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DNA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或帕尼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运用ctDNA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tDNA浓度以及靶向捕获测序及分析22个EGFR通路相关基因。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治疗前后血浆ctDNA浓度。(3)血浆ctDNA中EGFR通路相关基因变异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

结果

(1)治疗情况:9例患者中,6例行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3例行帕尼单克隆抗体单药治疗。9例患者行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后,1例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6例最佳疗效为疾病稳定,2例治疗后疾病进展。(2)治疗前后血浆ctDNA浓度:9例患者治疗前ctDNA浓度为1.7~25.0 μg/L,个体差异较大。9例患者ctDNA浓度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变化:1例部分缓解时ctDNA浓度升高;6例疾病稳定时5例ctDNA浓度降低,1例升高;9例疾病进展时4例ctDNA浓度降低,5例升高。(3)血浆ctDNA中EGFR通路相关基因变异情况:①9例患者中,2例治疗后疾病进展时RAS/RAF基因突变,1例NRAS Q61H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突变丰度分别为17.8%和5.2%;1例KRAS G13D基因突变(治疗前ctDNA检测出突变丰度为5.1%),疾病进展时突变丰度达到16.7%。②7例患者治疗前ctDNA中检测出TP53基因突变,治疗后5例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其中4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1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升高;5例由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发展为疾病进展时,其中4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升高,1例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2例治疗后疾病直接进展时TP53基因突变丰度下降。③2例患者存在SMAD4基因突变。④EGFR、PIK3CA、AKT1、ERBB2、PTEN、STK11、MAP2K1、ALK、DDR2、CTNNB1、MET、FBX7、FGFR3、NOTCH1、ERBB4、FGFR1、FGFR2基因为内含子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未纳入分析。(4)随访和生存情况:9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9例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死亡。

结论

转移性结直肠癌行EGFR单克隆抗体治疗时监测ctDNA,发现RAS/RAF基因存在变异现象。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单发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成人单发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分型等。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和骨折部位。结果A组4 779例,B组1 708例,A组成人单发跖
肢体筋膜间隔综合征可引起筋膜室内神经、肌肉缺血,代谢产物淤积,直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损害肢体功能。对成人及儿童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临床体征及筋膜室内压力测定尤为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对急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5例采用S2AI置钉治疗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41~61岁,平均54.8岁;将患者术前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并在术中使用导航模板辅助S2AI螺钉置入;术后复查患者骨盆CT、Mimics重建后观察图像中螺钉与骶骨及
目的评价缩短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禁食水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90例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以病房为单位分为试验组(69例)和对照组(121例)。试验组术前6 h禁食,术前2 h口服麦芽糊精果糖饮品,之后禁饮;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即可进水,进水2 h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前1 d夜间12点以后禁食水,术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不限制进水,
目的探讨在外固定支架的作用下,通过"手风琴"技术操作治疗长骨肥大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或单边延长式外固定支架行牵张-压缩-牵张的"手风琴"操作治疗的13例肥大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4.6岁;股骨中段5例,股骨髁上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中下段3例。术中对骨断端不切开,局部不植骨,直接安装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对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意义,以及指导手术时机和预防切口感染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00例闭合性骨折患者资料,男52例,女48例;年龄24~76岁,平均45岁;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4例,胫骨平台骨折19例,髌骨骨折25例,pilon骨折8例,胫腓骨中段骨折22例,跟骨骨折12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测定术前及术后
目的探讨3D显微镜下经口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A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采取3D显微镜下经口入路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2例IAD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5~54岁,平均37.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寰齿间距(ADI)、
胰腺导管腺癌预后一直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5%,化疗领域的进展将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中位生存时间延长。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仍充满挑战,需多学科团队共同制订治疗方案。令人欣慰的是,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的胰腺导管腺癌对化疗良好的反应性及转化手术率的增高。近期几项研究结果显示:对初始不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行转化治疗后,外科手术可获得更高的切除率(20%~61%)、更高的R0切除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