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占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大多数学生谈到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逃避写作文。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走出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对这一话题的几点拙见。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推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创设丰富多彩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一幅生动的图画、一段优美的乐曲、一段即兴表演、一段感情激昂的朗诵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把客观事物与自己的内在感情连接起来,激活其头脑中固有的文学知识与情境发生种种信息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飞扬,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在这样的前奏诱导下,学生自然能产生鲜明、生动、深刻的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呈现在笔端。
如我让学生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为题写作文,上课时,在一幅幅人的成长变化的画面展示中,我说:“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变化中,年龄会变,身体会变,性格会变,爱好会变……但有一点不会变,也不应该改变,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接着又播放了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我们是一家人》,并伴有旁白。此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遐想,他们自然地跟随音乐追忆那难忘的生活,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庞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在简短的师生轻松对话后,学生也用较短的时间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二、阅读积累,打牢学生写作基础
但是,有了创作欲望后,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很多学生有了创作欲望之后,却发现自己写下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文字却依然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了。
1.工具书不离手,过字词关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常常会碰到没有见过的字词,我通常是让学生准备一本权威工具书和一个小本,随时查找和记录生字词的读音、释义及重要词语。学生可以给这本笔记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称,编写每次记录的日期。日积月累,学生看到沉甸甸的学习成果,就会有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2.积累佳词妙句、精彩片段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记忆大比拼”活动,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如记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过铁道翻月台买橘”的感人片段;记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精彩的景物描写语段;记忆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并通过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学习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观察角度、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等。
3.从一本名著开始,踏上轻松有趣的阅读之旅
在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布置“看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心得”的作业,在开学初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一次假期作文批阅中,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我眼中的水浒人物》特别精彩,文风成熟,见解独到,对水浒人物可谓是烂熟于心。课后我了解到,这位同学酷爱看《水浒》,阅读了很多遍。因此,在读书交流会上,他也是侃侃而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也因势借用他的经验引导学生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名著,读熟读透,不仅获得了知识,感悟了人类优秀精神的光芒,更获得了写作素材。读书交流会也会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成就感。
三、说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说”是指口头语言的运用,“写”是指书面语言的运用。两者对学生语言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互为补充、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生作文,要端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作文不是装饰品,不是生活的点缀,不能认为我现在作文了,就要说漂亮话,在生活中人是非说话不可的,作文无非是用笔来说话,这是生活的需要。”叶老清楚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说话。你嘴上部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因此,说写结合进行作文训练,符合作文的本质规律。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布置了一篇题目是“快乐暑假”的作文。开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交了白卷。到上作文课,这些同学忐忑不安,面有忧色。我避而不谈作文的事,而是绘声绘色地谈起外出旅行的快乐情景。学生的思绪由作文转向生活,注意力转移了,不安情绪消除了,我转而问道:“谁有更快乐的事?”学生急不可待,争相发言。我规定学生每人讲一种,要讲出与众不同之处。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在假期中最快乐的事,在踊跃的发言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写作的冲动期。讲作文用了一节课,写作文用了半节课。
说写结合进行作文训练,既可以先说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说。把“写”放到课外,把“说”放到课内,可以满足学生作文展示的欲望。语文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拥有尽量多的读者,或者换句话说,有义务让学生作文尽可能登上文学的殿堂,这与作文训练的目的并不相悖。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推荐发表,可以是结集打印,可以是开辟园地,也可以是口头发表,即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读一读,说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生评师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批注,读一读、听一听或老师点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厌倦这种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老师评讲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评讲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作文评讲这一环节,我通常是提出评改要求,让学生自己先改,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读,让大家同评同议,适当的时候我会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都会有所提高。比如,评讲“感悟亲情”这个话题作文时,我把评讲分为“自我评改”“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几个环节。先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评改自己的作文;我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來让学生品评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同时,在评讲作文时一定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表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予以不同的评判,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褒扬。例如,满足了字数的规定,运用了某一种写法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完全可以给高分。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推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作文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创设丰富多彩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一幅生动的图画、一段优美的乐曲、一段即兴表演、一段感情激昂的朗诵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使他们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把客观事物与自己的内在感情连接起来,激活其头脑中固有的文学知识与情境发生种种信息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飞扬,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在这样的前奏诱导下,学生自然能产生鲜明、生动、深刻的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呈现在笔端。
如我让学生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为题写作文,上课时,在一幅幅人的成长变化的画面展示中,我说:“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变化中,年龄会变,身体会变,性格会变,爱好会变……但有一点不会变,也不应该改变,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接着又播放了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我们是一家人》,并伴有旁白。此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遐想,他们自然地跟随音乐追忆那难忘的生活,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庞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在简短的师生轻松对话后,学生也用较短的时间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
二、阅读积累,打牢学生写作基础
但是,有了创作欲望后,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很多学生有了创作欲望之后,却发现自己写下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文字却依然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写了。
1.工具书不离手,过字词关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常常会碰到没有见过的字词,我通常是让学生准备一本权威工具书和一个小本,随时查找和记录生字词的读音、释义及重要词语。学生可以给这本笔记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称,编写每次记录的日期。日积月累,学生看到沉甸甸的学习成果,就会有阅读的动力和兴趣。
2.积累佳词妙句、精彩片段
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记忆大比拼”活动,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如记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过铁道翻月台买橘”的感人片段;记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精彩的景物描写语段;记忆冰心的《荷叶母亲》一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并通过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学习优秀作品的遣词造句、观察角度、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体验的方式等。
3.从一本名著开始,踏上轻松有趣的阅读之旅
在每个寒暑假我都会布置“看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心得”的作业,在开学初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一次假期作文批阅中,我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我眼中的水浒人物》特别精彩,文风成熟,见解独到,对水浒人物可谓是烂熟于心。课后我了解到,这位同学酷爱看《水浒》,阅读了很多遍。因此,在读书交流会上,他也是侃侃而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我也因势借用他的经验引导学生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名著,读熟读透,不仅获得了知识,感悟了人类优秀精神的光芒,更获得了写作素材。读书交流会也会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成就感。
三、说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说”是指口头语言的运用,“写”是指书面语言的运用。两者对学生语言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互为补充、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生作文,要端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作文不是装饰品,不是生活的点缀,不能认为我现在作文了,就要说漂亮话,在生活中人是非说话不可的,作文无非是用笔来说话,这是生活的需要。”叶老清楚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人们的书面说话。你嘴上部什么,再用文字写出来,你怎么说,就怎么写,这就是作文。因此,说写结合进行作文训练,符合作文的本质规律。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布置了一篇题目是“快乐暑假”的作文。开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交了白卷。到上作文课,这些同学忐忑不安,面有忧色。我避而不谈作文的事,而是绘声绘色地谈起外出旅行的快乐情景。学生的思绪由作文转向生活,注意力转移了,不安情绪消除了,我转而问道:“谁有更快乐的事?”学生急不可待,争相发言。我规定学生每人讲一种,要讲出与众不同之处。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在假期中最快乐的事,在踊跃的发言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写作的冲动期。讲作文用了一节课,写作文用了半节课。
说写结合进行作文训练,既可以先说后写,也可以先写后说。把“写”放到课外,把“说”放到课内,可以满足学生作文展示的欲望。语文教师有义务让学生拥有尽量多的读者,或者换句话说,有义务让学生作文尽可能登上文学的殿堂,这与作文训练的目的并不相悖。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推荐发表,可以是结集打印,可以是开辟园地,也可以是口头发表,即让学生在众人面前读一读,说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生评师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批注,读一读、听一听或老师点评,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厌倦这种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老师评讲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评讲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作文评讲这一环节,我通常是提出评改要求,让学生自己先改,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自己读,让大家同评同议,适当的时候我会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都会有所提高。比如,评讲“感悟亲情”这个话题作文时,我把评讲分为“自我评改”“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几个环节。先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评改自己的作文;我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文的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來让学生品评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同时,在评讲作文时一定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鼓励、表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予以不同的评判,只要学生习作中有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褒扬。例如,满足了字数的规定,运用了某一种写法等,只要符合本次写作的要求,完全可以给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