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河道的治理和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在治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社会生产力进行有效的协调,加快对河道治理的力度,从而使其更好的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服务,发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本文对河道治理的方法和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 河道治理;方法;方向
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现代水利的转变中,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完全有必要对治理河道的生态水利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主动融汇非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措施中的生态水利的方法和理念,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支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治理河道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是上涨,而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又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对两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相反,遇到连日的旱天,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只是农作物生长困难,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继续生存。而目前我国河水质量也大不如前,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使得水资源严重受损,水中生物也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等,尤其中小河流更是如此。
二、河道治理中的难点问题
1、泄洪以及防洪治理。在对河道进行构建施工的时候,因为各类建筑物众多,又不能轻易对其进行排除,就导致了没有足够空间来进行河道防洪建设。不但如此,部分构建物因其特殊的位置或独特的构建结构会对河流走势进行改变,还会造成水流阻雍。这些都造成防洪泄洪的问题,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许多城市存在洪灾问题,有些由于河道堤防未有达标整治防洪标准不够高,有些由于不能及时泄洪导致内涝,需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功能也是河道治理的难点。
2、无法对自然风险进行管控。自然环境是施工人员无法确定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也成为了一个治理难点。自然风险包括水文气象、作业环境等。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治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自然风险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只能尽可能做多方面设想,防治自然风险。
3、河流污染问题。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活垃圾问题,水系流域内企业偷排、偷放十分严重;流域非法搭建的窝棚进行畜禽养殖,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出现乱倒余泥、垃圾,在河道设置拦河渔具及其他阻水物体,侵占内河涌管理范围用地等行为。许多生活区尚未建立污水收集管网,长期以来均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道,加重污染量,造成生活垃圾阻塞河道;另外农业用肥的磷化和长期农药的使用,使生物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水中渔业资源减少,化学污染严重。
三、河道治理的方法
1、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河流在山涧中汇集而成,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连续的阴雨天,雨水就会顺流而下,而河流两边的松散尤其颗粒大的固体物质就会随着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长年累月可以使河床抬高,而部分大颗粒就会在河道当中形成堆积,挤占河道,从而迫使河流改道泛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应在保持现有良好植被,进一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禁止乱砍乱伐,新建工程务必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河道源头的植被增加了,才能更好的涵养水分,缓解水流的速度,而且对于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泥土不易被雨水冲走。
2、在河道上游建立闸坝。通过在上游建立闸坝,可以在雨季时将水资源有效的存储起来,或进行分流,而对于旱季时,可以进行开闸放水,不仅有效的保护了河道的安全,同时也使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保证了两岸百姓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人为截断污染源,加强对上游垃圾的排放量治理。实现水系河道治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将污水处理厂建立在上游,严格控制乱排污水行为。对水系内企业污水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并进行汇集管网集中处理。分流处理水系内的生活污水,过渡再次利用。为建立保洁措施和保洁队,设立多功能拦污栅栏。另外,吐舊纳新,水体置换,也是有效一项的措施,在水系整治过程中,分流疏导应按照河道级别区分。新型生态型堤防的建立,和谐生态,对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形态进行保留,使人与自然的能够协调发展。保护两边河流的植被,对种植绿色植被进行加强。城市发展注意规划河流,为利于发展,争取改造和利用使其互相结合。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就是清理河障与疏浚清淤,防止人过度侵扰水,以使洪水的出路更好。主要通过改善洪潮动力条件增大过水断面来进行河道疏浚清淤,但要研究论证工程量和工程时机以及范围。要适应河相变化的规律。一般疏浚清淤水下作业强度大,工程量大,各种控制措施应做好,必要时可结合航道维护型清淤和环保型清淤。设计应考虑避免平坦单一的大断面开挖型式,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因为水下疏浚机械开挖会对水生物造成伤害,要控制好施工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清障应是按一定的设计洪水标准拆除、清理河道影响河道行洪堤防范围以内的人工构建筑物。这类人工构建筑物可以地方开发用于工业或其它用途的,也可能是是农业开垦的,都必须按有关规定无条件拆除。从河滩地到堤坝范围,从易到难,从现实出发,首先拆除围外围实施,对其过水行洪进行恢复,重新形成湿地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是较可行的办法。
4、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中,本工程主要是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各类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该流域周边各类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类污水的达标排放与处理,使该河流的水质能够达到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水环境的修复效果,施工人员还运用了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先进技术。所谓的土壤渗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河流周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微生物和植物过滤作用,大量固定和降解水中的各类污染源的目的,改善周边环境中的水质。而人工湿地技术则是利用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环境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河流中的废水进行处理。稳定塘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强化合理的自然净化能力,达到处理水中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5、河道生态化建设是未来河道治理的方向。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具纵向成带现象,但物种的纵向替换并不是均匀的连续变化,特殊种群可以在整个河流中再出现。生物大多具有适应急流生境的特殊形态结构。表现在浮游生物较少;底栖生物多具有体形扁平。流线性等形态或吸盘结构;适应性强的鱼类和微生物丰富。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制约关系复杂。一方面表现为气候、植被以及人为干扰强度等对河流生态系统都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河流生态系统明显影响沿海(尤其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自净能力强,受干扰后恢复速度较快。新兴河道治理生态化建设为解决传统河道治理中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向。
四、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不只是国家的事情,它关乎到每一个人。虽然在生活当中,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无法对河道进行整治,但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水资源。而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宜保留的天然河流的形态,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和谐生态,才能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勇.浅谈河道治理中生态技术利用的基本原理[J].建筑界,2013,(6):9899.
[2]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创新科技导报,2010(6).
[3]李春岭.河道治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关键词】 河道治理;方法;方向
向可持续发展水利、现代水利的转变中,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课题,完全有必要对治理河道的生态水利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主动融汇非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措施中的生态水利的方法和理念,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支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治理河道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是上涨,而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又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对两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相反,遇到连日的旱天,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只是农作物生长困难,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继续生存。而目前我国河水质量也大不如前,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使得水资源严重受损,水中生物也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等,尤其中小河流更是如此。
二、河道治理中的难点问题
1、泄洪以及防洪治理。在对河道进行构建施工的时候,因为各类建筑物众多,又不能轻易对其进行排除,就导致了没有足够空间来进行河道防洪建设。不但如此,部分构建物因其特殊的位置或独特的构建结构会对河流走势进行改变,还会造成水流阻雍。这些都造成防洪泄洪的问题,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许多城市存在洪灾问题,有些由于河道堤防未有达标整治防洪标准不够高,有些由于不能及时泄洪导致内涝,需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功能也是河道治理的难点。
2、无法对自然风险进行管控。自然环境是施工人员无法确定的一个因素,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也成为了一个治理难点。自然风险包括水文气象、作业环境等。因为各地环境不同,所以治理方法也不同,但是自然风险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所以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只能尽可能做多方面设想,防治自然风险。
3、河流污染问题。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活垃圾问题,水系流域内企业偷排、偷放十分严重;流域非法搭建的窝棚进行畜禽养殖,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出现乱倒余泥、垃圾,在河道设置拦河渔具及其他阻水物体,侵占内河涌管理范围用地等行为。许多生活区尚未建立污水收集管网,长期以来均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道,加重污染量,造成生活垃圾阻塞河道;另外农业用肥的磷化和长期农药的使用,使生物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河水中渔业资源减少,化学污染严重。
三、河道治理的方法
1、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河流在山涧中汇集而成,而一旦遇到暴雨或者连续的阴雨天,雨水就会顺流而下,而河流两边的松散尤其颗粒大的固体物质就会随着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长年累月可以使河床抬高,而部分大颗粒就会在河道当中形成堆积,挤占河道,从而迫使河流改道泛滥。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应在保持现有良好植被,进一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禁止乱砍乱伐,新建工程务必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河道源头的植被增加了,才能更好的涵养水分,缓解水流的速度,而且对于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泥土不易被雨水冲走。
2、在河道上游建立闸坝。通过在上游建立闸坝,可以在雨季时将水资源有效的存储起来,或进行分流,而对于旱季时,可以进行开闸放水,不仅有效的保护了河道的安全,同时也使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的需求,保证了两岸百姓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3、人为截断污染源,加强对上游垃圾的排放量治理。实现水系河道治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将污水处理厂建立在上游,严格控制乱排污水行为。对水系内企业污水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执法管理力度,并进行汇集管网集中处理。分流处理水系内的生活污水,过渡再次利用。为建立保洁措施和保洁队,设立多功能拦污栅栏。另外,吐舊纳新,水体置换,也是有效一项的措施,在水系整治过程中,分流疏导应按照河道级别区分。新型生态型堤防的建立,和谐生态,对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形态进行保留,使人与自然的能够协调发展。保护两边河流的植被,对种植绿色植被进行加强。城市发展注意规划河流,为利于发展,争取改造和利用使其互相结合。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就是清理河障与疏浚清淤,防止人过度侵扰水,以使洪水的出路更好。主要通过改善洪潮动力条件增大过水断面来进行河道疏浚清淤,但要研究论证工程量和工程时机以及范围。要适应河相变化的规律。一般疏浚清淤水下作业强度大,工程量大,各种控制措施应做好,必要时可结合航道维护型清淤和环保型清淤。设计应考虑避免平坦单一的大断面开挖型式,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因为水下疏浚机械开挖会对水生物造成伤害,要控制好施工的强度、频率和时间。清障应是按一定的设计洪水标准拆除、清理河道影响河道行洪堤防范围以内的人工构建筑物。这类人工构建筑物可以地方开发用于工业或其它用途的,也可能是是农业开垦的,都必须按有关规定无条件拆除。从河滩地到堤坝范围,从易到难,从现实出发,首先拆除围外围实施,对其过水行洪进行恢复,重新形成湿地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是较可行的办法。
4、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中,本工程主要是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各类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该流域周边各类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类污水的达标排放与处理,使该河流的水质能够达到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水环境的修复效果,施工人员还运用了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先进技术。所谓的土壤渗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河流周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微生物和植物过滤作用,大量固定和降解水中的各类污染源的目的,改善周边环境中的水质。而人工湿地技术则是利用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环境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河流中的废水进行处理。稳定塘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强化合理的自然净化能力,达到处理水中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5、河道生态化建设是未来河道治理的方向。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具纵向成带现象,但物种的纵向替换并不是均匀的连续变化,特殊种群可以在整个河流中再出现。生物大多具有适应急流生境的特殊形态结构。表现在浮游生物较少;底栖生物多具有体形扁平。流线性等形态或吸盘结构;适应性强的鱼类和微生物丰富。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制约关系复杂。一方面表现为气候、植被以及人为干扰强度等对河流生态系统都有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表现为河流生态系统明显影响沿海(尤其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自净能力强,受干扰后恢复速度较快。新兴河道治理生态化建设为解决传统河道治理中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向。
四、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不只是国家的事情,它关乎到每一个人。虽然在生活当中,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无法对河道进行整治,但是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保护水资源。而在河道整治的过程中,宜保留的天然河流的形态,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和谐生态,才能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勇.浅谈河道治理中生态技术利用的基本原理[J].建筑界,2013,(6):9899.
[2]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创新科技导报,2010(6).
[3]李春岭.河道治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