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模式探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中医的革新是现代化精神和传统中医的国际化。使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是实现传统中医创新研究和开发的重要问题,是解决传统中医的研究问题。基于中国近100年来对传统中医的现代研究历史和经验,以及参考西方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与发展思想,加上传统中医创新研究的一些成功先例,对传统中医的革新研究总结概括了六种主要模式:青蒿素模式、培养基模式、GBE 761-Veregen(银杏提取物-茶多酚)模式、PHY906(黄芩汤提取物)模式、复方丹参滴丸模式及PC-PES(前列腺癌希望)模式,评价并论述了这些模式在创新中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特性、优缺点和创新性传统中医学研究模式的评测。
  【关键词】中药;创新;研发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215-0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这个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新生生命科学理论和新药研发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为中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國际医学保健理论中引入医学相关的新定义,会有效推动新药的研发。最新研究关于华清清汤(PHY906)的实验室配方吸引了众多关注;银杏叶的提取物和茶多酚的成功发展为传统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新药创新科技项目也明确设立了“传统中医创新研究、有效部分创新传统中医研究、有效成分和传统中医有效成分”是继传统中医研究后第五项年度方向根据最新对中国传统中药研究的历史和经验总结,结合西方自然医学研究和发展的思路及方法,探讨六个研究模式可能被采用于传统中医的创新研究中,为建立新型传统中医理论提供参考与借鉴。
  1 青蒿素模式
  青蒿素最早是从中植物青蒿中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其以特殊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对疟疾这一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青蒿素模型的建立需要引入现代植物化学方法,例如分离提纯等,其后对不同药物成分实行特异性筛选或非特异性实验,以确定其实际疗效和毒性大小等,最终确定具体药物。
  2 GBE 761-Veregen模式
  GBE 761为银杏叶提取物,其主要成分为类黄酮(含量24 %)和特尔宾拉顿(含量6 %)。GBE 761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自由基,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阿尔兹海默症、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Veregen即茶多酚,是从茶树内提取的多酚物质,2006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茶多酚作为局部(外部)治疗因血浆病毒引起的生殖器疣的新处方药。据悉,茶多酚为1962年修正药物法后第一种被FDA认可的植物类医药产品。GBE 761和Veregen是由活跃的成分类和传统的中医开发的。GBE 761-Veregen模式从单一传统中药中提取一种或多种成分形成有效成分,从药学中证明其生物活性,控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量,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GBE 761-Veregen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中医的多层性质。由于结构相似,不同类别的部件提取及质量管理相对简单,因为效果的相似性,当他们发挥作用时,有相乘效果的可能性。
  3 培养基模式
  培养细胞的培养基主要由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多种成分构成,而中药也可以被视为各种药物成分的有机整体。创新传统中医药的介质模式可以反映传统中医药(化合物)的效果,具有一定比例的组成、可控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与化合物磺胺相似的化合物混合。基于传统中药的多成分性,提出了细胞培养的培养基模式。
  理论上,更多的组成部分是传统中医的代表,是传统中医各组成部分的结合。为了尽可能减少传统中药多种成分的应用量,确定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率,可以限制特定传统中药有效物质的基础,或者可以根据提供组成组合可能性的数量来计算。
  实际上,化合物磺胺、维生素等是药物的简单组合。中型模型易于质量管理和安全性评估,以保持药物动力学和体内动态测试的稳定性,同时多分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传统中药的多成分和多目标特性。但在获得每个单体分量、单体选择的基础和各成分的比例选择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中草药的化学分离、提取技术较为先进,因此进行单体成分分离难度不大。成分必须是作为有效成分被确认或作为有效成分可能性高的生物活性、高含量化合物。因为药材不同,不同药典的不同成分的量不同,所以选择组合过程中各成分的比例是最困难的。
  由于几百年来的临床应用和真正的药草准确治愈效果,结合比例可以看到与真正药草相关的比例,若想要确定药草的结合比例,可以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大量实验测定最为适宜的药物比例。
  4 PHY906模式
  PHY906是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根据华清清汤(Scutellaria、Peony、Liquice和Jujube)准备的实验。
  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只有PHY906不能减少肿瘤,但是使用PHY906可以有效地减少毒性,增强伊利诺反光抗肿瘤的活性增加效率,这引起了传统医学和替代医疗科学全世界技术人员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引发了中国传统医学创新研发模式的新思考。现有的PHY906模式将现代分析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结合了大量经典公式创造出了新型公式,开发出的辅助药物能明显提高西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
  作为化学疗法的主要传统中药的辅助疗法,从现在的临床实践中,为了实现传统中药的二次发展,加强传统中药处方的临床特征的研究也应该被纳入传统中医的创新工作中,关注一些重要疾病,尤其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癌症至关重要。一些传统中药如灵芝(Ganoderma lucidum),具有增强身体的功能,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而黃芪(Astragalus)则作用于患者的骨髓造血过程进而达到降低化疗药物刺激的效果。总之,PHY906对小规模的Ⅲ相临床研究有良好的影响。   5 复方丹参滴丸模式
  复方丹参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的经典小复方。传统的小型复方药虽然缺少独具风味的成分,但很好地继承了中医药的特征,其制剂工艺与剂型相对简单,容易进行现代化研发,保障药剂质量[1-2]。可以说,传统的小复方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应用过程,药物的安全性高,能对现代临床提供研究对象。
  天士力集团曾致力于复方丹参的二次开发利用,企业借助现代技术研制出了复方丹参滴丸,制剂的冰片使用量小,不仅获得了FDA的批准,而且已经顺利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后期如果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可能为成为FDA首批的中药处方。
  复方丹参滴丸应用范围广、疗效高,是传统小复方的精致版本,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小复方丹参相关的临床资料少[3-5],难以达到传统复方丹参的水平。因此广大医学研究者不断努力,自1994年以来,与复方丹参相关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加,持续加强经典小复方与临床治疗的双向研究,将有效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6 PC-SPES模式
  PC-SPES是多種药物的混合物,具体包含黄芪、大青叶、冬凌草以及三七、菊花、灵芝、棕榈、甘草,其中除了棕榈之外,其他药物皆为普通中药。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PC-SPES就被传播至世界各国,作为前列腺癌的替代治疗手段。PC是前列腺癌的缩写,SPES是拉丁语“Hope”。
  PC-SPES正式被引入美国市场时仅仅被视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后续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后,医学研究者才认定PC-SPES能起到降低PC患者血浆内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作用,同时利于缩小肿瘤细胞的体积[6-9],提升PC患者的生存质量。种种迹象表明,PC-SPES对PC有一定治疗作用。2002年,植物实验室因华法林召回了所有PC-SPES,因PC-SPES中报告的一种抗凝药物。然而,PC- SPES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不过多种临床试验均已指出,PC-SPES对PC尤其是非雄激素依赖性PC的疗效显著。
  7 结语
  新药研发是一个大投资、高风险和长周期的系统项目。传统中药由于其种类复杂和成分复杂,对新药的研发有很大的困难。中国传统医学的革新性研究开发,可以结合各种传统中医不同处方的特定特性,结合相关理论和传统中医的临床应用来实施。传统中药的多成分和多目标特性与最新概念和战略非常吻合[10-14],如网络医学[15]和基于网络的药物筛选等。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最新药物的发现技术和概念,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传统中医,是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昌孝.转换医学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25(5)321-326.
  [2] 邹健,蒋晓燕,徐晓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36(11)1734-1736.
  [3] 徐艳芳,张丽娟,宋新波.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8,33(6)452-456.
  [4] 邓凤君,徐江平,杨迎暴,等.茶多酚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18,41(6)945-949.
  [5] 朱丹,李琼,韦锦斌,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药学教育,2019,35(6):9-12.
  [6] 肖深根,钟晓红,谢红旗,等.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33-35.
  [7] 陈修平,裴丽霞,王一涛.创新中药研究与开发模式探讨[J].中草药,2011,42(7):1255-1260.
  [8] 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造中药国际新品牌——广州市花城制药厂开发国家中药一类新药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3):16-17.
  [9] 刘昌孝,王玉丽,闫凤英.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疫情防控药物研发[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2):93-102.
  [10] 任越,姚美村,霍晓乾,等.抗新型冠状病毒方剂基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6):1225-1231.
  [1 1 ] 韩园园,赵梦冉,石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分析[J].中草药,2020,51(4):878-882.
  [12] 徐冰,史新元,罗赣,等.中药工业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221-232.
  [13] 马婧,霍晓乾,陈茜,等.基于Mpro和PLP筛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6):1219-1224.
  [14] 马婧,陈茜,边亚倩,等.基于系统中药学的丹参活血化瘀功效标志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4):3259-3265.
  [1 5] 刘珂,现代中药研发的回顾和思考[J].中国天然药物,2020,5(2):87-9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RA合并OP的病患当作是研究对象.将这些病患随机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急诊患者基于循证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之间手术室急诊的 104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均分为两组,各 5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循证实施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进行循证实施手术室护理之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分析心理分级护理模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9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45例)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联合微信延续护理对骨髓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2 例骨髓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人文关怀和微信延续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 S
目的:探析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效果.方法:收录本院精神科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院患者共计9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7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
【摘要】目的:分析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咽拭子 SARS-CoV-2 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3 月 15 日经 SARS-CoV-2 核酸检测确诊为 COVID-19 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SARS-CoV-2 核酸检测的取样次数、方法等信息。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71.43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给予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测方法,并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检查后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等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两种超声方法检查后的检出率与准确率,检查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检出率及准确
【摘要】目的:探讨以微课为载体的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病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学龄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微课为载体的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及家属对哮喘防控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80例,使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及健康指导。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2 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94 例,随机均分成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预防保健及健康知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的水平、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