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的内心和谐问题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时候,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关于和谐的内涵,季羡林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注重人的内心和谐。人的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高境界,是和谐社会的新层次,即精神面貌和谐、道德和谐。
  做到人的内心和谐,要务之一是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古人造字,很重视字的组合含义。“和”字右面是个“口”字。 “谐”字由“言”和“皆”组成,“言”者,说话也;“皆”者,普遍也。“和谐”也者,从字的组成含义上说,就要广开言路。和谐社会是建筑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的。有民主,有声音,方有和谐。万马齐喑、鸦雀无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实不是好事。让人把心里话讲出来,讲得对与不对可以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政治局面,那才能和谐。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畅所欲言,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献计献策,就体现了和谐气氛。同心方能协力。同心协力,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也是体现人的精神整体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卫生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中国发病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2.7%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13.47%,病人总数达1600万人。《生活日报》曾以“中国都市人群抑郁症患者偏高”为题进行报道。报道指出:最近我们对535位都市人进行了健康调查,其中60%左右的市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示“最近有点烦”,124人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症状,约占23.2%。可见,不少人的内心并不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调人的内心和谐,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人的内心和谐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金币的两面。人的内心和谐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和谐。人的内心和谐,是由社会和谐所决定的。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没有个人的内心和谐。如果社会分配不公、社会治安不好、失业问题严重、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看病难、看病贵、乱收费等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人们的内心怎么和谐得起来?
  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只有人的内心和谐了,和谐社会才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只有公民内心和谐,才会有社会的终极和谐。追求人的内心和谐,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内心和谐,首先要心态健康平和,对人对事都能坦然面对,不要焦虑不安,更不要忧心忡忡。
  温总理在看望季羡林老先生时也谈到:“《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这段话,把社会和谐和个人内心和谐的关系,说得很透彻。
  如何达到内心和谐,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正确对待竞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现在,修养两字不大听说了,很多青年人不知修养为何物,把它与佛教的修炼等同起来。许多人的心态浮躁得很,急于求成,急于成名,急于发财,急于写出论文,急于弄个一官半职,心情过于急躁,也就和谐不起来。这里,特别有必要向各位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吴仁宝的心态:“做干部要有‘三心’:讲党心、讲公心、讲良心。还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有人恐吓‘吓不倒’;‘有福民享,有难官挡’。”我以为,这是衡量人的内心是否和谐的标尺,也是当干部的最高精神境界。
  (作者为东方网特约评论员)
其他文献
文化安全问题,存在既久,于今凸现。2003年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决定,将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往,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资源,拓展了空间。这是机遇。但也带来危机,产生了文化安全问题。在西强我弱的文化态势下,西方文化凭借强势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作后盾,将思想意识理
活跃在“两会”上的文化界人士,有两个声音最响亮:一个是“解放思想”,再一个是“弘扬中华文化”。二者虽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但是,也是可以高度统一起来的理念。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可谓闭关锁国。现在人们较多的是批评自我关门,其实还有个外人把我们反锁在国门之内的问题。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屈指可数。中美没建交,你到哪里签证赴美?中日没复交,你到哪里签证东渡?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得自己成为“桃花源中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政策措施。会议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个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圣人贤杰、道家佛家……这些思想源泉汇合而成的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来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历朝历代安邦治国的思想基础,是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的共同守则,是男女老少立身处世的行为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的科学发展的理念,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