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实验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项目以“校企合作”为教学思路,从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内容设置、企业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和改革,培养适应目前“双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生物专业人才
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在围绕如何将现代企业的技术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体现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本项目主要探讨了我院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一、《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课程体系缺乏连贯性。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不是一门独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决定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之间缺少关联,一个实验项目验证一条理论知识或是强化一种实验技能,教学内容死板,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
2.实验内容以迁移知识为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侧重于基本技术,如玻璃器皿的包扎和灭菌、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计数等。授课时,教师边演示边讲授,学生观察和揣摩,然后自己动手体验。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当前社会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迁移知识。
3.有限的课堂时间制约实验效果。实验技能需要熟能生巧,而在目前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每次实验未必都能成功,比如菌种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导致实验失败。如果学生想找原因进行重复实验,由于实验涉及实验室时间安排、实验药品领取及实验室安全等因素,在现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非上课时间做实验难以有效实现。
二、《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现有《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实践与改革。
1.培养方案制订。我院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在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时,广泛征求教师、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学生的意见,参照一流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邀请行业、企业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制订开放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适应我院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验教学环节,重点改革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从传统的不是独立设课转化为独立设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脱离了以前附属理论课的模式,进行单独内容的安排和考核。在具体安排上,除了安排经典的课程实验外,还开设了企业见习周和综合性实验。企业见习周安排在大一期末,侧重学生对专业的初步了解;综合性实验安排在大三,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设置。我院微生物学课题组教师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安排进行了多轮研讨,并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学习,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编写新的教学内容。针对社会反映的有些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行、基本操作不会等情况,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整合在基础实验项目中,所有基础实验项目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除了基本实验技能外,还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为了和企业、事业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在综合实验室中直接进入我院微生物科研课题小组,做的实验来自企事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实验过程也是完全同生产实际一致。同时我们还特地在实验过程中人为设定了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三、企业参与方式
1.学生“企业见习周”的设立。为了让学生对微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打一个基础,学生在大一的期末进行了“企业见习周”实训。通过参观三诺生物、金域检测、九芝堂、圣湘生物等公司,使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前景等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增加了學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度。
2.企业专家进课堂制度。除了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实地见习外,我们还请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讲课,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践教学,带来了企事业单位的行业标准和实际要求,缩短了学生工作能力与企事业单位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建立了企事业单位和学生直接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为今后直接解决学生就业困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3.“双师型”教师制度建立。目前高校缺少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此我院选派4名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学习,然后将所学内容与相关教师共享。笔者作为微生物专业的教师,先后前往本市微生物研究所、省环境检测中心站、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学习,得到了微生物检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同时,通过调整相关实验内容的设置,将企事业单位的意见融合进实际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为此,我们编撰了新版《微生物学实验》讲义,切实提高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1.资金问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和指导,会产生相关费用,将经费列入学院预算,并形成长效机制来彻底解决经费问题。
2.企业参与积极性问题。与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企业比较,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还不是很成熟。有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所以在资金投入和合作深度上犹豫不决,这需要政府鼓励和宣传,并适当对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3.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学院在制度上对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鼓励,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学习。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的技术、生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并将企业一线的相关信息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走进企事业单位是技术能手,走上讲台是教学能手,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将成为高校重要的人才资源来源。
参考文献:
[1]蒲忠慧,王雄清,陈希文,游章强.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36-140.
[2]姜明,弥春霞,马怀良,等.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33-9434.
[3]王晓云.“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蚌埠学院学报,2014,(3):130-133.
[4]何英,王桂英,龙兰.校企合作,改革化学实验周教学模式[J].山东化工,2015,(44):128-130.
[5]关随霞,张敏.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J].科技信息,2010,(30):126.
[6]李琪,张少颖.开放式管理促进微生物学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14,(17):145-148.
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在围绕如何将现代企业的技术性、实践性及应用性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体现的问题开展系列研究。本项目主要探讨了我院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一、《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课程体系缺乏连贯性。由于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不是一门独立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决定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项目之间缺少关联,一个实验项目验证一条理论知识或是强化一种实验技能,教学内容死板,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
2.实验内容以迁移知识为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侧重于基本技术,如玻璃器皿的包扎和灭菌、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制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计数等。授课时,教师边演示边讲授,学生观察和揣摩,然后自己动手体验。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当前社会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迁移知识。
3.有限的课堂时间制约实验效果。实验技能需要熟能生巧,而在目前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每次实验未必都能成功,比如菌种的分离鉴定、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等,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导致实验失败。如果学生想找原因进行重复实验,由于实验涉及实验室时间安排、实验药品领取及实验室安全等因素,在现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非上课时间做实验难以有效实现。
二、《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现有《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实践与改革。
1.培养方案制订。我院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在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时,广泛征求教师、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学生的意见,参照一流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邀请行业、企业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制订开放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适应我院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验教学环节,重点改革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从传统的不是独立设课转化为独立设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脱离了以前附属理论课的模式,进行单独内容的安排和考核。在具体安排上,除了安排经典的课程实验外,还开设了企业见习周和综合性实验。企业见习周安排在大一期末,侧重学生对专业的初步了解;综合性实验安排在大三,侧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设置。我院微生物学课题组教师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安排进行了多轮研讨,并深入企业、事业单位学习,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编写新的教学内容。针对社会反映的有些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行、基本操作不会等情况,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整合在基础实验项目中,所有基础实验项目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除了基本实验技能外,还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为了和企业、事业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在综合实验室中直接进入我院微生物科研课题小组,做的实验来自企事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实验过程也是完全同生产实际一致。同时我们还特地在实验过程中人为设定了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三、企业参与方式
1.学生“企业见习周”的设立。为了让学生对微生物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打一个基础,学生在大一的期末进行了“企业见习周”实训。通过参观三诺生物、金域检测、九芝堂、圣湘生物等公司,使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行业前景等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增加了學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度。
2.企业专家进课堂制度。除了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实地见习外,我们还请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讲课,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到实践教学,带来了企事业单位的行业标准和实际要求,缩短了学生工作能力与企事业单位期望之间的差距,同时建立了企事业单位和学生直接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为今后直接解决学生就业困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3.“双师型”教师制度建立。目前高校缺少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此我院选派4名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学习,然后将所学内容与相关教师共享。笔者作为微生物专业的教师,先后前往本市微生物研究所、省环境检测中心站、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学习,得到了微生物检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同时,通过调整相关实验内容的设置,将企事业单位的意见融合进实际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为此,我们编撰了新版《微生物学实验》讲义,切实提高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需要解决的问题
1.资金问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和指导,会产生相关费用,将经费列入学院预算,并形成长效机制来彻底解决经费问题。
2.企业参与积极性问题。与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企业比较,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还不是很成熟。有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所以在资金投入和合作深度上犹豫不决,这需要政府鼓励和宣传,并适当对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
3.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学院在制度上对外出学习的教师进行鼓励,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学习。教师在企事业单位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的技术、生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并将企业一线的相关信息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样,教师走进企事业单位是技术能手,走上讲台是教学能手,这种“双师型”的教师将成为高校重要的人才资源来源。
参考文献:
[1]蒲忠慧,王雄清,陈希文,游章强.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36-140.
[2]姜明,弥春霞,马怀良,等.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433-9434.
[3]王晓云.“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蚌埠学院学报,2014,(3):130-133.
[4]何英,王桂英,龙兰.校企合作,改革化学实验周教学模式[J].山东化工,2015,(44):128-130.
[5]关随霞,张敏.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J].科技信息,2010,(30):126.
[6]李琪,张少颖.开放式管理促进微生物学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14,(1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