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监管难题待破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年是基金投资大获丰收的一年,大多数的公募基金都展示出了漂亮的业绩,于是一有新的公募基金推出便会引发一阵热买的狂潮。
  不过,就在公募基金受到普通投资人热捧、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之际,若干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却悄然离开公司,转而加盟私募基金,其中就包括业内闻名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肖华。近来,又有建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蒋彤、长盛基金基金经理闵玉与原中金公司的李刚组成铁三角加盟某知名私募基金的消息传出。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欣、易方达基金的梁文涛据说也已加盟了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行业因为这些公募基金的精英加入,突然之间备受注目。
  
  私募基金暗潮涌动
  
  某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利益机制。公募基金以是否跑赢业绩基准作为衡量其优劣的标尺,而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对公募基金来说,其利润来自于管理费,收入和基金规模成正比,因而基金公司的动力在于做大基金规模。而私募基金的收益则来自于绝对收益的部分,获利部分通常由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八二分成,亏损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因而从机制上来说,私募基金的动力在于获取超额收益,公募基金的动力在于做大规模。也正因为如此,私募基金存在以风险博收益的内在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正名,国内私募基金长久以来行走于“灰色地带”。由于缺乏托管制度,只有极少数私募基金有能力凭借自己良好的信誉,向企业或个人定向私募资金,并成立基金;而大部分私募基金则是以账户管理的方式生存,资产仍然在客户的名下,私募基金只拥有账户管理权。这两种方式均建立在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并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作为保障。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私募基金选择和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信托项目,私募基金则作为信托公司的投资顾问。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项目资金中的一部分为私募基金的自有资金,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形成投资顾问、信托公司、托管银行、交易券商四方监督机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投资者获得收益部分的80%,另20%则由私募基金和信托公司按照协定比例分配。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这种信托产品实行向银监会备案制,投资者对其认同度比较高。
  
  私募基金规模不断壮大
  
  除了本土的私募基金外,目前也有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借道QFII或者其他方式进入A股市场。
  “对冲基金卖空A股的方式,通常是从QFII处借入一定数量被它们看空的股票,将其卖出,等待股价下跌,然后在较低价位重新买进,偿还经纪商并获得差额利润。但是由于当前内地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做空机制,因此对冲基金在大陆一时还无法施展拳脚。现阶段,它们的主要操作对象还是香港的中资股。”对私募基金颇有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此前曾对外披露过海外私募基金进入内地的一些操作手法。
  英国《金融时报》对那些进入A股市场的对冲基金也曾有若干报道。文章称:“一些对冲基金公司涉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中国快速上涨的股市中从事交易活动。因而亚洲市场最大的对冲基金投资者,比如KBC、Sparx等较为保守的养老基金,由于担心对冲基金进入A股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所以选择回避这些投资于A股的对冲基金。”
  近几年来,全球对冲基金的总体数量急剧增加。2005年,美国通过一项新的规定,允许养老基金等较为保守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对冲基金。此后,对冲基金的规模迅速扩张。据悉,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随着对冲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带来的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威胁力和破坏力也在不断增大。
  在不久之前召开的G7会议上,七国集团在肯定对冲基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的同时,也同意目前对于对冲基金潜在风险的评估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目前对冲基金里面存在大量的场外交易,它们完全绕过了市场机制,脱离了监管的控制范围。而且其交易越来越复杂,一些结构型产品把很多的投资工具联系在一起,不仅没有透明度,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骨牌效应。
  而这一点,也是国内监管机构所担心的问题。对国内私募基金合法地位的肯定,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研究,在风生水起一年多以后,直至今日仍无实质性进展。而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仍在市场中大范围活动,且规模不断壮大。
  私募基金所获取的高额收益以及基金管理人所能获得的高额管理费成为其巨大的推动力。据某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牛市期间,公募基金经理收入最高的是几百万元,最低的大约只有20多万元,而私募基金经理个人收入超过千万元的则大有人在。激励制度的差异,促使更多优秀的基金经理走入私募基金行列。这也是欧、美等金融市场的普遍趋势——对冲基金行业中聚集着最优秀的一批人。
  
  何时给个合法地位
  
  在既成事实面前,是否给私募基金一个合法的地位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证监会1月召开的“两法”座谈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表示,现在证券市场形势虽然好转,但是越是好转,越要重视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他建议,现在要加以研究对私募基金的监管问题。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中,也对私募基金的政府监管和发展提出了八项具体建议,报告指出应明确私募基金合法地位。这份报告建议,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府监管可以遵循三大原则:一、明确私募基金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合法性及其地位,既不能一律封杀,也不能放任自流;二、明确私募基金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政策鼓励和发展它的特色和优势,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优化;三、明确对私募基金的监管重点和方向,避免使私募基金与共同基金趋同。
  在监管思路上,国内专家的看法和国际潮流是一脉相承的。深交所在报告中提议,应通过禁止私募基金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投资者那里吸纳资金,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通过限制私募基金的销售范围,避免私募基金风险扩大化、普及化和公众化。将私募基金监管的重点放在限制私募基金投资者资格和数量上,以及私募基金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上。
  比如,美国证监会对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按照规定,对冲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最近两年平均收入最少在100万美元以上。只有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才有资格投资对冲基金。
  一般而言,对冲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合伙人协议》后,除了给投资者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回报率外,基金经理人要求很大的自由度,投资过程和投资策略高度保密,投资者很难获取有关信息。这种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为监管出了难题,监管部门很难定出一套有效的制度进行监察、评估及管理其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事实上,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均具有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但这些资金在市场上的流动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些资金的存在对加深市场的深度非常有利,但其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管理层对私募基金合法地位的认可,以及对其监管思路的确定,已是刻不容缓。
其他文献
股市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像“房地产税收冲击波”那样人为制造的不确定性,有关政府机关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股市涨涨跌跌乃寻常事,但暴跌就不正常了。  何谓暴跌?国际上一般定义为幅度超过5%。1月31日,上证指数跌去4.92%;深成指跌去7.62%,为10年来单日最大跌幅;沪深300指数跌6.53%,更是创出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大跌幅。这些都属暴跌无疑。  在内地股市,凡暴涨暴跌均由行政或政策层面造
期刊
业内专家分析,如果短期内政策面没有出现如市场所预期的不利因素的话,指数进一步大幅下挫的空间相对有限。就具体点位而言,上证综指在2600点附近,面临的支撑会较为明显。  整体上而言,这一轮的调整可以看作是对1541点开始的价值重估行情的修正,理性泡沫将在本次调整中得到有效的挤压,为下半年的行情奠定基础。  悲喜发生在两天之间。前一天还沉浸在过年后“开门红”的喜悦中,第二天却遭到大阴棒当头一击。让人真
期刊
资本市场里,谁的话都不是圣经。投资者不用膜拜谁也无须恐惧谁,凡事须自己三思而行。  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中国股市里的投资者们经历了一场“脑筋急转弯”,很多人迷惘地问:“我该听谁的?”  曾经的大摩大嘴谢国忠和世界级投资大师罗杰斯都说股市有泡沫请勿再投资,而著名的本土大嘴谢百三和愤青杨帆却说A股还太低,黄金年代还在后头;学界泰斗吴敬链说有30万亿元热钱推动了A股泡沫的生成,另一位学界著名人物华生却说热
期刊
2007年的A股市场还能提供2006年的大牛吗?与其守株待兔式地选基金,夺如睁眼向洋看世界,选一选有可能涨得比A股更快,且风险更小的市场。  沪深股市大热,基金因此成为新年最热门的名词。沪上、京城两家时政类的周刊,不约而同地拿“基金”做了一期封面文章,使得多位掌控巨额资金的基金经理们,一夜间成了不逊“超女”、“好男儿”的明星。2006年基金的赚钱效应,也使得更多的投资者义无反顾地当起了“基民”,期
期刊
A股市场是否已经出现泡沫?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首席投资总监袁宏隆表示,目前的A股市场,有些公司股票相当贵,特别是市盈率50倍以上的股票是相当贵的了。    牛市具有坚实基础    袁宏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A股市场股价相对较高,市场有些泡沫,主要在于流通的股份太少。“没有全流通的市场很容易被炒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流通市值和新上市公司的股票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整个
期刊
春节之后,所有身处股市的投资者都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震荡,但事实上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重大的变化。业内人士称,这一惊一乍的起伏,也许就是猪年股市行情的一个缩影,整个2007年恐怕还要多次发生大幅度的震荡。在这种暴涨暴跌的震荡行情中,投资者如何选好个股,从而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可以按以下三个策略来操作。    策略一:坚定持有“超级明星”    不预测股市的走势,不理会大盘的涨
期刊
上市公司业绩预增是近来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公布业绩预增公司数量的逐步上升,业绩预增幅度的不断刷新,一些盈利大幅上升的公司受到特别关注。我们要提醒投资者的是,高盈利并不意味着高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才是判断公司投资价值的根本。在市场盲目的乐观情绪之中,看待有史以来最高的业绩涨幅依然需要保持冷静,事实上不少股票目前的价格已经“透支”了其未来的成长性。    大幅预增满地开花    截至1
期刊
首发规模419亿份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从发行到成立一直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1月25日,该基金终于开放了申购赎回,当日的净值为1.067元。1月26日开放日常基金转换业务,转换业务适用于该基金与嘉实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之间的基金转换。    规模保持稳定    开放申购赎回后情况如何呢?1月27日,工商银行一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赎回嘉实策略基金的投资者并不多。只要基金赚钱,一般人都不会选择赎回。
期刊
按照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境内个人年度购,结汇额度将提高到等值5万美元,并通过商业银行联网的形式实施总额管理。  2月1日开始,新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施行,境内个人年度购、结汇额度由2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可以更好地满足境内个人的用汇需求。    个人购汇实行总额管理    总额管理是新外汇管理办法的一个特点,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的规定,今后将对个人结汇、境
期刊
近来,股市的持续走牛催生了不少暴富神话,盈利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故事似乎到处都在上演。不过,对于那些没有大额资本当本钱的人来说,这一切似乎仍然是十分遥远的。  没有大额的资金当本钱就难以致富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没有资本,靠着好点子一样可以圆自己的创富梦。更何况一生下来就拥有财富的人毕竟是少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放弃一夜致富这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地掘好人生第一捅金才是正道。  商谚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