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校众多基础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坚持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基于此,阐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将课程教育和专业课程互相融合,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1设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
当前,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趋势,使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信息化管理社会,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依赖互联网作为媒体发展趋势,人们逐渐采用智能化的日常生活。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水平,是考量应聘者能否上岗的主要标准。在高校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可以塑造大学生灵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开发设计能力。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手段。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授课,方式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且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很难真正落实信息化教学。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很难实现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同步进行,并且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从而出现学生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计算机无从下手等局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正式进行教学授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从而严格按照基本规则,高质高效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个体差异。同学间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由于每名同学的个体素质不同,导致其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比较差,始终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同学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平衡全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考核形式。现在的各所职业学校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会采用“信息化”的考核模式,通过计算机的局域网平台下发试卷,学生答题结束后点击提交,分数就会直接显示出来,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尽管有很多同学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很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提示操作,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
3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立足于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思政课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摒除传统教学理念下“满堂灌”“机械式”的以及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结合教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时代发展有效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1-3]。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教学,向学生演示网络设置的具体步骤,同时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端正的人生观,接着授课教师要向学生下发“课程任务表”,例如“完成线上习题—实践应用—小组探究”,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学习,依次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身心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实际调查,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格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展现信息化教学,授课教师还可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开展线上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适时设置一些随堂小测试,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操作练习,及时巩固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要让每名同学自主在计算机软件上制作“个人发展规划”的word文檔,然后上交。然后教师在进行针对性评价,赞赏学生的想法,同时积极创新教学形式,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要拥有远大理想,促进其全面发展。
4重组教学结构与教育理念
国家各所大中专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授课教师应巧妙的进行融合和深入,创造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另外,课程思政也是课程观的一种,重点是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目标。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积极完善创新,合理编排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可以尝试建立:“理论+技术+实践”的课程教学结构,并运用到各个班级的教学中,科学规划课程,统筹教学时间。首先,授课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例如office系列的办公软件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适当延长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学习。其次,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比赛,让学生参加“校园小报设计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让他们养成健康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帮助专业基础薄弱的同学,授课教师可通过录制微课视频,将其上传至班级的微信群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或困难,可随时在线上进行提问,教师看到后会及时解答。最后,授课教师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向理想的目标奋斗。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逐渐成为各所职业学校公共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所以,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努力完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端正其思想态度,对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152-153.
[2]高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24):71-72.
[3]陈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情境”教学实践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6(01):26-2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1设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
当前,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趋势,使我国社会发展步入信息化管理社会,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依赖互联网作为媒体发展趋势,人们逐渐采用智能化的日常生活。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水平,是考量应聘者能否上岗的主要标准。在高校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可以塑造大学生灵活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开发设计能力。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教学手段。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授课,方式单一,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并且教师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很难真正落实信息化教学。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很难实现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同步进行,并且由于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从而出现学生不会操作计算机,面对计算机无从下手等局面。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正式进行教学授课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从而严格按照基本规则,高质高效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个体差异。同学间的个体差异较为明显。由于每名同学的个体素质不同,导致其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良莠不齐,有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比较差,始终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同学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平衡全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考核形式。现在的各所职业学校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会采用“信息化”的考核模式,通过计算机的局域网平台下发试卷,学生答题结束后点击提交,分数就会直接显示出来,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尽管有很多同学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很强。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提示操作,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
3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立足于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思政课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摒除传统教学理念下“满堂灌”“机械式”的以及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应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结合教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时代发展有效融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1-3]。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中的网络基础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首先要进行示范教学,向学生演示网络设置的具体步骤,同时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学生端正的人生观,接着授课教师要向学生下发“课程任务表”,例如“完成线上习题—实践应用—小组探究”,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学习,依次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身心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实际调查,通过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格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展现信息化教学,授课教师还可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开展线上远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适时设置一些随堂小测试,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操作练习,及时巩固重点教学内容。教学结束后,授课教师要让每名同学自主在计算机软件上制作“个人发展规划”的word文檔,然后上交。然后教师在进行针对性评价,赞赏学生的想法,同时积极创新教学形式,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要拥有远大理想,促进其全面发展。
4重组教学结构与教育理念
国家各所大中专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思政教育对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授课教师应巧妙的进行融合和深入,创造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另外,课程思政也是课程观的一种,重点是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目标。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积极完善创新,合理编排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育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可以尝试建立:“理论+技术+实践”的课程教学结构,并运用到各个班级的教学中,科学规划课程,统筹教学时间。首先,授课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例如office系列的办公软件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适当延长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以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学习。其次,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比赛,让学生参加“校园小报设计比赛”,通过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计算机技能大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让他们养成健康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帮助专业基础薄弱的同学,授课教师可通过录制微课视频,将其上传至班级的微信群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或困难,可随时在线上进行提问,教师看到后会及时解答。最后,授课教师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向理想的目标奋斗。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逐渐成为各所职业学校公共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所以,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应努力完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端正其思想态度,对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蕾.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152-153.
[2]高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24):71-72.
[3]陈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情境”教学实践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6(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