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漂之后有横漂 继“北漂”之后,曾有过“南漂”——代指全国各地去横店等南方城市闯荡的人。但随着横店的一家独大,这个词很快变成了“横漂”——横冲直撞在东方好莱坞的人。
最早有“横漂”这个概念,大约在2001年。彼时,横店刚刚造起几座大的景区,有一些剧组过来拍戏。当年懵懵懂懂漂到横店的人,如果现在还留在横店的话,已经是十三四年的老横漂了。
2003年,原横店集团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年,演员公会成立了。对所有的横漂群演来说,横店之所以比起其他影视基地是一个更好的去处,正因为它有这个坐落在大智路上的“演员公会”。
据说北漂的群演,即使你是在八一厂门口,或者北京电影学院里面找到所谓的“经纪公司”,最终也很可能让人榨干随身财物,被带往怀柔的小村庄,睡在大通铺,平均半个月打一次群架,演戏一年下来拿不到一毛钱。小村落里形似黑社会的帮派统治是半公开的秘密,八一厂门口的群头组织也早让公安取缔了。
而在横店,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群演进到镇里,先去公会开工作联系单,拿着联系单去派出所开暂住证,再去公会办演员证,花10块钱就能名正言顺地当上演员。
不过,有证在手并不等于上岗,有没有戏演,还要看群头带不带你玩。2013年公会改革之前,横店有大大小小的群头。2013年改革之后,群头的权力被削减,公会的权力变得更大。从前的“群头”也都变成了现在的“现场管理员”,竞聘上岗,上面还有公会的“协拍经理”和总经理加以管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每个月5号和21号群演在公会门口排队拿“当票”领工资的场面不见了,薪水会每个月分两次自动打到群演的银行账户里去。而这次的改革也使得群众演员的收入有所增长。现在的行情是:最底层的群演,一天八小时48元;接着是群特,就是群众特约,80元一天;然后就是特约,150-300元之间的都叫小特,400-800元的是中特,800元以上的就是大特。
到处都有路人甲 现在,横店有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以河南人和东北人居多。横店本地居民之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人正在从事与影视相关的服务行业。
“横漂”显然不只是群演,但许多“横漂”到了横店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却很可能正是群演。目前,常驻横店的群演、也就是“路人甲”们,有2000人之多。
路人甲的来历许许多多,有些是放假的学生来过一把明星瘾——这些人大都在拍了一两次戏后不辞而别,有些还穿走了剧组的戏服,猛发朋友圈。搞得演员公会决定:每年七八月份停办演员证。
富二代当然也有来做演员梦的,还有辞去高收入工作来重启人生的。但走在横店大小街道上,规模最大的路人甲们,其实和各地的小镇青年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所有重要的影视角色都在北京选,次要的才来横店就地拉人,而横店的戏来来回回也都是宫廷、抗战……要做明星梦,横店只是个跳板,机会比北京更渺茫。电影《我是路人甲》里,横店镇上那个重新走动起来的钟摆,在实际生活中,指针还是始终停留在8点19分。
但如果只求简单生存,那么生活在横店并不艰难——到处都是廉租房,150块就能住一个月,500块的还能有淋浴、空调和网络。每个月当上几回“人肉背景板”,就够吃用开销。大太阳下穿着盔甲拍戏固然辛苦,但也“再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比这个更舒服——一天就拍几个镜头,没事树荫下一躺,是个人都能干”。
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想做下一个王宝强,但内心的潜台词却可能是“红不了也没关系”。如果缺少学历,又没有多少上进心,不愿意吃苦,即使换一个城市漂,去那些世界500强的血汗工厂过朝九晚五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也未必就比在横店呆着强。“上哪儿打工,也都是在同一个太阳下晒。”
而横店,相比更多的穷山恶水,至少是有大米饭吃。比起血汗工厂,这里也显得更有人情味——路人甲和路人乙同病相怜,能帮就帮。还有人拜师学艺,师兄弟和睦互助。假使遇到潜规则又不愿意接受,随时可以转头离开——就因为这里是横店,每天都有人来,也每天都有人走。
摘自《新民周刊》
最早有“横漂”这个概念,大约在2001年。彼时,横店刚刚造起几座大的景区,有一些剧组过来拍戏。当年懵懵懂懂漂到横店的人,如果现在还留在横店的话,已经是十三四年的老横漂了。
2003年,原横店集团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年,演员公会成立了。对所有的横漂群演来说,横店之所以比起其他影视基地是一个更好的去处,正因为它有这个坐落在大智路上的“演员公会”。
据说北漂的群演,即使你是在八一厂门口,或者北京电影学院里面找到所谓的“经纪公司”,最终也很可能让人榨干随身财物,被带往怀柔的小村庄,睡在大通铺,平均半个月打一次群架,演戏一年下来拿不到一毛钱。小村落里形似黑社会的帮派统治是半公开的秘密,八一厂门口的群头组织也早让公安取缔了。
而在横店,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群演进到镇里,先去公会开工作联系单,拿着联系单去派出所开暂住证,再去公会办演员证,花10块钱就能名正言顺地当上演员。
不过,有证在手并不等于上岗,有没有戏演,还要看群头带不带你玩。2013年公会改革之前,横店有大大小小的群头。2013年改革之后,群头的权力被削减,公会的权力变得更大。从前的“群头”也都变成了现在的“现场管理员”,竞聘上岗,上面还有公会的“协拍经理”和总经理加以管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每个月5号和21号群演在公会门口排队拿“当票”领工资的场面不见了,薪水会每个月分两次自动打到群演的银行账户里去。而这次的改革也使得群众演员的收入有所增长。现在的行情是:最底层的群演,一天八小时48元;接着是群特,就是群众特约,80元一天;然后就是特约,150-300元之间的都叫小特,400-800元的是中特,800元以上的就是大特。
到处都有路人甲 现在,横店有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以河南人和东北人居多。横店本地居民之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人正在从事与影视相关的服务行业。
“横漂”显然不只是群演,但许多“横漂”到了横店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却很可能正是群演。目前,常驻横店的群演、也就是“路人甲”们,有2000人之多。
路人甲的来历许许多多,有些是放假的学生来过一把明星瘾——这些人大都在拍了一两次戏后不辞而别,有些还穿走了剧组的戏服,猛发朋友圈。搞得演员公会决定:每年七八月份停办演员证。
富二代当然也有来做演员梦的,还有辞去高收入工作来重启人生的。但走在横店大小街道上,规模最大的路人甲们,其实和各地的小镇青年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所有重要的影视角色都在北京选,次要的才来横店就地拉人,而横店的戏来来回回也都是宫廷、抗战……要做明星梦,横店只是个跳板,机会比北京更渺茫。电影《我是路人甲》里,横店镇上那个重新走动起来的钟摆,在实际生活中,指针还是始终停留在8点19分。
但如果只求简单生存,那么生活在横店并不艰难——到处都是廉租房,150块就能住一个月,500块的还能有淋浴、空调和网络。每个月当上几回“人肉背景板”,就够吃用开销。大太阳下穿着盔甲拍戏固然辛苦,但也“再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比这个更舒服——一天就拍几个镜头,没事树荫下一躺,是个人都能干”。
虽然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想做下一个王宝强,但内心的潜台词却可能是“红不了也没关系”。如果缺少学历,又没有多少上进心,不愿意吃苦,即使换一个城市漂,去那些世界500强的血汗工厂过朝九晚五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也未必就比在横店呆着强。“上哪儿打工,也都是在同一个太阳下晒。”
而横店,相比更多的穷山恶水,至少是有大米饭吃。比起血汗工厂,这里也显得更有人情味——路人甲和路人乙同病相怜,能帮就帮。还有人拜师学艺,师兄弟和睦互助。假使遇到潜规则又不愿意接受,随时可以转头离开——就因为这里是横店,每天都有人来,也每天都有人走。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