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高校支出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加强预算控制,规范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是加强高校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高校;支出预算;控制
对高校而言,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收人预算是相对稳定的,高校在积极组织落实收入的同时,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预算执行的重心放在支出预算的控制上。
一、高校支出预算内容
(一)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是高校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人员经费支出是指高校用于个人方面的开支,包括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与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对个人与家庭的补助支出”反映政府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二是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是指高校用于单位日常公务、业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属于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二)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预算是高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建设性项目支出预算。基本建设性项目是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二是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预算。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高校由行政事业费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专项计划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三是其他项目支出预算。其他项目是指除上述两类项目之外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二、造成支出预算执行控制不力的原因
上述两类支出预算在高校的预算执行中并不乐观,表现为不按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列支;大量的项目支出存在有预算安排却没有支出,有支出却没有项目预算安排,形成了预算安排形同虚设的现象;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进行专款专用;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存在相互之间随意调剂使用、追加、调整等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预算编制过粗
预算编制前准备不充分,对预算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对收入支出项目调研论证不够,必然导致预算编制过粗,进而使预算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加大,各项支出的随意性也随之增大。由于支出预算控制不力,也给现金流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可能导致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一些学校实际上就是靠借新还旧来维持其正常地运转。
(二)支出预算执行的控制流程不清晰
支出预算执行控制不好的高校,各级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核算,而不注重对支出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预算控制流程,常常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而使控制脱节,预算安排了,项目进展情况无人过问,有的项目甚至拖延几年还没完成。
(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中虽然有预算管理的模块,但也只是将被批准的项目指标控制数下达到会计核算系统,主要控制是否超支,而对于项目的招标、签约、采购等过程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时工作量大、效率低,远远滞后于财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实现预算控制的整体目标。
(四)对支出预算执行缺乏绩效考核和评价
由于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没有对各项支出的执行情况检查,预算执行结束后,对执行的结果缺乏总结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使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够。
二、加强高校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的对策
(一)细化支出预算的编制
编制支出预算时,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下一年工作目标,对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从而为预算编制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强化和细化预算。因此,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在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基本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使用定员定额的标准,如:水电费采用基数预算法、学生经费和社保经费采用零基预算法;项目支出预算应建立项目库的管理方式,采用绩效预算编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预算编报程序做了原则性要求,但是对高校预算的编制过程没有做出详细规定。目前高校预算由财务处负责编制和汇总,但财务处很难掌握高校具体核算和发展战略的全部信息,因此高校预算编制需要贯彻全员参与的原则,校内各单位共同参与、充分交流,最终形成预算定稿,为支出预算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项目支出的立项和执行跟踪的流程
预算下达以后,支出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控制是实现预算控制目标的保证。对于维持性支出预算,如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只要根据开支标准逐月审核,对照预算,比较容易实现监控。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多地体现在专项切块经费的使用上。专项切块经费,一般是根据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预算初步核定的,在预算执行时还应该对实施方案和明细预算进行详细的审核,才能批准实施。从下达指令到项目结束,还要经过招标、签约、支付等环节。因此,要对预算项目进行控制,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系统。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控制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还应联合审计、招标办等部门以及项目的主管实施部门,形成一个支出预算控制网络,对项目的立项、执行、结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预算执行的效率大大提高。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或者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模块,而且应该和相应的一些模块(或子系统)有数据的接口,如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做到实时管理和数据共享,从而构成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使支出预算实现实时监控,使各级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更加高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应当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要能对预算申报数、预算批准数、预算变更数、立项数、合同承诺数、合同变更数、支付数等进行全面和实时的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应当可以按预算类别、部门或项目进行管理,要能够实现对资本性支出预算、收益性支出预算、库存采购预算、收入预算等的分类管理,还要能够对总预算和部门预算进行管理。
(四)开展预算执行的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
预算下达实施之后,对支出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也很重要,中期检查可及时发现项目立项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项目结束要及时组织验收和结算,对结余资金要及时收回指标。对项目支出,应建立起项目结项总结制度,财务和审计部门还应该组织对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效益或效果、管理流程进行总结,并将结果纳入部门或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对支出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支出预算;控制
对高校而言,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收人预算是相对稳定的,高校在积极组织落实收入的同时,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将预算执行的重心放在支出预算的控制上。
一、高校支出预算内容
(一)基本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是高校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人员经费支出是指高校用于个人方面的开支,包括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反映单位开支的在职职工与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对个人与家庭的补助支出”反映政府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二是日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是指高校用于单位日常公务、业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属于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二)项目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预算是高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建设性项目支出预算。基本建设性项目是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二是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预算。行政事业性项目是指高校由行政事业费开支的项目,主要包括专项计划项目、专项业务项目、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其他行政事业性项目。三是其他项目支出预算。其他项目是指除上述两类项目之外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二、造成支出预算执行控制不力的原因
上述两类支出预算在高校的预算执行中并不乐观,表现为不按财经法规、会计制度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列支;大量的项目支出存在有预算安排却没有支出,有支出却没有项目预算安排,形成了预算安排形同虚设的现象;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进行专款专用;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存在相互之间随意调剂使用、追加、调整等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预算编制过粗
预算编制前准备不充分,对预算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对收入支出项目调研论证不够,必然导致预算编制过粗,进而使预算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加大,各项支出的随意性也随之增大。由于支出预算控制不力,也给现金流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可能导致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一些学校实际上就是靠借新还旧来维持其正常地运转。
(二)支出预算执行的控制流程不清晰
支出预算执行控制不好的高校,各级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核算,而不注重对支出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预算控制流程,常常由于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而使控制脱节,预算安排了,项目进展情况无人过问,有的项目甚至拖延几年还没完成。
(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中虽然有预算管理的模块,但也只是将被批准的项目指标控制数下达到会计核算系统,主要控制是否超支,而对于项目的招标、签约、采购等过程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时工作量大、效率低,远远滞后于财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实现预算控制的整体目标。
(四)对支出预算执行缺乏绩效考核和评价
由于在预算执行的中期没有对各项支出的执行情况检查,预算执行结束后,对执行的结果缺乏总结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使预算执行监督的力度不够。
二、加强高校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的对策
(一)细化支出预算的编制
编制支出预算时,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下一年工作目标,对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从而为预算编制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强化和细化预算。因此,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在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上,基本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并使用定员定额的标准,如:水电费采用基数预算法、学生经费和社保经费采用零基预算法;项目支出预算应建立项目库的管理方式,采用绩效预算编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预算编报程序做了原则性要求,但是对高校预算的编制过程没有做出详细规定。目前高校预算由财务处负责编制和汇总,但财务处很难掌握高校具体核算和发展战略的全部信息,因此高校预算编制需要贯彻全员参与的原则,校内各单位共同参与、充分交流,最终形成预算定稿,为支出预算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项目支出的立项和执行跟踪的流程
预算下达以后,支出预算执行过程的跟踪控制是实现预算控制目标的保证。对于维持性支出预算,如人员工资、水电费等,只要根据开支标准逐月审核,对照预算,比较容易实现监控。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多地体现在专项切块经费的使用上。专项切块经费,一般是根据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预算初步核定的,在预算执行时还应该对实施方案和明细预算进行详细的审核,才能批准实施。从下达指令到项目结束,还要经过招标、签约、支付等环节。因此,要对预算项目进行控制,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系统。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控制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还应联合审计、招标办等部门以及项目的主管实施部门,形成一个支出预算控制网络,对项目的立项、执行、结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预算执行的效率大大提高。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或者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模块,而且应该和相应的一些模块(或子系统)有数据的接口,如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做到实时管理和数据共享,从而构成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使支出预算实现实时监控,使各级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更加高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应当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要能对预算申报数、预算批准数、预算变更数、立项数、合同承诺数、合同变更数、支付数等进行全面和实时的管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应当可以按预算类别、部门或项目进行管理,要能够实现对资本性支出预算、收益性支出预算、库存采购预算、收入预算等的分类管理,还要能够对总预算和部门预算进行管理。
(四)开展预算执行的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
预算下达实施之后,对支出预算执行过程的中期检查也很重要,中期检查可及时发现项目立项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项目结束要及时组织验收和结算,对结余资金要及时收回指标。对项目支出,应建立起项目结项总结制度,财务和审计部门还应该组织对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效益或效果、管理流程进行总结,并将结果纳入部门或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对支出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