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错误来源于学习实践的过程,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若是能够把握教学时机,换一种角度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探索创新的机会,使得学生的学习错误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错误;潜在价值
  学习错误来自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同时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之一,能够准确地将学生学习的状况反映出来。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提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而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利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对错误进行预设,从而有效利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资源,并在课后对错误资源进行反思,把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个重要机会,使得错误转化为理想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努力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课前预设错误资源
  普罗塔戈曾说:“头脑并不是容器,所以不需要被填满,而是一个火把,只需要被点燃。”也就是说,教师就是要用知识的火焰来点燃学生的火把,对课前预设进行合理规划便是“生火”的前提。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或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判,由此提升预设整体的包容性以及自由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以《倍数与基因》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可能容易混淆,在经过了部分讲解后,笔者针对概念辨析预设了如下题目,引导学生判断对错。1.因为0.4×5=2,所以2是0.4、5的倍数,0.4、5是2的因数;2.因为25×3=75,所以75是倍数,25和3是因数;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以下为学生进行辨析的过程:
  生1:第一题应该是对的,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
  生2:我觉得第一题应该是不对的,倍数和因数应该是对于非零自然数所定义的;
  生3:我认为上一位同学说的完全正确,0.4属于小数,不是自然数。
  生1:我明白了,第一题应该是错的,第二题也不对,75确实是25和3的倍数,但是必须要一起说,不能分开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教师根据经验预设三道学生容易出错的判断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讨论,从而真正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一开始出现错误的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辨析,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错误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
  二、课中捕捉错误资源
  课堂教学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产生错误是正常现象。若能够将错误进行准确的捕捉,并经过加工和处理引入课堂教学实践,错误便能够成功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重要的价值。
  以《画角》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将120°的角画成60°。但并没有立马纠正这些错误,而是点名邀请一名犯错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一边画角的过程,并提问:“这位同学画得对吗?”立刻有学生举手发言:“他画得不对,量角器读数的方向不对。”笔者又立刻问道:“那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呢?”学生们听到问题,便开始热烈地探讨,有学生认为,画完以后分析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可以对自己画的角进行检查;还有学生认为,画完可以验证一下是否正确,画错的角和正确的角相加等于平角……笔者对他们的回答表示肯定,继续提问:“如果没有量角器,只用三角尺,你们能画出150°的角吗?”学生们积极回应,迅速开始思考怎么画。
  如果学生说出了错误的看法,不需要立即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应该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使得学生自己明白错误的原因,并鼓励学生相互发现错误,教师对错误的改正进行补充和改善。经过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三、课后反思错误资源
  教学反思为教师在课后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并检验是否存在错误或不妥之处,从实质上来说属于对教学进行的反省。教师的思考中心为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学习错误,通过回忆教学实践的过程,充分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通常可以从中得出对教学有益的理性认识,从而转化为高效率的实践方案。
  以《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本来笔者希望利用贴瓷砖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给出两种列式方法,并进一步思考两个方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能够引出乘法分配律的定義。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过程错误频出,比如,随意加括号,导致算式的含义改变。因此,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更加精彩的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笔者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设计,提出“甲和丙是好朋友,乙和丙也是好朋友”,引导学生将其描述的更为简单,由此让学生逐渐认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含义。与丰富的素材相结合,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不断思考,实现知识的内化。随后,再设置另一情境:学校即将开展运动会,有三个班级都想购买班服,一班买了25件,二班买了30件,三班买了15件,每个班各花了多少钱?并要求学生以三种方式进行回答,同时解释算式的含义。学生通过思考列出三个算式,最终得到相同的结果。由此能够获得如下三组等式:(45+55)×25=45×25+55×25,(60+30)×30=60×30+30×30,(55+
  50)×15=55×15+50×15。再进一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路来总结以上等式的共同点。这些特点便是乘法分配律的基础,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此一来,获得的教学成果较为理想,在后续的训练中,学生在加法与乘法中弄错顺序的错误明显减少。
  针对错误而言,教师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对错误加以利用,挖掘其中的价值,科学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纠正,从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2]何泳梅.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分析及资源利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3]芮金芳.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学与管理,2007(14).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明确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目标框架以及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本文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意见,在劳动教育校园物象化、班级劳动教育制度化、劳动习惯养成主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家庭劳动要求常态化等五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初显成效。  【关键词】劳动教育;物像化;制度;习惯养成;劳动课
期刊
【摘要】“中国梦”也是“体育梦”,新时代我国需要注重发展学校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步伐。目前,学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优势表现在物力资源丰富、教师专业性强、后勤保障工作到位、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不足,例如,体育设施落后、体育教育观念陈旧、学校体育发展的市场化趋势不明显、学生的参与度低等。认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尤为重要
期刊
【摘要】数感是关于数量关系、数与量、计量结果的估计等一些方面的感悟。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是小学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将量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小学生构建初步表象,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物与量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估算和测量,在数学上全面理解量,最终形成量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估算  一、研究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明:“数感是关于数量关系、
期刊
【摘要】作文可以综合体现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良好的写作习惯既可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提升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加强小学生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小学生在开展习作时可以很好地促进智力的开发,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本文就实际教学当中的一些体会,简要阐述一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师;习作;小学生  小学
期刊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时期。本文以《克和千克》课例为例,浅谈对数感的理解,以及从不同方面提出对数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  素质教育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当今的重要话题。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素养。有研究表明,小学数学低年级是数感培养的敏感期和关键期。
期刊
【摘要】课后习题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课后习题,能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课后拓展能力,实现师生“双赢”,共同发展。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为例,探讨课后习题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使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后习题;高效课堂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
期刊
【摘要】只有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时期,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之中成为教育界的发展方向,并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传统艺术审美能力,本文则主要对河源客家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学与小学音乐课堂相融合进行研究。  【关键词】源客家传统文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能够轻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融合,引导学生去学习了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教育领域也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线上教学正逐步趋于常态化。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线上优质资源的利用不仅极大范围地开阔了小学生原本狭窄的视野,更使得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将课本知识以线上与线下灵活衔接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好地吸收,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
期刊
【摘要】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学校或地方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来设定范围与方向,本文研究师生所在地的广府地域、人文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并以广府文化为基础探讨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架构、开发原则和实施模式,以达到文化与课程有效整合的目的。  【关键词】广府文化;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广府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是以广州为发展中心,范围涉及珠江三角洲等多地的粤式文化。它与潮汕、客家等其它岭南文化不
期刊
让学生享受写作,快乐作文,让学生的作文童心飞扬,童趣妙生,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现实总是那样尴尬:一提起作文,学生就会皱眉,往往在一堂课的时间内,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要么写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再不就是前言不搭后语,杂乱无章。其实,笔者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也觉得作文是件好玩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觉得作文好玩?作为一名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