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大学教师文化体现了大学教师的价值观念、治学态度、行为方式等,反映着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术水准、职业道德,并融汇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从事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针对大学教师文化的含义和特征,探索了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大学教师文化;含义;特征;建设
一、大学教师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大学教师文化,是教师观念以及教学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是大学教师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征。大学教师文化往往具有以下几层本质内涵:1、大学教师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追求真理是指大学大学教师有忠于真理的坚定信念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为发现真理、传承真理、实现真理而奋斗。具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有不惟书、不惟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学术人格,有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任何外在的压力并坚持正确主张与思想的坚定信念。缺乏批判精神与怀疑精神,缺乏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就很难达到追求真理这一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2、大学教师文化是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文化。学术自由是高等学校区别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根本特征,彰显着高等学校的本质,是现代大学具有生机和活力之所在。只有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大学教师才能完全传授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从而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的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 的理想境界,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正因如此,大学有时就像一座“象牙塔”,就是要与现实社会、特别是不够理想的乃至异化的现实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这种距离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坚持真理。3、大学教师文化是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并重的文化。首先,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其次,大学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再次,大学应承担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高等学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對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大学教师作为担当大学职能的主体力量,应该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凝练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大学教师文化,以大学教师文化为纽带,促进大学较好地完成各项职能,使大学最大限度地胜任服务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
大学文化就是大学社区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承诺、所形成的制度规范和一套行为方式系统,大学教师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层次,它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导向性”等特征。1.专业性。大学教师总是归属于某一个学科专业,从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是大学教师文化与中小学教师文化最明显的不同。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基本是以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为桥梁、纽带的。由于这一点,外界对该学科领域有时甚至无法介入。2.自主性。这个特征是由专业性而来的,因为大学教师文化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而一般专业性越强的学科其自主性也越强。所以它是无可替代的、唯一的。所谓的教学大纲对大学教师的约束越来越小,在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下,怎么教,教什么,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主权,尤其是文科教师,自主权更大些。对大学教师的约束现在更多地取决于教师自身对学术的忠诚、对教学的责任感。3.导向性。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从教师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从其言行举止中受到其人生观、价值感、世界观的潜移默化。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体现几个方面,即情感导向、性格导向、思想导向和行为导向。
二、大学教师文化的建设
大学教师是一所大学的关键性人物,对大学文化建设起着巨大作用,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发挥先导作用。地方高校大学教师文化建设应立足目前大学教师文化现状,遵循大学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教风建设为主线,促进大学教师文化的全面提升。
作为大学文化的主流,大学教师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精神家园的建设与维护,大学教师文化的萎靡,必然会引起大学精神家园的坍塌,导致大学精神的荒芜。可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汲取西方合理的现代文化,整合重塑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美好的大学教师精神家园,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大学及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与紧迫任务。作为地方高校,大学教师文化相对淡薄,学校应加强大学教师文化的外部环境建设,营造大学教师文化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营造规范的学术管理文化,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创新精神。大学教师的学术使命感是其学术职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学术职业信念的最终体现。为此,大学教师应具有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追求,要遵从学术规范,主动约束自身的学术行为,树立对学术的忠诚与热情。大学教师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本专业的制高点上,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动态,在交流和学习中积累、提高科研能力,在学术研究的实践中逐步内化职业信念。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物质条件保障,在学术研究的软硬件上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科研条件建设,进行配套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改造,优化科学研究的条件。同时,改革大学教师薪酬制度,提高其经济待遇,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地致力于高深知识的探索,并在学术界形成尊重和支持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知识创新意义或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的氛围,引导教师做真正的科学研究。(2)创造大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制度与环境氛围。从根本上说,大学教师文化建构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大学教师的自我职业认知和自我价值取向。因此,关注大学教师文化,对大学教师在道德操守上的期待,既是对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美满的期待。学校要创造促进大学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促使大学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德育观、学生观、幸福观,在通过有效的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教师自身发展,逐步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和快乐感。(3)加强示范带动。学校要树立榜样和典型,引导一般教师向其學习。名师之所以为名师,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往往有引领、前瞻的思想高度,有兼容科学与人文的深厚底蕴,有较高的声望和社会感召力,从而构成现代大学的学术权力中心。在大学教师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名师的核心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岗位实践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教书育人。优秀的大学教师文化,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大学教师文化与大学组织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组织文化来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建设优秀的大学教师文化来推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学教师文化:特色·困惑·趋势[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
2、傅定涛.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学意[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上半月刊.
【关键词】 大学教师文化;含义;特征;建设
一、大学教师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大学教师文化,是教师观念以及教学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是大学教师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表征。大学教师文化往往具有以下几层本质内涵:1、大学教师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追求真理是指大学大学教师有忠于真理的坚定信念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勇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为发现真理、传承真理、实现真理而奋斗。具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有不惟书、不惟上、不轻信、不盲从的独立学术人格,有不迷信权威的仲裁、不屈从任何外在的压力并坚持正确主张与思想的坚定信念。缺乏批判精神与怀疑精神,缺乏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精神,就很难达到追求真理这一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2、大学教师文化是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文化。学术自由是高等学校区别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的根本特征,彰显着高等学校的本质,是现代大学具有生机和活力之所在。只有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大学教师才能完全传授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从而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的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 的理想境界,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正因如此,大学有时就像一座“象牙塔”,就是要与现实社会、特别是不够理想的乃至异化的现实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这种距离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坚持真理。3、大学教师文化是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并重的文化。首先,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其次,大学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再次,大学应承担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高等学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對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大学教师作为担当大学职能的主体力量,应该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凝练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大学教师文化,以大学教师文化为纽带,促进大学较好地完成各项职能,使大学最大限度地胜任服务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能。
大学文化就是大学社区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承诺、所形成的制度规范和一套行为方式系统,大学教师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层次,它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导向性”等特征。1.专业性。大学教师总是归属于某一个学科专业,从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是大学教师文化与中小学教师文化最明显的不同。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基本是以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专业为桥梁、纽带的。由于这一点,外界对该学科领域有时甚至无法介入。2.自主性。这个特征是由专业性而来的,因为大学教师文化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而一般专业性越强的学科其自主性也越强。所以它是无可替代的、唯一的。所谓的教学大纲对大学教师的约束越来越小,在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下,怎么教,教什么,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主权,尤其是文科教师,自主权更大些。对大学教师的约束现在更多地取决于教师自身对学术的忠诚、对教学的责任感。3.导向性。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学生从教师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从其言行举止中受到其人生观、价值感、世界观的潜移默化。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体现几个方面,即情感导向、性格导向、思想导向和行为导向。
二、大学教师文化的建设
大学教师是一所大学的关键性人物,对大学文化建设起着巨大作用,地方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发挥先导作用。地方高校大学教师文化建设应立足目前大学教师文化现状,遵循大学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教风建设为主线,促进大学教师文化的全面提升。
作为大学文化的主流,大学教师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精神家园的建设与维护,大学教师文化的萎靡,必然会引起大学精神家园的坍塌,导致大学精神的荒芜。可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汲取西方合理的现代文化,整合重塑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美好的大学教师精神家园,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大学及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与紧迫任务。作为地方高校,大学教师文化相对淡薄,学校应加强大学教师文化的外部环境建设,营造大学教师文化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教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营造规范的学术管理文化,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术创新精神。大学教师的学术使命感是其学术职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其学术职业信念的最终体现。为此,大学教师应具有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追求,要遵从学术规范,主动约束自身的学术行为,树立对学术的忠诚与热情。大学教师要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本专业的制高点上,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动态,在交流和学习中积累、提高科研能力,在学术研究的实践中逐步内化职业信念。作为学校,应该为教师从事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物质条件保障,在学术研究的软硬件上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科研条件建设,进行配套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改造,优化科学研究的条件。同时,改革大学教师薪酬制度,提高其经济待遇,让教师无后顾之忧地致力于高深知识的探索,并在学术界形成尊重和支持基础研究、具有重大知识创新意义或社会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的氛围,引导教师做真正的科学研究。(2)创造大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制度与环境氛围。从根本上说,大学教师文化建构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大学教师的自我职业认知和自我价值取向。因此,关注大学教师文化,对大学教师在道德操守上的期待,既是对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个人职业生命美满的期待。学校要创造促进大学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促使大学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德育观、学生观、幸福观,在通过有效的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学教师自身发展,逐步树立起教师职业的尊严感和快乐感。(3)加强示范带动。学校要树立榜样和典型,引导一般教师向其學习。名师之所以为名师,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渊博的学识,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直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往往有引领、前瞻的思想高度,有兼容科学与人文的深厚底蕴,有较高的声望和社会感召力,从而构成现代大学的学术权力中心。在大学教师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名师的核心榜样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岗位实践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教书育人。优秀的大学教师文化,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大学教师文化与大学组织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组织文化来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建设优秀的大学教师文化来推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学教师文化:特色·困惑·趋势[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2).
2、傅定涛.大学教师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学意[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