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如今传统数学教育下的学生抽象思维薄弱,创新意识低下,本文提出,在实际课堂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创新结合”等原则运用于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数学 教学原则 创新
数学教学原则是根据数学教学目标,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教学活动,应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探讨教学中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教学内容。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存取钱等实例引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进一步提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再如学习“两条相交直线决定一个平面”后,再让学生用这个定理解释:为什么木工师傅用两条细绳子分别交叉固定在桌子的四个脚,看它们是否落在一个平面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现实”中发掘,这可能是较低层次的数学抽象,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直观的。例如,为了让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求根公式,可通过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如求方程x2=16,(x+3)2=16,3(x+5)2=12,2x2+3x+1=0等的根,然后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严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当前数学教育界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严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中提出平行线定义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报相对的边线、电线杆等模型,然后才指出,若将他们都看成直线,而且都是不相交的直线,此时,学生可以自己归纳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但是少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条件,这是不够严谨的。如果此时老师再用天花板和地面上的两条异面直线作为反例,指出两条直线不相交也不平行,然后再补充更正出开始归纳出的定义不够严谨。这样,学生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会更深刻、准确。再如,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虑问题思路清晰,解决问题分类讨论、从几方面思考、分几个步骤进行分析是学习解题中重要的能力。初中生刚学习新知识时,写出具体的程序、步骤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开始时学习七年级知识合并同类项时,要求学生先找出同类项,再确定每一项的符号、系数,最后再合并,写出结果。因此,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初期,让学生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一”的程序去解题,对培养初中生养成清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三、注重基础与创新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创新教学则是根据数学探索性的特征提出来的。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基础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创新意识失落,创造力低下。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原则必须把“基础”和“创新”两方面同时加以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找出合适的度,将会成为数学教学新的指导思想。
四、数学知识与教学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如“记数”是人类的祖先最早对自己活动的记录。从古人用绳结、小石子记数,到用刻在骨或竹上的符号代替结绳来记数,再到阿拉伯数码;而现在全世界使用的最广泛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主要是印度人民的天才创造。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我们祖先记数方法的影子。在统计选票时,我们通常采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是目前最常见到的类似于“结绳”的现代记数方法。通过增加此类数学史内容于教学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结合丢番图“墓碑上的算题”引入实例——丢番图(Diophantus)的墓志铭:行人啊,请稍驻足,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上帝赋予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享受童年的幸福,再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又过了七分之一,燃起结婚的蜡烛,贵子的降生盼了五年之久,可怜那迟到的孩儿,只活到父亲寿命的半数,便进入冰冷的坟墓,悲伤只有通过数学来消除,四年后,他自己也走完了人生旅途。根据这段墓志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效果就很好。只有密切联系现实来教的数学,从具体问题出发才能发现充满着各种数学关系,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数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论对教学工作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但也应遵循学科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在实际课堂中,若能将以上原则运用于教学,相信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罗钰,南昌二十四中,邮编:330000
【关键词】数学 教学原则 创新
数学教学原则是根据数学教学目标,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教学活动,应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探讨教学中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现实材料来引入和阐明新的数学概念等教学内容。如,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存取钱等实例引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进一步提出正数、负数的概念。再如学习“两条相交直线决定一个平面”后,再让学生用这个定理解释:为什么木工师傅用两条细绳子分别交叉固定在桌子的四个脚,看它们是否落在一个平面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现实”中发掘,这可能是较低层次的数学抽象,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直观的。例如,为了让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a≠0)的求根公式,可通过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如求方程x2=16,(x+3)2=16,3(x+5)2=12,2x2+3x+1=0等的根,然后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二、严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当前数学教育界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严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中提出平行线定义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报相对的边线、电线杆等模型,然后才指出,若将他们都看成直线,而且都是不相交的直线,此时,学生可以自己归纳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但是少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条件,这是不够严谨的。如果此时老师再用天花板和地面上的两条异面直线作为反例,指出两条直线不相交也不平行,然后再补充更正出开始归纳出的定义不够严谨。这样,学生对平行线定义的理解会更深刻、准确。再如,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虑问题思路清晰,解决问题分类讨论、从几方面思考、分几个步骤进行分析是学习解题中重要的能力。初中生刚学习新知识时,写出具体的程序、步骤是很有必要的。在一开始时学习七年级知识合并同类项时,要求学生先找出同类项,再确定每一项的符号、系数,最后再合并,写出结果。因此,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初期,让学生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一”的程序去解题,对培养初中生养成清晰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三、注重基础与创新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创新教学则是根据数学探索性的特征提出来的。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中,由于过分强调基础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创新意识失落,创造力低下。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原则必须把“基础”和“创新”两方面同时加以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找出合适的度,将会成为数学教学新的指导思想。
四、数学知识与教学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如“记数”是人类的祖先最早对自己活动的记录。从古人用绳结、小石子记数,到用刻在骨或竹上的符号代替结绳来记数,再到阿拉伯数码;而现在全世界使用的最广泛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主要是印度人民的天才创造。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我们祖先记数方法的影子。在统计选票时,我们通常采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是目前最常见到的类似于“结绳”的现代记数方法。通过增加此类数学史内容于教学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还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结合丢番图“墓碑上的算题”引入实例——丢番图(Diophantus)的墓志铭:行人啊,请稍驻足,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上帝赋予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享受童年的幸福,再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又过了七分之一,燃起结婚的蜡烛,贵子的降生盼了五年之久,可怜那迟到的孩儿,只活到父亲寿命的半数,便进入冰冷的坟墓,悲伤只有通过数学来消除,四年后,他自己也走完了人生旅途。根据这段墓志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效果就很好。只有密切联系现实来教的数学,从具体问题出发才能发现充满着各种数学关系,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数学与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可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遵循教学论对教学工作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但也应遵循学科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在实际课堂中,若能将以上原则运用于教学,相信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罗钰,南昌二十四中,邮编: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