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外国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直接呈现背景文化知识
背景文化,它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语言的内在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支撑,如果缺少了这种文化,那么语言的存在便可以说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国外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这些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的文化内涵。
2.探讨社会文化习俗
习俗和社交礼仪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一席之位。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日常交际都有其文化烙印,如果按照中国的交际习惯和礼仪与西方人交流,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非常关键,要介绍打招呼、问候、告别、致谢致歉、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引导学生注意交谈话题的选择以及禁忌语、委婉语的使用等。
3.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词汇包括单词、习语和成语。词汇层面上,文化差异的体现尤为突出,大量的英语词汇都带有文化印记。例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种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则没有以上之意。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外国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详细讲解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内涵,并适当进行扩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并且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所学的外国文化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上,平时较少接触英语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感到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多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而其中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课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但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教师要定期了解学习情况,根据第一课堂的内容安排课后的内容。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而提高其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可以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还可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学生时时与英语打交道,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民主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因此,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另外,“I”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民族对家族关称谓的区别以及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总之,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社会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语言形式,消除文化障碍,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之中,即不但用英语思维,而且还要用英语文化思维。促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外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从而实现在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外国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直接呈现背景文化知识
背景文化,它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语言的内在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支撑,如果缺少了这种文化,那么语言的存在便可以说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国外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这些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的文化内涵。
2.探讨社会文化习俗
习俗和社交礼仪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一席之位。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日常交际都有其文化烙印,如果按照中国的交际习惯和礼仪与西方人交流,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非常关键,要介绍打招呼、问候、告别、致谢致歉、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引导学生注意交谈话题的选择以及禁忌语、委婉语的使用等。
3.挖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
词汇包括单词、习语和成语。词汇层面上,文化差异的体现尤为突出,大量的英语词汇都带有文化印记。例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Friday 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没有这种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则没有以上之意。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外国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详细讲解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内涵,并适当进行扩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并且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导入所学的外国文化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于课堂上,平时较少接触英语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感到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多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选材广泛,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而其中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课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但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教师要定期了解学习情况,根据第一课堂的内容安排课后的内容。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而提高其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可以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还可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学生时时与英语打交道,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民主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因此,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另外,“I”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民族对家族关称谓的区别以及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总之,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社会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语言形式,消除文化障碍,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之中,即不但用英语思维,而且还要用英语文化思维。促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外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从而实现在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前提下,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