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拉格、佛罗伦萨这些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相对于已大都市化的巴黎、伦敦或斯德哥尔摩,相信更符合身处国内城市的我们心目中“欧洲”的定义。
11至15世纪欧洲分离割据的封建诸侯国中,其中最早兴起的一批城市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斯城市,包括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地区。譬如布鲁日与里尔,到了今日就成了露天博物馆。
经布鲁塞尔北行。当铁道与建筑物开始变得陈旧,同时老欧洲的坚硬味道飘在了阳光的尘埃下,我就知道要到达比利时西北部小城布鲁日了。
可别想当然地问当地人“说法语吗”,如果是那样,接下来你最可能就是接受一堂历史课,被告知佛莱芒语与这座中世纪小城的精神纽带。当地人都对十四五世纪布鲁日所担当的艺术革新之地与欧洲重要商埠深以为豪;同时更对这座小城的商业价值在前300年内被忽略感到庆幸——正是被商业“遗忘”,才有了今日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建筑与河道原貌,还有被供奉着的中世纪尼德兰画派著作。
每一个中世纪小城,都避不开一笔维京人侵略史,今日游客眼内的小桥流水古堡婀娜,其实每个旮旯都刻记着弱肉强食的标本。布鲁日西南边的法国北部小城里尔,老欧洲的颜色越发庄重沉稳。里尔经历过从维京人到西班牙人的统治时代,再到法国及纳粹德国的伤痕。抵达的那个火车站就叫“佛兰德斯”,中古佛莱芒文化的版图隐约浮沉。
布鲁日没有杀手
这两年到布鲁日来的游客剧增,更直接的原因是一部名叫《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的电影。这部黑色幽默片由始至终以风光明信片的角度勾画这个小城的冬日,自上映以来就不断诱惑着“唯美派欧洲小城体验者”的步履。
布鲁日新建的火车站虽然如此现代,但推门走进车站里的一家咖啡馆,烟雾弥漫之中你看见长衫马褂的老派人,喝红酒、啤酒,或者戴着礼帽在用笔写信,“老欧洲”的感觉马上就会回来。
在《杀手没有假期》里出现过的场景和景点,如今已成为布鲁日一项独立的主题旅游路线。但其实进入古城之内,偶尔被布鲁日著名的蕾丝与巧克力店引开注意力,尝一个香喷喷的特色华夫饼,然后再回过神来慢慢踱步,自行发现夹藏在里弄之间的电影镜头,比被导游牵着有意思多了。
开头,少了像电影结尾那样静静飘下的雪。可是第二日,冰雹忽至,看着13世纪铺下的石板路在十分钟内就铺上了糖霜一样的雨夹雪。重新出发时,河道旁已是一马平川的白茫茫。来不及在短袖衫外套上暖衫的咖啡馆侍应横穿过马路,划过一道不协调的速度变化。走过到达了两位“杀手”游船的杨·凡·艾克雕像附近,不同色彩的文艺复兴尖顶建筑傍河而立。阳光下细致的光影变化,令人联想到作为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艾克对色彩与透视技巧的大胆探索。他在15世纪为佛兰芒画派带来的从原始到世俗画的变化,也曾给世界带来过意料之外的“不协调”但耳目一新的感觉吧。
除此之外,一切都像这个未遭时光破坏的城市一样,在旧日里沉睡。傍晚回到朋友艾尔莎的家,她与另一位50岁开外的同龄女性在聊天。两人的孩子都成人,两人都刚离婚。她们说,布鲁日民风保守,就是独自旅行的家庭主妇,也会遭受同代人怪异的打量。但艾尔莎与朋友也代表了一部分中年女性:儿女长大了,越发感觉“嫁人生小孩是幸福的保障”并非真理,她们开始意识到“是时候要过自己的生活”,要挣脱旧式家庭模式,离开丈夫,自己买房子住。下一步,是环游世界。
里尔的“血气方刚”
与沉睡保守的布鲁日相比,模样相近的邻城里尔激烈得判若天地。
第一夜在里尔,与朋友尼克拉斯在佛兰德斯火车站对面的酒吧里喝了两扎鲜美的自酿啤酒后,就由担任里尔市政府税务官的他领着,游了一遍“最能体现里尔社会民主党人情怀”的地点。法国也许是欧洲最令移民群体拥有归属感的国家了:尼克拉斯是移民后代,父母来自阿尔及内亚,但像众多移民第二代,他们的“法国人”身份已自然得到认同。
一边穿行在三个世纪前西班牙人留下的彩色老楼间,尼克拉斯一边向我普及里尔市长、社会党人玛蒂娜·奥布里(Martine Aubry)“为人民服务”的轶事。比如,他带我到一处貌似私家庭院的新楼群内,告知这里混居着有钱的资本家与无产阶级——后者是受玛蒂娜发起的福利政策所赐。尼克拉斯很自豪,说里尔大概是全法国最注重减灭贫富差距的城市了。
当时正值法国政府刚通过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新政。尽管如此,第二日,里尔还是照旧有罢工游行。午后我赶去游行起点“巴黎门”前时,碰见了前夜一同在酒馆里饮自酿鲜啤的里尔市长第一“师爷”巴达赫,这位观点鲜明的社会主义者为此告假跑去加入了干人队列,肩上贴着以玫瑰与拳头为象征的社会党徽章。巴达赫抗议的观点是,政府应该去征收“有钱人资本家”们更高的税,而不应以百姓“懒惰”为名,延迟退休年龄。
与巴达赫有同感的不在少数。队列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人用自家拖把撑起标语,有人一路捏着燃烧的烟花,有人头戴萨科齐头套耍宝。当沿街维持秩序的警察示意路人车辆为罢工队列让路的当儿,这个专门给里尔市长写演说词的巴达赫提起,法国人一向“反骨”勇于对权威说“不”,是因为法兰西“有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传统”。
法国大革命固然是张扬独立精神的源头。但当朝着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里尔市政厅的红色钟楼走去,你会发现“血气方刚”根本就是里尔的建城之本。钟楼是比利时与法国地区象征佛兰德斯城市与公民之独立精神的典型建筑,里尔市政厅钟楼的柱上镌刻着两个雕像:Lyderic and Phinaert。故事发生在公元620年,当地霸主Phinaert打家劫舍,杀害了从邻城经过的王子,王子待产的妻子逃到了森林中一个隐士家里,生下儿子后离世。隐士以自己的名字Lvderic为新生儿洗礼,饮鹿奶长大的Lvderic几番周折找到了Phinaert一报杀父之仇,并接收了霸主的领地,于公元640年建下里尔城。
看着千人队列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就算只是看客,我的发梢也染了一层硫磺味。
11至15世纪欧洲分离割据的封建诸侯国中,其中最早兴起的一批城市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斯城市,包括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地区。譬如布鲁日与里尔,到了今日就成了露天博物馆。
经布鲁塞尔北行。当铁道与建筑物开始变得陈旧,同时老欧洲的坚硬味道飘在了阳光的尘埃下,我就知道要到达比利时西北部小城布鲁日了。
可别想当然地问当地人“说法语吗”,如果是那样,接下来你最可能就是接受一堂历史课,被告知佛莱芒语与这座中世纪小城的精神纽带。当地人都对十四五世纪布鲁日所担当的艺术革新之地与欧洲重要商埠深以为豪;同时更对这座小城的商业价值在前300年内被忽略感到庆幸——正是被商业“遗忘”,才有了今日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建筑与河道原貌,还有被供奉着的中世纪尼德兰画派著作。
每一个中世纪小城,都避不开一笔维京人侵略史,今日游客眼内的小桥流水古堡婀娜,其实每个旮旯都刻记着弱肉强食的标本。布鲁日西南边的法国北部小城里尔,老欧洲的颜色越发庄重沉稳。里尔经历过从维京人到西班牙人的统治时代,再到法国及纳粹德国的伤痕。抵达的那个火车站就叫“佛兰德斯”,中古佛莱芒文化的版图隐约浮沉。
布鲁日没有杀手
这两年到布鲁日来的游客剧增,更直接的原因是一部名叫《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的电影。这部黑色幽默片由始至终以风光明信片的角度勾画这个小城的冬日,自上映以来就不断诱惑着“唯美派欧洲小城体验者”的步履。
布鲁日新建的火车站虽然如此现代,但推门走进车站里的一家咖啡馆,烟雾弥漫之中你看见长衫马褂的老派人,喝红酒、啤酒,或者戴着礼帽在用笔写信,“老欧洲”的感觉马上就会回来。
在《杀手没有假期》里出现过的场景和景点,如今已成为布鲁日一项独立的主题旅游路线。但其实进入古城之内,偶尔被布鲁日著名的蕾丝与巧克力店引开注意力,尝一个香喷喷的特色华夫饼,然后再回过神来慢慢踱步,自行发现夹藏在里弄之间的电影镜头,比被导游牵着有意思多了。
开头,少了像电影结尾那样静静飘下的雪。可是第二日,冰雹忽至,看着13世纪铺下的石板路在十分钟内就铺上了糖霜一样的雨夹雪。重新出发时,河道旁已是一马平川的白茫茫。来不及在短袖衫外套上暖衫的咖啡馆侍应横穿过马路,划过一道不协调的速度变化。走过到达了两位“杀手”游船的杨·凡·艾克雕像附近,不同色彩的文艺复兴尖顶建筑傍河而立。阳光下细致的光影变化,令人联想到作为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人物,艾克对色彩与透视技巧的大胆探索。他在15世纪为佛兰芒画派带来的从原始到世俗画的变化,也曾给世界带来过意料之外的“不协调”但耳目一新的感觉吧。
除此之外,一切都像这个未遭时光破坏的城市一样,在旧日里沉睡。傍晚回到朋友艾尔莎的家,她与另一位50岁开外的同龄女性在聊天。两人的孩子都成人,两人都刚离婚。她们说,布鲁日民风保守,就是独自旅行的家庭主妇,也会遭受同代人怪异的打量。但艾尔莎与朋友也代表了一部分中年女性:儿女长大了,越发感觉“嫁人生小孩是幸福的保障”并非真理,她们开始意识到“是时候要过自己的生活”,要挣脱旧式家庭模式,离开丈夫,自己买房子住。下一步,是环游世界。
里尔的“血气方刚”
与沉睡保守的布鲁日相比,模样相近的邻城里尔激烈得判若天地。
第一夜在里尔,与朋友尼克拉斯在佛兰德斯火车站对面的酒吧里喝了两扎鲜美的自酿啤酒后,就由担任里尔市政府税务官的他领着,游了一遍“最能体现里尔社会民主党人情怀”的地点。法国也许是欧洲最令移民群体拥有归属感的国家了:尼克拉斯是移民后代,父母来自阿尔及内亚,但像众多移民第二代,他们的“法国人”身份已自然得到认同。
一边穿行在三个世纪前西班牙人留下的彩色老楼间,尼克拉斯一边向我普及里尔市长、社会党人玛蒂娜·奥布里(Martine Aubry)“为人民服务”的轶事。比如,他带我到一处貌似私家庭院的新楼群内,告知这里混居着有钱的资本家与无产阶级——后者是受玛蒂娜发起的福利政策所赐。尼克拉斯很自豪,说里尔大概是全法国最注重减灭贫富差距的城市了。
当时正值法国政府刚通过了推迟退休年龄的新政。尽管如此,第二日,里尔还是照旧有罢工游行。午后我赶去游行起点“巴黎门”前时,碰见了前夜一同在酒馆里饮自酿鲜啤的里尔市长第一“师爷”巴达赫,这位观点鲜明的社会主义者为此告假跑去加入了干人队列,肩上贴着以玫瑰与拳头为象征的社会党徽章。巴达赫抗议的观点是,政府应该去征收“有钱人资本家”们更高的税,而不应以百姓“懒惰”为名,延迟退休年龄。
与巴达赫有同感的不在少数。队列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人用自家拖把撑起标语,有人一路捏着燃烧的烟花,有人头戴萨科齐头套耍宝。当沿街维持秩序的警察示意路人车辆为罢工队列让路的当儿,这个专门给里尔市长写演说词的巴达赫提起,法国人一向“反骨”勇于对权威说“不”,是因为法兰西“有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传统”。
法国大革命固然是张扬独立精神的源头。但当朝着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里尔市政厅的红色钟楼走去,你会发现“血气方刚”根本就是里尔的建城之本。钟楼是比利时与法国地区象征佛兰德斯城市与公民之独立精神的典型建筑,里尔市政厅钟楼的柱上镌刻着两个雕像:Lyderic and Phinaert。故事发生在公元620年,当地霸主Phinaert打家劫舍,杀害了从邻城经过的王子,王子待产的妻子逃到了森林中一个隐士家里,生下儿子后离世。隐士以自己的名字Lvderic为新生儿洗礼,饮鹿奶长大的Lvderic几番周折找到了Phinaert一报杀父之仇,并接收了霸主的领地,于公元640年建下里尔城。
看着千人队列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就算只是看客,我的发梢也染了一层硫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