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茶胜迹“文学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j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北省天门市的竞陵老城北门外。有一口泉水井。因井盖有三孔,俗称“三眼井”。作为“品茶真迹”而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著名的“文学泉”。陆羽(鸿渐)当年曾用此泉为收养他的智积禅师煎茶。
  有关陆鸿渐茶泉的历史记载,可追朔至唐。如“陆鸿渐煎茶碑立于陆子井旁,碑上有唐刘冥鸿书陆羽自叙也。时为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闰四月”(湖北金石志卷七);又如齐己《过陆鸿渐旧居》诗题下自注“陆生自有传于井石”(《金唐诗》第846卷)。诗中“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种竹岸香莲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等句,清楚地讲明了“陆子井”与其旧居和“煮茶”的关系。而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全唐诗》卷129)中,“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则带给了我们更为久远的信息:陆羽旧居的茶泉还与一个重要的人物有关。他就是“支公”。因此,“陆子井”也可称为“支公井”。
  “支公”何许人也?“支公”乃东晋高僧支道(公元314年~公元366年),又名支道林。作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的人物,早于陆羽近400年就曾在此设坛布道,并汲水煮茶,留下了“茶禅一味”的历史物证。因此。西塔寺中,不仅有“陆公祠”、“积公祠”(指陆羽恩9币智积),而且还有“支公祠”,供奉“三公”遗像。历史上,这里的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寺院被毁时。
  支遁爱马,唐代画家韩干为此画过的《神骏图》如今已成为国宝,而茶圣故里尚存“走马岭”遗址,也在继续讲述支遁爱马的故事。近年有北京学者范颖豪论《佛茶之祖——支遁大师》,而茶圣故里“支公井”的存在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源头佐证。
  “文学泉”历经沧桑,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茶缘佳话。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欧阳修汇集周秦至五代金石铭刻拓本成《集古录》,惜“集古录跋”多轶,所幸为陆羽井“煎茶碑”拓“自传”跋的手稿尚存,日“陆文学传跋”。将陆羽自叙文章题名为“陆文学自传”的来历大约源于此。“文学泉”得名亦始于宋。如嘉定辛已(公元1221年)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在收载裴迪的“西塔寺陆羽茶泉”诗时,诗名更改为《文学泉》(作者署名“裴拾遗”)。后人之所以称“文学”,是陆羽曾经被诏拜为“太子文学”,虽然没就。正如清熊士鹏《文学泉阁记》篇首句云“泉以文学名,非重官也,将以循名而联实也。”
  宋朝时黄州太守、诗人王元之(公元954年~公元1001年)曾经写《题景陵文学泉诗》:“甃石苔封百尺深,如今尝味少知音。涓涓泉底中宵月,留得先生一片心”。清乾隆壬寅(公元1782年),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雪中访文学泉古迹因怀王元之先生作。即次原韵。”“一脉清泠水味深,千年谁复有知音?我来踏雪安茶具,如见冥鸿避弋心”。由此可知,陈大文可能见过唐代的“陆鸿渐煎茶碑”。次年又访,陈特地亲手摹绘了陆羽遗像,并将上述诗句一并刻入“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碑”上。同时,他还为文学泉留下了“品茶真迹”碑。
  1940年7月,日本学者诸冈存和池田博士专程到天门寻访陆羽遗迹,亲手为“品茶真迹碑”两面的碑文作了拓片,并获得了时任县长赠于的“苎庐藏版《茶经》”。1986年5月,诸冈存之女诸冈妙子尊先父之嘱,将那本保存了四十多年的《茶经》专程奉还给天门,并来到父亲曾经到过的文学泉汲水捧钦,用她那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说:“好吃!好吃!”。甚至跪地不起。久久不愿离去。
  2003年10月,湖北省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在天门举办,又有更多的日本和韩国,乃至我国港台地区的茶人捧起了文学泉之水,大家一起遭恩千年之前茶圣陆羽和“佛茶之祖”支遁的渊源,将“文学泉”的甘甜永久地珍藏在心底……
其他文献
新泽西(厦门)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发展至今已成为集品牌文化推广、设计、激光科技开发、木盒生产、纸盒生产、无坊布袋生产等一条龙服务的包装设计生产独资企业、目前企业自有生产面枳超过1万平方彩,员工达到300多人,月均可完成4~6万个钢琴烤漆禾盒,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从事茶叶包装设计生产的企业之一。由于创新实力及品牌影响力突出,该企业已成为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目前匝在参
期刊
遇到她,只是朋友简单的一句:这是陈了十年的观音,试试吧。朋友把她存放在精致的青花瓷罐里,初拿的时候只觉得朋友挑的茶罐甚合我意,对瓷罐却没有多做研究。于是这一罐茶静静地在柜子里待了数月,就这样几乎要把她淡忘。  近日,迷上了程然的文字,总在万籁俱静的深夜静心品读。从《莲花次第开放》到《一心一意来奉茶》都特别的喜欢,喜欢她空灵的文字,看着那些字不自觉地就会安静下来。用心去和她交流,感受她内心的细腻,所
期刊
不知何时紫娟茶被赋予了“紫气东来”的雅号,时觉较感兴趣,上网搜索查看才知:“紫气东来”出自汉代刘向《列仙传》中“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紫娟茶新秀被赋予了“紫气东来”的雅号我想也和吉祥有关吧,反正应该是吉祥、美好的象征。那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个茶中的新秀吧!
期刊
品一道好茶,离不开茶具的配合。一把品相独特的茶壶不仅能使茶味更加浓醇,更能平添几分清雅茶韵。好茶用好器,也是当下许多茶人的“新玩法”,不仅如此,造型独特、工艺考究的紫砂壶更是难得的收藏工艺品,许多壶艺爱好者更是在玩转之中找寻到了无尽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挑选到一把称心的紫砂壶呢?    定位自己需要的紫砂壶    卦卦:最近参加了一场紫砂工艺大师的讲座,发现尽管紫砂壶收藏之热已久,但还是有许多壶友对紫
期刊
今年5月,第六届文博会在鹏城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文博会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交易更活跃、影响更广泛,取得多项历史性突破。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比去年增长23.6%;国际化程度更高,与世博对接,云集了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新文化业态特色进一步突显……  在文博会期间。笔者参观了文博会的工艺美术馆及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馆等,其中云集了众多精美的茶工艺品及全国各
期刊
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御用茶园——北苑御茶园。  这里,是台湾“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的发源地。  这里,拥有一片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矮脚乌龙茶园。  这里的水仙茶与武夷山并列极品,出类拔萃。  “建溪官茶天下绝”,南宋大词人陆游曾如此赞誉北苑御茶,人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茶界泰斗张天福曾说,建瓯水仙是茶中极品,在福建众多名茶中出类拔萃,独树一帜;骆少君评价建瓯茶味道醇和,香气丰韵。
期刊
旅经德国科隆,下榻莱茵河畔一家小旅馆,从火车站绕着一路走去约需半小时,这里形同科隆大教堂的后花园,路是凹凸不平的小山坡路。路上长着老树。河里有船在靠岸,船还响着鸣笛呢。小旅馆置于的该栋建筑物造于1235年,不过四层高,笨拙的尖屋顶窄窄的小木门,令滥情者马上着迷。  掌柜的是位胖大婶,无巧不成书,在年轻二十多岁时曾随学校到过马来西亚关丹,一下子熟稔起来。她说,11号码头座落附近,二次大战前后期,这里
期刊
日本茶人冈仓天心百年前曾说:  “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  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modem)。”  看来“现代”一词带着轻蔑。  百年前的中国正是“老大帝国”,到处割地赔银子,  大把的好茶都送出海去供了洋人,  林大人在虎门销烟。  那时也被东洋人讥为“东亚病夫”。  百年前洋枪大炮顶到家门前,喝茶能不实际?  还能“虞姬虞姬”罗曼蒂克一把?  天心啊,跪着说话不腰痛。 
期刊
爱茶的朋友常说,品饮一款纯正的老茶,可以从每一道的茶汤中,咀嚼岁月的流逝、时间的痕迹,并可以细细摩挲固时光、天地、人物而铸就的某些铭印。  这是一款保存完好的1993年老生普沱茶,每粒茶重为1公斤。拿在手上的时候,似乎已经拥有了沉甸甸的满足感,老茶的面上,已经沁出一层油,17年的时光,正呈现出少年翩翩、歌吟剑舞的美丽。    子夜时分,月色融融。一轮弯月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月晕斑斓,变得祥和并且诗意
期刊
自我开始接触紫砂壶,便一直迷恋着曼生壶及玉成窑何心舟、王东石的砂壶。遂长年心慕手追。颇有心得。  王东石与何心舟同属清朝道光(公元1821年~1851年)至同治(公元1862年~1875年)年间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二人在浙江宁波与当地文人梅调鼎、陈山农等人合作,制作出了一批极具文人气息的砂壶,世称玉成窑,是继曼生壶后又一个文人壶的高峰。  始终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做壶品茗就我而言和画画写字一
期刊