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是改进学生英语发音的基础课程。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学英语系145名学生的调查访谈,对语音课程的开设的必要性、师资、设施和方言影响等进行了探究,并对进一步改进语音课程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语音课程 课程质量
一、研究背景
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是改进学生英语发音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形成正确和地道的语音语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各大学普遍开设语音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语音进行训练和纠正。但是,由于语音学习的特殊性,受开设模式、师资水平、设备及学生基础等影响较大。基于此,我们对某大学英语系的学生进行语音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语音课程改革和改进提供借鉴。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系学生对语音课程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调查:(1)语音课的必要性和效果;(2)语音课的课时、师资、设施等情况;(3)学生对多媒体语音教学的接受程度;(4)方言对语音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某大学英语系2005级至2008级的本科生共145人,其中2008级25人,2007级35人,2006级55人,2005级30人。男生26人,女生119人,基本符合全系的男女生比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跟踪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网上调查和实际调查相结合,对语音课程前后学生纠音效果进行分析。从问卷反映的问题中对愿意继续协助调查的学生中选择5人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并对语音课教师进行了采访。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一)语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效果。
该系英语系的学生生源来源广,遍布全国各地,且农村和中小城镇生源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时大多忽视了语音方面的学习,因此,有高达95%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很重要也很必要”,其余5%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很重要但是没有必要开设课程”。有同样比例的被试认为练习语音是出于“练就地道的发音”的原因。由此可见,学生对语音课程有较高的期待,并且希望能在语音课上学有所获。
但是,从语音课程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超过一半(52%)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有一定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语音水平”,而分别有14%和33%的被试认为该课程“作用不大,在实际交际中用不上”和“作用很大,自己的语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见,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语音课程的训练,使自身的英语语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课时、教材、师资和考核。
目前,该系语音课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共32课时,一般集中在开学的头一个月,并和综合英语课程结合,每周8课时。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8%的被试认为课时适中,57%的被试认为课时不够,还应该增加相关的课时或者课程。
教材是被试觉得最有必要进行改进的方面。该系现在使用的语音课教材是《英语语音练习》(韦会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该书的教学特点是从音标到单词,再到短语、句子、会话以及日常交际。62%的被试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形式不够新颖活泼”,19%的被试认为“内容有待改进”,其余19%的被试对形式和内容都不满意。
师资方面,语音课程强调课上教师指导和课下学生复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课上教师即为该班级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课下每班配备一名助教,为英语系研究生,每天按时指导该班学生的语音。对于语音教师和助教的作用,大多数的被试都表现出积极的看法。约90%的被试认为语音教师作用“很重要”或“能提供指导”,72%的被试认为助教的作用“很重要”或“能提供一定指导”。而关于语音课教师自身的英语语音情况,有38%的学生认为很好,57%的学生认为较好,其余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语音老师的语音不标准。
语音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是基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期末考核是由两至三位教师组成考评团,对学生的语音情况进行考核。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音标考核和篇章考核。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考评方式存在意见,认为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太少和易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成绩。
(三)多媒体与语音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音教学是时下许多高校采取的语音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利用视听材料,向学生呈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有7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促进语音教学,另外2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可见,多媒体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该院在多媒体语音建设上投入很大,建立了“数字资源中心”,提供了大量外语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对此也受益良多,有95%的学生认为其对提高语音水平有帮助。但是,对于在语音课程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有90%的学生认为使用得还不是很充分,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对于使用多媒体进行的课堂及课外活动,如电影配音、外文歌会等训练形式,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有81%的学生认为其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好方法”,另外1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可见,学生对于形式活泼、新颖的学习形式有很大的兴趣。
(四)方言与语音教学。
该系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方言的环境中成长的,因此方言对于他们的语音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包括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例如,大多数操四川方言的学生在区别/n/和/l/发音方面存在困难,而操北京方言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在语音教学中注重方言这一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薄弱环节的发音问题,从而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90%)认为有必要在语音课上讲解汉语方言与英语语音差异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语音学习,也有一小部分学生(10%)认为没有必要讲解。另外,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语音课能有效克服“乡音”给英语语音造成的不利影响,这表明,语音课对于改正学生“乡音”有着重要作用。
四、改进措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语音教学,学生的语音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语音课程对于英语系的学生来说,很有开设的必要。但是,有的学生认为,语音课程的潜力并没有完全挖掘,教师和学生都还要从很多方面进行努力,对语音课程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重视教材,开展多媒体教学。
语音教学是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教材起着辅助和提纲的作用。该系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有其自身的长处,如层次清晰、指导性很强。但是,这本教材形式过于单一,使原本就单一的语音学习更加枯燥。所以,选择一本形式更加活泼、集听说于一体的教材是学生们的期望。同时,将教材、训练与多媒体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原声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语音学习。
(二)语音课与听力课、口语课相结合。
语音课形式单一,并且集中在开学头一个月,一些学生(23%)在考试之后就不再进行复习,使得该课程缺乏一种经常性的复习和巩固。因此建议,不论在开设语音课的时候还是高年级时,都要将语音课与听力课相结合,听说能力一起训练;同时,将语音课与口语课有效结合,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三)重视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褚金丽(2008)指出:“教师应当特别关注中国学生当中典型的错误发音以及学生家乡的地方音对其英语发音的影响,并在教学中对这些典型的错误发音重点进行错误辨析。”学生的方言背景对其英语语音学习和普通话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方言对于学生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根据不同方言区学生的发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褚金丽.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自我纠错和监控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10):49-52.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005127003
关键词: 英语专业 语音课程 课程质量
一、研究背景
英语专业的语音课程是改进学生英语发音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形成正确和地道的语音语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各大学普遍开设语音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语音进行训练和纠正。但是,由于语音学习的特殊性,受开设模式、师资水平、设备及学生基础等影响较大。基于此,我们对某大学英语系的学生进行语音课程的开设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语音课程改革和改进提供借鉴。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系学生对语音课程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重点调查:(1)语音课的必要性和效果;(2)语音课的课时、师资、设施等情况;(3)学生对多媒体语音教学的接受程度;(4)方言对语音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某大学英语系2005级至2008级的本科生共145人,其中2008级25人,2007级35人,2006级55人,2005级30人。男生26人,女生119人,基本符合全系的男女生比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跟踪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网上调查和实际调查相结合,对语音课程前后学生纠音效果进行分析。从问卷反映的问题中对愿意继续协助调查的学生中选择5人进行跟踪调查和访谈,并对语音课教师进行了采访。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一)语音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效果。
该系英语系的学生生源来源广,遍布全国各地,且农村和中小城镇生源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时大多忽视了语音方面的学习,因此,有高达95%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很重要也很必要”,其余5%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很重要但是没有必要开设课程”。有同样比例的被试认为练习语音是出于“练就地道的发音”的原因。由此可见,学生对语音课程有较高的期待,并且希望能在语音课上学有所获。
但是,从语音课程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超过一半(52%)的被试认为语音课程“有一定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语音水平”,而分别有14%和33%的被试认为该课程“作用不大,在实际交际中用不上”和“作用很大,自己的语音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见,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语音课程的训练,使自身的英语语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课时、教材、师资和考核。
目前,该系语音课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共32课时,一般集中在开学的头一个月,并和综合英语课程结合,每周8课时。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8%的被试认为课时适中,57%的被试认为课时不够,还应该增加相关的课时或者课程。
教材是被试觉得最有必要进行改进的方面。该系现在使用的语音课教材是《英语语音练习》(韦会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该书的教学特点是从音标到单词,再到短语、句子、会话以及日常交际。62%的被试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形式不够新颖活泼”,19%的被试认为“内容有待改进”,其余19%的被试对形式和内容都不满意。
师资方面,语音课程强调课上教师指导和课下学生复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课上教师即为该班级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师,课下每班配备一名助教,为英语系研究生,每天按时指导该班学生的语音。对于语音教师和助教的作用,大多数的被试都表现出积极的看法。约90%的被试认为语音教师作用“很重要”或“能提供指导”,72%的被试认为助教的作用“很重要”或“能提供一定指导”。而关于语音课教师自身的英语语音情况,有38%的学生认为很好,57%的学生认为较好,其余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语音老师的语音不标准。
语音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是基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分。期末考核是由两至三位教师组成考评团,对学生的语音情况进行考核。期末考核分为两部分:音标考核和篇章考核。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考评方式存在意见,认为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太少和易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成绩。
(三)多媒体与语音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音教学是时下许多高校采取的语音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利用视听材料,向学生呈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音和语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有7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促进语音教学,另外2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可见,多媒体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该院在多媒体语音建设上投入很大,建立了“数字资源中心”,提供了大量外语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对此也受益良多,有95%的学生认为其对提高语音水平有帮助。但是,对于在语音课程中的多媒体使用情况,有90%的学生认为使用得还不是很充分,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对于使用多媒体进行的课堂及课外活动,如电影配音、外文歌会等训练形式,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有81%的学生认为其是“提高语音水平的好方法”,另外19%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可见,学生对于形式活泼、新颖的学习形式有很大的兴趣。
(四)方言与语音教学。
该系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方言的环境中成长的,因此方言对于他们的语音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包括正迁移作用和负迁移作用。例如,大多数操四川方言的学生在区别/n/和/l/发音方面存在困难,而操北京方言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在语音教学中注重方言这一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薄弱环节的发音问题,从而提高英语语音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90%)认为有必要在语音课上讲解汉语方言与英语语音差异的相关知识以促进语音学习,也有一小部分学生(10%)认为没有必要讲解。另外,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语音课能有效克服“乡音”给英语语音造成的不利影响,这表明,语音课对于改正学生“乡音”有着重要作用。
四、改进措施
通过一个学期的语音教学,学生的语音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语音课程对于英语系的学生来说,很有开设的必要。但是,有的学生认为,语音课程的潜力并没有完全挖掘,教师和学生都还要从很多方面进行努力,对语音课程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重视教材,开展多媒体教学。
语音教学是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教材起着辅助和提纲的作用。该系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有其自身的长处,如层次清晰、指导性很强。但是,这本教材形式过于单一,使原本就单一的语音学习更加枯燥。所以,选择一本形式更加活泼、集听说于一体的教材是学生们的期望。同时,将教材、训练与多媒体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原声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语音学习。
(二)语音课与听力课、口语课相结合。
语音课形式单一,并且集中在开学头一个月,一些学生(23%)在考试之后就不再进行复习,使得该课程缺乏一种经常性的复习和巩固。因此建议,不论在开设语音课的时候还是高年级时,都要将语音课与听力课相结合,听说能力一起训练;同时,将语音课与口语课有效结合,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三)重视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褚金丽(2008)指出:“教师应当特别关注中国学生当中典型的错误发音以及学生家乡的地方音对其英语发音的影响,并在教学中对这些典型的错误发音重点进行错误辨析。”学生的方言背景对其英语语音学习和普通话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方言对于学生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根据不同方言区学生的发音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纠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褚金丽.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自我纠错和监控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10):49-52.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号:00512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