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通过观察多次市区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听评课的状态不容乐观。
1.没有目标地听课,随意低效
我们提倡“有准备”地听课。教师如果先熟悉所听这节课的教材或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肯定会很好。但在实际教研活动时,能做到上述要求的教师非常少。在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时,更是发现记录的过程非常简单,长此以往,这样随意低效的听课状态怎能提高教学能力呢?
2.没有针对性地评课,散乱空洞
通过多次观察市区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我们发现,评课的要么是专家、领导,要么是寥寥几人,而广大一线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一次次“沉默寡言”中失去对课程的“深度思考”。再看各小学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要么是一两位老教师的“一言堂”,要么就是大家“漫无目标”的评价。由此可见,这样的评课何来效率?这样的教研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感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是研究者通过分解课堂参与,寻找与观察点相关的关键行为,再结合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出相应的记录表格。
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教学力求引领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变“故事会”“电影院”“游戏场”似的课堂为学生主体参与、深入体验的“有我之境”;变道德教育中“灌输式”地教为自主构建地学。为了检测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度,我们决定从观察学生开始。
三、将观察量表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实践过程
1.参与改革,让活动设计更“潜润”
我们从学生的参与度试图判断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潜润课堂”活动设计是否有效。在大家反复的探讨中,我们按照学生的座次设计出了《课堂观察学生发言统计量表》(第一稿)(见表1)。从学生发言和课堂互动两个维度,去试图检测、判断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参与度的高低的确能真实地反映课堂的真实状态。一个让学生充分参与并讨论的活动定会让人感受深刻,这对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第一稿”有很多欠缺:(1)反映出的内容单一。只能反映整堂课的参与度。学生参与时的态度、兴趣、状态和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无法显示。(2)体现不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性。在之后的教研中,我们针对这两点继续做深入的研究与改革,终于设计出比较满意的《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见表2)。
随着观察量表的改进,笔者惊喜地发现,教研组的教师在活动设计前会进行细致的“学生学情的分析”。通过对学生深入的了解,从而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更能引发思考的活动。而授课的教师在课堂中由于“观察量表”的“监控”,会更加关注学生,眼中有学生了,实现了“潜润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2.运用实践,让听课集中深入
“潜润课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蹲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创设源于学生生活、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道德教育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
高效听课既能帮助授课教师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上课时的情况,又能检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潜润课堂”的要求,为授课教师后续的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改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支持。
在运用《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表》时,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不顾此失彼,我们要求授课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听课教师为了更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动态,需在听课前先熟悉授课教师设计的各教学环节,在听课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各教学环节和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在多次运用观察量表的促进下,教研组的教师们养成了课前先熟悉教材和授课教师教案的习惯。听课的效果由于教师的改变而慢慢提高。我们在检查中总能看到观察量表和教案上听课教师那密密麻麻的小字,这些都是教师教研“成长”的足迹(见图1、图2、图3)。
3.辅助评课,让教研生动实效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注意到在教学中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但学习活动设计更多关注教材内容和任务,忽视了学生真正的成长需要和学习践行需求。因此,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知行分离”现象极为严重。
有效评课可以让授课教师更直观地了解“知行分离”的情况出现的位置,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有效规避或处理得当。有效评课可以让听课教师总结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这对他们的教科研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有效评课则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让评课更有针对性,让教研走向“深处”,能实实在在地促进整个教研组的实践构建,为“潜润课堂”基本范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在实际使用观察量表评课的过程中,评课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评课总结更有说服力,在记录客观情况后会有意识地寻找道德与法治学科“潜润课堂”的理论去对照,在多次使用后,将这些理论熟记于心,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会有目的地使用。这是道德与法治教研目前比较理想的境界,而我们同样会在探究观察量表的路上继续摸索“潜润课堂”,以期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沈毅,崔允漷.有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