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在培养孩子读书这个问题上同样如此。许多事实证明,早期教育更准确地说是五岁之前的教育,于一个人的成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晚,效果就越不好。
在此,并不是否定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比之下,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仅能够为孩子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而且拥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关键在于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占得的先机,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说更当如此。
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他们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周围的一切都成为他们感知学习的对象。这时,父母就应当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教育者,而首先是一位阅读者,阅读可以不是为了自己,但必须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对阅读抱以极大的热情,而决不能敷衍塞责。在孩子还无法拿起书籍之前,父母可以为孩子定时朗读童话故事、儿童歌谣和诗歌等。更进一步,父母不仅为孩子读书,更要潜心读自己的书,父母应当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表明,书籍当中有一种美好的东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并非是谦虚,我并不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却是一位做事认真的人。当孩子还在咿呀学语时,我正好在参加大学自学考试,并没有将培养孩子读书作为自己看书的目标,只是自然而然地一边看护孩子一边看书。现在看来,正是由于这一点而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说句心里话,那才是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最大的收获。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那稚嫩笨拙的小手竟然捧起了我那段时间一直阅读的自考书籍,尽管那本书对于儿子来说有些沉重,但他仍然吃力地端了起来,还装模作样地读着。再仔细一看,他的确是将书拿倒了!不过他那可爱的样子,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再后来,作为父母,我们也就比较自觉地为儿子读一些短文和诗歌。令人欣喜的是,儿子也对书籍特别是文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对于文字表现出特有的敏感。一天中午,他竟然指着电视上面的“中午”两个字说“牛中”,这大概是两岁时的事情。从此,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文字都成了儿子学习的内容,店铺招牌、各种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上面的文字都慢慢被儿子学会了。那时,每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他便会问我们那是什么,然后,我们只是告诉他一遍,他便记住了。记得三岁那年,他已经能认识公共汽车上面的“烟台舒驰”四个字。有一种止咳糖浆叫“蜜炼川贝枇杷膏”的,儿子竟然反过来读作“膏杷枇贝川辣蜜”,只是将“炼”读成了“辣”,惹得当时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到了四岁时,一般的儿童读物儿子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其实,那时,我们对儿子学习认字,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也没有任何计划,只是顺其自然,满足他的兴趣。现在看来,那种做法是正确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识字和读书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如果忽视了孩子兴趣的培养,以伤害孩子的兴趣为代价,所有的教育终将是徒劳的。
这也就是说,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这一问题上,家长也包括教师,不要过于功利,否则我们的教育无论如何成功,也会很快中途夭折。这就涉及孩子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效果的评判了。
孩子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在阅读,是否喜欢读书。阅读内容是随着孩子阅读量的积累,随着他们是非观念的逐渐形成而日益趋于完善的。当然,在孩子拿起第一本书之前,父母可以将孩子值得一看的又适合他们看的书摆放在家里适当的位置,而不是硬要塞到他们手里。
想让孩子拿起书本阅读,关键是父母要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而首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先拿起书本阅读,其他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一问题上,“孟母三迁”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而一旦孩子对于书本产生一种痴迷的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效果便是不言自明指日可待的,孩子们会自觉去寻找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家长过多干涉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也一定是成功的,书籍也就必然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在此,并不是否定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比之下,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上,家长不仅能够为孩子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而且拥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关键在于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占得的先机,对于孩子的阅读来说更当如此。
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他们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周围的一切都成为他们感知学习的对象。这时,父母就应当成为一个高度自觉的教育者,而首先是一位阅读者,阅读可以不是为了自己,但必须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对阅读抱以极大的热情,而决不能敷衍塞责。在孩子还无法拿起书籍之前,父母可以为孩子定时朗读童话故事、儿童歌谣和诗歌等。更进一步,父母不仅为孩子读书,更要潜心读自己的书,父母应当用自己的行动向孩子表明,书籍当中有一种美好的东西,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并非是谦虚,我并不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却是一位做事认真的人。当孩子还在咿呀学语时,我正好在参加大学自学考试,并没有将培养孩子读书作为自己看书的目标,只是自然而然地一边看护孩子一边看书。现在看来,正是由于这一点而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说句心里话,那才是自己参加自学考试最大的收获。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那稚嫩笨拙的小手竟然捧起了我那段时间一直阅读的自考书籍,尽管那本书对于儿子来说有些沉重,但他仍然吃力地端了起来,还装模作样地读着。再仔细一看,他的确是将书拿倒了!不过他那可爱的样子,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再后来,作为父母,我们也就比较自觉地为儿子读一些短文和诗歌。令人欣喜的是,儿子也对书籍特别是文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对于文字表现出特有的敏感。一天中午,他竟然指着电视上面的“中午”两个字说“牛中”,这大概是两岁时的事情。从此,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文字都成了儿子学习的内容,店铺招牌、各种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上面的文字都慢慢被儿子学会了。那时,每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他便会问我们那是什么,然后,我们只是告诉他一遍,他便记住了。记得三岁那年,他已经能认识公共汽车上面的“烟台舒驰”四个字。有一种止咳糖浆叫“蜜炼川贝枇杷膏”的,儿子竟然反过来读作“膏杷枇贝川辣蜜”,只是将“炼”读成了“辣”,惹得当时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到了四岁时,一般的儿童读物儿子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其实,那时,我们对儿子学习认字,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解,也没有任何计划,只是顺其自然,满足他的兴趣。现在看来,那种做法是正确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教育孩子识字和读书的问题上,同样如此。如果忽视了孩子兴趣的培养,以伤害孩子的兴趣为代价,所有的教育终将是徒劳的。
这也就是说,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这一问题上,家长也包括教师,不要过于功利,否则我们的教育无论如何成功,也会很快中途夭折。这就涉及孩子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效果的评判了。
孩子读什么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在阅读,是否喜欢读书。阅读内容是随着孩子阅读量的积累,随着他们是非观念的逐渐形成而日益趋于完善的。当然,在孩子拿起第一本书之前,父母可以将孩子值得一看的又适合他们看的书摆放在家里适当的位置,而不是硬要塞到他们手里。
想让孩子拿起书本阅读,关键是父母要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而首要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先拿起书本阅读,其他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一问题上,“孟母三迁”或许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而一旦孩子对于书本产生一种痴迷的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效果便是不言自明指日可待的,孩子们会自觉去寻找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家长过多干涉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也一定是成功的,书籍也就必然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