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及政策建议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弊端,贯穿于行政执行、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的每个环节。在弱化行政执行、行政决策、行政监督三者协调性的条件下,分析三者的实质对其改进政策实施过程,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109—02
  
  虽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很多事情还是证明,人们的聪明才智可谓无穷无尽,用之不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现象就是恰如其分的举证。从字面上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映的是从上至下的政策执行过程。然而,如果深究其因,其动因不仅仅来源于行政执行,而且也藏匿于行政决策和行政监督。
  
  1、行政决策
  
  如果政策使得下级有对策可依,有空子可钻,有机可乘,那么是不是该追根溯源,思索政策本身的原因?我们不能奢求一项本身就含有缺陷的不科学的政策得到良好的执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行政决策对于此现象有不可小觑的责任。
  
  1.1 是否稳定
  行政决策绝不是灵光一闪、突发奇想的孤立想法。正如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所高度追求的一般,行政决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为,更得保证它相对稳定的状态。“政策的执行重要一点就在于政策主体对政策的认同,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如果上级的政策都朝令夕改,那么政策执行者认同感降低,对策自然也油然而生。
  另外,决策没有在新与旧之间,宏观与微观之间,主体与具体实施细则之间体现很好的衔接和配套,也是不稳定的表现。
  
  1.2 是否科学合理
  行政决策的原则中,有一条便是科学预测原则。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于决策的现实可操作性,既要符合客观条件和要求,也考虑执行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支持情况。同时,决策还要能针对客观存在的主要矛盾,使得决策有现实意义。若制定的政策缺乏现实意义,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现实社会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甚至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缺失实践基础,都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例如“赶英超美”的政策目标,高得不切实际,高得令人无限遐想,尔后的惨痛教训也犹如烙印在心。
  
  1.3 是否公平
  行政决策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一切以人为本。既然如此,那么均衡地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和价值就尤为关键。忽视和损害任何一部分人利益的政策都将失败于相应对策的阻碍。
  
  1.4 是否明晰
  行政决策的明晰性要求决策能确保被准确清晰地理解,在职责、权益等方面严格限定,不容想象曲解的空间。毫无疑问,缺乏明晰性的政策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对于“经济人”假设的人类来说,趋利避害是天性,在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政策中,选择性理解利于自身利益的倾向来执行,是为己牟私利,也是按政策行事。由此可见,政策本身不明确清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重要始作俑者。
  
  2、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落实行政决策的根本途径,早在开篇笔者就提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字面上就很明显地反映出是从上至下的政策执行过程。执行是灵活的,也是复杂的,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偏离决策设定的正常轨道。从行政执行的角度理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因,有助于剖析政令不通的直接症结。
  
  2.1 各环节机制的不完善
  行政执行机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各个环节。首先,指挥无力,政出多头,权责配置机制的不明,造成各方利益难以均衡,也纵容繁多林立的各方执行者相互推诿。其次,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使统一指挥没有了基础,增大了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同时,缺乏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更助长了恣意主观、独断专行的倾向。最后,行政决策毕竟是深思熟虑、蕴涵深意的,这注定着行政执行也不可能是独立单一的。于是,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需要强大有效的行政协调机制。缺乏协调的政策执行,就会降低政策执行的效率与效果,造成各谋其政的局面。
  
  2.2 执行主体的利益偏差和素质能力
  本身为人类的我们,总是很容易理解利益是一股强大的驱动力。每当我们探讨许多问题时,也会很自然地会考虑到利益在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同样,思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利益的追求正是政策执行主体的内在驱动力。人们之所以遵守政策,或违反它,或演变着执行,一定在于政策表现出某种利益,而执行者趋利避害的天性会很自然地将这利益与自身相结合。政策分配的利益总做不到全面均衡、完全“价值中立”,这不均不等的利益偏差,使自利、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执行者竭尽所能地想出五花八门的对策,但方向基本一致,都是朝着利于自身利益而行。上述的利己思想可以归为天性,也可定为素质。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如果没有必备的科学人文素养,公正高洁的品德,以及一定的执行能力,将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2.3 目标群体
  政策的完美执行不光依靠执行主体的态度,还要看是否满意于目标群体。相对于行政执行主体的认同感,目标群体的认同程度更重要,因为目标群体才是政策实施的土壤,要是大多数行政主体相对于少数执行者的对抗发生,那么政策执行的阻力可想而知。通常情况下,目标群体对政策的顺从程度既与目标团体衡量政策的成本利益有关,也与政策对目标团体行为调适有关。如果目标群体认为政策于己是有益的,那么自然就容易接受和支持;如果政策损害了其群体利益,就会得到抵制与对抗。
  
  2.4 执行的客观条件
  对于政策的执行,除了考虑人的因素,还有对客观条件的把握。这其中就包括政策基础、财政能力、信息资源、执行文化。政策基础为行政执行创造了前期宣传效应,营造了便利的思想环境,助于实际工作的展开。财政能力是政策执行者执行活动中各项经费开支的有力保障。执行经费要做到不奢华,又不缺乏,始终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要求。丰富可取的信息资源,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灵活高效的执行文化对于执行机构来讲,强化了执行观念和意识。缺乏这些客观条件,都将造成执行失误。
  
  3、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旨在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确保公共利益。监督体制存在缺陷,势必会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滋生提供条件。
  
  3.1 内部监督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个体,我们都很难做到自省和反思,更何况一个利益相关的行政机构内部。内部监督的效度有限是由于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同一内部,同一相关利益群体,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公正严密、运行高效的有机监督整体。因此,监督工作中难免出现无人状况,削弱了监督的整体效能,导致了内部监督机制弱化,甚至缺失。
  
  3.2 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中法制监督法规不完善,且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相关权力机关的权威地位没得到体现,强度和深度都不尽如人意。与此相比,社会监督更广泛,也更有成效,来自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使监督落到实处。但是,社会监督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反映普遍正义。除此之外,外部监督局限于追惩性监督,做不到预防和过程的控制。
  
  4、政策建议
  
  4.1 思想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能力
  社会由人构成,行政由人管理。所有的行政环节都以人为活动主体,从思想意识方面进行引导,比任何制约机制都有效。优良的整体文化氛围,正确的价值观,无私的奉献精神,始终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自然避免了因利益而起的各种冲突。无论是属于行政系统哪一层级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严于律己,恪尽职守,行政决策主体制定出科学、合理、稳定、公平、明晰的政策,行政执行主体严格、准确、无误地执行,行政监督主体公正、公开、严格地监督,每种角色各尽其职,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4.2 完善各方面机制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呈现出各方面机制的不完备,因而,明确权责配置机制,加强上下级、同级间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保证信息反馈机制的良好运行,以及拥有完备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法制机制,确保一切有法可依,依法而行。
  
  4.3 社会公开化
  行政政策既然是为实现公共利益,那么就应该落实公众意志,听到社会的声音,强调社会的作用,真正做到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公众民主自主地参与决策,主动乐心地接受和支持执行,并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系统,杜绝消极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状况。
  
  参考文献:
  [1]祁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政策执行的相关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3):170.
  [2]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范盈盈(1989-),湖南益阳人,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实际体会,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总结了心理学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心理学应用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德育工作;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90-01    1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
期刊
肩负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合理调配税收结构、降低中低收入人群负担等使命,历经一年多各方的呼吁,个税调整终于启动。4月22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没有对国务院提交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进行表决,将汇总相关意见修改草案后,进入二审阶段,甚至有可能进行第三次审议。  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最终全年减少财政收入1200亿元左右。尽管如
期刊
[摘 要]19世纪初,官僚制作为工业社会的一种管理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官僚制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效率低下、官僚作风严重、等级制度等弊端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以交易费用为视角,分析这一问题,研究官僚制的困境。  [关键词]官僚制;困境;交易费用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2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08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和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后国内审计行业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四大”事务所所存在的劣势。进而提出通过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以及专业化经营来解决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内资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北京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现状,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投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09—01    1、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迅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增长点,房
期刊
[摘 要]农民利益表达的风潮进一步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而这种政治参与的扩大对目前基层政治体系的封闭状态提出了挑战,笔者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被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为例,探讨农民利益表达对中国农村政治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努力推进基层政治制度化的进程,以实现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和谐演绎。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治现代化;利益表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发展体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总结国际典型低碳城市模式,分析保定低碳模式的发展途径:凭借技术创新;使用低碳能源;全民参与共建低碳社会。  [关键词]低碳城市;国际低碳城市实践模式;保定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90—01    1、“低碳城市”的内涵    所谓低碳城市
期刊
[摘 要]笔者选择山东省西部的德州市、中部的济南市、东部的潍坊市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农村妇女;生存状况;困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140-02 
期刊
[摘要]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企业该如何积极应对?本文认为,企业应及时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了解员工需求,尊重员工诉求,改善员工福利,以提高软实力,增强对务工者的吸引力。  [关键词]用工荒;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23—02    2010年以来,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首的经
期刊
[摘要]编辑究竟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至今仍有争议。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试将复合型人才的概念引入编辑的基本素质,并提出培养复合型编辑的途径。  [关键词]编辑;复合型;素质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129—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