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在茶村蔓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m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快乐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其实富裕也可以。富裕的规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富带富,让整个地区的人渐渐都富起来。有先见之明的人靠种茶制茶卖茶闯出了一条富裕之路,他们播种茶园,建立工厂,雇用工人,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跟着学种茶制茶的人攒了钱,也走上了那条富裕之路。
  在茶区,让人富起来的是茶叶,而传播“富裕”种子的也是茶叶。
  
  “茶企业应该反哺茶农”
  
  一大早,余有文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家的茶苗繁育基地,查看茶苗的长势。作为星村繁育茶苗300多户茶农中的一员,余有文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己繁育茶苗,如今已拥有5亩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10余万元,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繁育茶苗专业户。
  回顾自己的致富历程,余有文忘不了永生岩茶厂对他的帮助。上世纪80年代,武夷山掌握繁育茶苗技术的人并不多,永生岩茶厂总经理游玉琼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位,游玉琼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这门技术。永生岩茶厂成立后,1987年,游玉琼在厂里开始繁育茶苗,余有文和几位工人当时就在她的指导下管理茶园,几年后,这批工人又扮演着师傅的角色,把其中诀窍传授给其他人,如今,星村家家户户茶农都能繁育茶苗,有三四百户茶农以此为业,每年收入不菲。
  不仅仅是繁育茶苗,多年来,游玉琼在发展企业茶叶生产的同时,还通过自己的企业基地,无偿向茶农传授制茶技艺,带动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上世纪80年代,武夷岩茶中的“新贵”肉桂选育成功,永生岩茶厂成为茶科所第一个肉桂示范种植基地,游玉琼在茶科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肉桂的精制要点,她没有藏私,而是又传授给了厂里的制茶师傅,几年过去,他们的制茶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在不少茶厂的厂长或师傅就是从永生走出去的:1989年从永生出去另起炉灶的李钱发,在黄村创办茶厂,如今每年制作精茶5万斤,收入20多万元;2002年“毕业”的吴际玉,现在是红星村大名鼎鼎的制茶能手,不仅自己开起茶厂,还为周边茶农制作茶叶,每年收入达10万元……
  企业反哺茶农,茶农富了,也能反哺企业,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
  
  台湾茶农在永福
  
  5月,福建漳平市永福镇,正是春茶采摘高峰期,绿油油的茶叶覆盖着4万亩山坡茶场,上百名采茶妇女头戴斗笠,背着篓,采摘着茶树上那最嫩的茶叶。站在这片今年2月27日被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茶场中,来自台湾的茶农谢东庆看着自己家1600亩茶园的丰收景象,兴奋地对记者说,他是10多年前第一个到这里种植茶叶的台湾茶农。
  事情还要从1995年说起。那一年,谢东庆从台湾来到厦门,在那里培育了40万株高山茶苗,与此同时,他用一年的时间,携带地图,驱车在福建的漳浦、南靖、平和及广东的梅县、海南岛等地,寻找适合种植高山茶的地方。有一天,谢东庆来到漳平市永福镇,这是闽西的一个农业大镇,被称为“高山花园”。山间盆地平均海拔7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4摄氏度,特殊的地貌、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明显的高山立体气候,为花果树木、蔬菜以及茶叶等各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特殊环境。谢东庆看到这里的反季节蔬菜成功地种植成规模时,第一感觉告诉他,这里是种植高山茶的宝地,因为种植高山茶所需的条件与种植反季节蔬菜相似。不管是气候还是海拔,漳平永福和台湾的阿里山相似,是发展高山茶的良好选择之地。经过连续几年的考察,谢东庆决定在永福投资,开辟一个茶乡新天地。
  在谢东庆的带动下,如今漳平已引进台商企业36家,其中集中在一起的就有32家,台资高山茶场30家,种植面积3.9万亩,台资果树种植企业2家,总投资达3.3亿元。台资农业企业的引进、发展、壮大,不仅带来了台湾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和种植技术,也给漳平的农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一公顷茶园产供销的滚动效益能为30个家庭改善生活。据漳平市委书记林兴禄书记介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与其他新批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不同的是,它不是政府先规划出一块区域进行专门的台商发展,而是在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以台引台,台商们慕名前来。在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茶产业规模,因此,它提升的空间更大。与此同时,当地的农民在看到台商种植高山茶后,已经有一部分人也开始种起了茶叶,并将在台商茶园里学习到的管理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茶山上。“以前我们这里人采茶是用手指甲掐茶叶,台湾人的方法是在手指上绑一个刀片,这样做既保护了采茶人,又保护了采下的茶叶。此外,台湾人在种植茶苗后,同时会在旁边支起一个小棍子保护茶苗倒伏。”
  台湾有茶园管理、品种改良、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农场面积小、土地贵,发展茶业捉襟见肘;大陆则有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台湾,拥有百亩茶园的企业已属罕见,而在永福,茶园规模多在千亩左右。正因为这样,一批批台湾农民纷至沓来,开垦永福这块沃土。
其他文献
策划 本刊编辑部  上海在开埠之前只是个中等规模的小县城,如今却壮大成为扬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近江临海的上海先民们在锁国年久、西风日进的“风口浪尖”中,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明智态度。由此而逐渐孕育出的以开放、创造、扬弃、多元为基本特征的海派文化,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弘扬,最终衍化成当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让基本不产茶的上海,却“海纳”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产
期刊
雨后初霁,静谧的梅府花园,草织绒毯,树曳清风,欲滴的清翠之色与高悬的红灯笼相映成趣。葡萄架,秋千索,凉亭空寂,暮云轻卷,些许的水声风片,令这美好的空间愈加静好。  良辰美景,好友五人,相约在此地赏花品茗,闲坐听琴。择临水高台就坐,当红泥小火炉中的蟹眼松风轻起,宛若时光倒流,似回到文徵明“碧山深处绝尘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的《品茶图》中。  香茗未瀹,花艺先行。“花痴”
期刊
2008年10月18日,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在福州举行成立大会。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为协会成立发来贺信。福建省领导张昌平、陈桦、刘德章、张家坤、林强,老同志童万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等出席成立大会。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章程》,推选了第一届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书记张家坤当选为首届会长,并作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期刊
茶,吸收了天地间的精华,融合了山川风月的气息,而成就其丰富多彩的容貌。在一杯茶中,就可以品味一处风光;在一杯茶中,就可以享受一种生命。  茶与乐,上善生活的两大名词,在今天嘈杂的现实环境中,上善生活所表现的至纯的生活态度与至善的生活方式,正是都市人所向往的,追寻茶的清静,喜爱乐的宁远。而当茶遇见音乐,它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西湖茶乐    喝茶品茗,听琴聆乐,对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也是艺术,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正式成立了。我和陈桦同志在此谨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福建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优越,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制茶经验,精湛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在中国茶业发展乃至世界茶
期刊
与百岁老人赏极品闽茶  田雨农 方瑞祥    随着拍卖师一阵阵掷地有声的落槌,一场关于茶叶的拍卖活动在福建茶人们的热情中达到了高潮。这是5月31日上午,发生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中西文化长廊”内的一幕,参与拍卖的都是在第五届“闽茶杯”2008春茶评比中获得金奖的福建茶叶。最后,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金奖“坦洋工夫”以每100克3万元成为了当日拍卖的最高价。  由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举办的“闽茶杯
期刊
口述:余悦 整理:陈莹  这期百家讲茶的主人公是余悦。余悦是何许人呢?他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昌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他不遵从于书本,他对中国茶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敢于推翻书本中记载的言论,他说: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就算耗尽毕生,也不能读透。”  此次他专门为宁红开了一场讲座,很多茶友也是慕名前来。在我赶到元泰红茶屋的时候,讲座刚好开始
期刊
“村民苏福山照顾着几亩茶园,由于几年来茶叶价格上涨,他计划新开一片茶园。”  在茶村,茶农的生活都围绕着茶,从茶园的开垦到卖茶赚了钱给家里置办几样大件,无论大事、小事、细碎的、繁琐的……常常是几代人这样沿袭反复着。  这样反复着照顾着自家的茶园,对茶农来说是件挺幸福的事,因为从手头紧巴着到生活宽裕,从平房到三五层的小洋楼,还有家里几大件的更新换代,这些改变都归功于茶。茶农的“黄金周”  时值金秋,
期刊
红茶,盘踞西方主流品饮文化300年不衰,与星巴克还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屋一起,成为西方国度除咖啡以外最举足轻重的饮料,中西两种文化相容并立。可就是这样一种源于中国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茶叶,我们想寻觅它时,看到更多的却都是穿着“立顿”的外衣。  但今年国内的红茶市场却异常火热,在云南,普洱茶热过之后,传统的滇红又重返人们的视线;在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也开始慢慢被茶客们所熟知,特别是以“金骏眉”为代表
期刊
六安瓜片又叫“齐山云雾”,由单叶组成,不合芽头和茶梗。它的外形直顺完整,叶边背卷平摊,如颗颗瓜子,特点是色、香、味、形都在这一片瓜子形的叶子上。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六安瓜片的佳话不胜枚举。明清时期,江浙沪一带的达官贵人都以得到极品的六安瓜片为幸事。《两山墨谈》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于朝士之故旧者……见频岁春冻,茶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微倍于宫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